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村匯報材料提綱
時間:2022-03-16 08:33:11
導語:依法治村匯報材料提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災后恢復重建以來,根據國務院《總體規劃》和省重建委對口援建工作安排,由市對口援建鄉村,援建資金總額8000萬元,重點實施“一村莊、一整治、一產業、一橋梁、一道路”援建項目,“五個一”援建項目于2014年7月開工建設,2016年3月完工。新村聚居點安置農戶58戶,對周邊傳統村落302戶農房進行同步風貌改造,整體提升村氣質形象。在這過程中,我們堅持以法治建設為導向,積極探索基層村級自治機制,干部群眾法治意識不斷提升,村務管理不斷邁向民主化和法治化,逐步形成了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災后重建法治大環境。
一、實現“自建委”向“自管委”轉型升級
在災后重建前期,為了更好的做好受援工作,村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由全體村民經過民主選舉差額產生鄉村“自建委”。自建委隸屬于村村民議事會,受村黨支部、村村委會領導。主要負責政策宣傳,引領群眾提高政策知曉率;施工督促檢查,即牽頭做好對施工單位的監督工作;工作協調,即牽頭做好施工單位與周圍群眾的協調工作,如土地流轉、房屋風貌改造等關系到群眾切身利益問題的協調工作。新的組織架構,賦予“自建委”相應的職責和義務,使“自建委”在村災后重建工作中運行情況良好,有力的推動了村受援工作的開展,為村順利圓滿完成災后重建工作打下的堅實的基礎。從規劃到建設,從工程比選到監督管理、項目實施,自建委通過發揮自身優勢,用群眾教育群眾、用群眾說服群眾、用群眾引導群眾,有效化解了基層矛盾糾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上交,實現了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教育、自我發展。
新村聚居點建成后,村逐步建設完善了各類硬件設施,但軟件的滯后發展使得軟件與硬件的發展變得不均衡,為加強軟件建設,即新村聚居點的經營管理,滿足在新時期的管理發展需要,所以村將前期“自建委”逐步轉型為“自管委”。自管委受村黨總支、村村委會領導,現有副主任2名、委員16名。自管委下設6個小組,分別為:政策宣傳組、公共衛生組、文明勸導組、治安保衛組、維穩調解組、產業發展組。
借鑒市基層治理經驗,在引導農戶成立“自建委”的同時,探索建立一個黨組織、三個自治組織、n個社會組織的“1+3+n”基層治理機制,黨總支下設新村支部、綜合支部和產業發展支部,讓群眾在新村建設、產業發展中自我服務、管理和監督,實現基層民主最大化。
二、全面規范運行“微權清單五十條”
村干部嚴格按流程圖辦事。在村推廣陽光村務“微權清單五十條”,白紙黑字規定村干部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該怎么做,通過“曬權力”的方式,讓村干部手中的“小微權力”有了強有力的“緊箍咒”,杜絕“權力尋租”和“暗箱操作”等現象。
村務公開透明。在公開欄,主動曬村級權力的“家底”讓群眾看得清楚、看得明白,實行常態化工作季度公開,重大村務即時公開。隨著“微權清單五十條“作用不斷發揮,群眾辦事更加方便快捷,參與村務管理更加積極。
成立村紀檢小組。對村級事務辦理過程實施全程監督,對易腐部位和關鍵環節實施重點預警監控,做好基層黨風廉政建設。
三、民主法治村建設穩步推進
修改完善村規民約,將制度公示上墻,便于群眾隨時警戒養成良好習慣。白字黑字明確懲戒標準,扭轉不良風氣,促進干部作風、百姓民風共同轉變。樹立法治新風氣,開展文明家庭、文明村民評選活動,在全村營造法治氛圍。
開展法律明白人工程,村干部帶頭學法守法,利用村文化圖書室,開展讀書活動,讓更多群眾了解身邊的法律、法規知識。村級法治文化基地建設進一步加強,干部帶頭學法、守法、用法,引導村民個個成為法律明白人。
村級網格化服務。推廣“4321”網格化服務管理機制,構建“網格→村→鄉鎮→區”四級服務管理體系,聯系網格的干部、網格員、“雙報到”黨員錯時每天“進格入戶”,收集社情民意、代辦民生事項、調處矛盾糾紛,全面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充分發揮村民調解委員會作用,今年以來調解鄰里糾紛100余起,及時排查化解矛盾糾紛50余件。
四、下一步工作
村將繼續發揮“自管委”作用,規范用好“小微權力五十條”,加快法治示范創建活動,著力增強依法治村實效,實現法治惠民,和睦新村的目標。
- 上一篇:人大代表密切聯系群眾工作總結
- 下一篇:鄉鎮黨員干部三從嚴學習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