高校先進優秀團體的匯報材料
時間:2022-10-21 09:45:00
導語:高校先進優秀團體的匯報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作為西部地區材料科學與工程人才的培養基地和科學研究基地,長期以來緊密結合西部,特別是甘肅省區域經濟和地方資源特色,立足有色金屬新材料及其加工成型的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研究,形成了健全的本科、碩士、博士的多層次材料、冶金學科高級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多年來,學院依據國家、地方、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科研特色,培養出了一支具有較強科研實力的研究隊伍,在基礎理論研究,應用開發研究,新產品開發方面做出了一定成績,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高級專門人才,為國家尤其是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
學院現從事科研工作教師及技術服務人員92人。其中正高級職稱27人,副高級職稱31人。具有博士學位36人,碩士學位41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1人,甘肅省特聘科技專家2人,國家級專家及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12人,省部級專家13人。
近年來,在學校黨委、行政的正確領導下,在各職能部門的具體指導下,在兄弟院系的大力支持下,學院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我院科研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
一、學科建設成績斐然
根據學校學科建設與發展總體要求和學院學科建設的實際,學院認真落實學科建設與發展規劃,實現了學院材料與冶金學科發展并舉,并突出學科特色的目標。
2005年,學院成功獲得了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突破了我校無一級學科博士點的歷史,提高了學校與學院的辦學層次。同時,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也獲得認定。目前學院已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及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冶金物理化學與有色金屬冶金2個二級學科碩士授權點、材料工程領域工程碩士授權點、材料加工工程高校教師攻讀碩士學位授權點,從而形成了學士、碩士、博士及博士后培養的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
2007年,學院成功申報了“材料加工工程”學校重中之重學科團隊,并獲得學校的重點支持。“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有色金屬冶金與新材料”二級學科連續兩屆通過甘肅省省級重點學科評審。
為了加強學科建設力度,學院對原學科團隊進行重新整合,依托重點實驗室研究方向,組建了九個研究部,從而更好的凝煉學科方向,努力向有色金屬材料研究方向轉移,更好地為甘肅省經濟發展服務。
二、科研基地建設成績突出
“甘肅省有色金屬新材料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2005年4月份順利通過了科技部組織的建設驗收,表明圓滿完成了建設計劃任務書確定的各項目標,成為甘肅省省屬院校中唯一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有色金屬合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也于2006年5月份通過教育部驗收,正式成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并更名為“有色金屬合金及加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8年2月份甘肅省經濟委員會正式批準依托我院成立甘肅省冶金有色新材料行業技術中心,并于2008年9月掛牌;2008年8月“甘肅省有色金屬及復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接受了省科技廳組織的評估。同時學院還建有四個校企聯合工程中心,這些科研基地的建設有力的支持了學院學科建設和科研工作的開展。
三、科研隊伍實力雄厚
學院科研隊伍建設始終堅持數量保證、結構合理、質量優先的工作方針,為了提高科研隊伍的水平,學院近年來加強了與國外高校、科研機構聯合培養,通過輸送優秀人才國外深造,現有在崗職工的崗位培訓和再深造,加大招才、引才等措施的力度,加速了科研隊伍建設步伐,使學院的科研隊伍更趨于優化、穩定。
為了保證人才引進和培養的質量,學院在人才引進時首先注重考慮教學、科研工作的需要,重點引進具有豐富教學、科研工作經驗的學科帶頭人,保證每一位引進的人才有飽滿的教學、科研工作任務。近年來學院共引進博士11人(其中博士后2人,留日博士1人、留美博士1人),碩士16人。
為了促進青年教師盡快成才,學院長期堅持青年教師導師制,讓導師不僅要指導青年教師的教學、科研工作,而且還要負責他們的思想引導、學習和生活。2007年學院專門籌措15萬元經費用于支持青年教師進行科學研究,經嚴格評審,共有16位教師獲得資助。2007年,喇培清教授獲得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工程并獲得甘肅省青年科技獎,有12位教師獲學校“優秀青年教師培養計劃”資助。2008年學院通過“高水平論文資助計劃、優秀博士論文資助計劃、重大項目支持計劃、青年教師資助計劃”等措施的實施進一步促進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公務員之家
四、科研工作成果豐碩
科研工作一直以來是材料學院的優勢所在,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2001-2007年底,學院共承擔國家項目28項,教育部項目15項,甘肅省科技重大專項計劃與省自然基金項目91項,與企業合作項目140余項。完成科研鑒定成果48項。其中:國家863”項目4項;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前期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4項;國家自然基金委國際合作項目3項;國家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4項;省部級項目90余項,同時完成了一批重大橫向項目。尤其是2007年,在與酒泉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的合作中取得重大突破,科研項目金額達350萬元,2001-2007年,學院共完成科研進款4252萬元。其中縱向科研進款1865萬元,橫向科研進款2387萬元。
2001年以來學院共發表學術論文1475篇,在國外學術期刊127篇,被SCI、EI、ISTP收錄論文279篇,出版專著5部,教材8部。
2001以來共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13項。其中:甘肅省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三等獎3項;甘肅省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三等獎1項。
2001以來學院共申報發明專利79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獲得發明專利授權37項,實用新型授權2項。發明專利“用于鋁及鋁合金Al-Ti-C系復合晶粒細化劑的制備方法”被評為“首屆甘肅省十大優秀專利”。
學院科研工作長期堅持為地方經濟服務的方針,圍繞甘肅冶金有色特色中鎳、鈷、銅、鋁及其合金、不銹鋼材料的制備及其加工,以及資源綜合利用等與地方冶金有色企業開展了廣泛深入的合作研究。目前已與金川集團有限公司、酒泉鋼鐵集團公司、連城鋁業股份公司、白銀有色金屬公司、中國鋁業西北鋁加工分公司等甘肅主要冶金有色企業建立了長期產學合作關系,并取得了良好的合作成效。為企業解決了大量技術難題,一批科研成果在企業得到了推廣應用,為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經過多年合作,目前研究部在技術合作研發方面已進入這些企業的主業領域。
學院還積極加強同國內外學術界的交流與合作,邀請國內外專家來學院講學與合作科研,并鼓勵教師參加各類學術交流活動。先后有德國Fraunhofer材料力學研究所、德國奔馳公司、俄羅斯科學院巴依可夫冶金材料研究院、英國伯明翰大學、中國航空材料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固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多名專家學者來學院講學與合作研究,并與他們達成了科研合作與人才培養協議。近年來學院成功主辦了“敦煌國際焊接學術論壇”,承辦了“焊接環境、健康與安全學術與技術交流會”、“中國機械工程年會機械裝備結構材料與表面技術分會”、“甘肅省有色、黑色冶金行業技術成果交流會議”;協辦“全國航空先進材料與熱工藝技術發展戰略研討會”等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均獲得圓滿成功。
以上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學校各級領導的關心和幫助。在此,我代表材料學院表示衷心的感謝。
- 上一篇:黨員學習領會十七大匯報材料
- 下一篇:鄉鎮公路改造主持詞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