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踐行“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先進個人申報材料

時間:2022-01-25 03:28:00

導語:學習、踐行“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先進個人申報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習、踐行“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先進個人申報材料

200年3月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在政協民盟民進聯組會上關于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講話中提出:“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榮辱觀是關于光榮與恥辱的一種道德評價標準。一個人如何看待榮與辱,反映了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工作與生活中,牛宏銘一直嚴格要求自己,朝著胡總書記提出的“八榮八辱”發展,她知道“榮”即光榮或榮譽,“辱”即恥辱。怎么樣做到“榮”與“辱”,她自己心里有桿稱,在學習“八榮八辱”過程中,她每次做事都沖在第一個,為同事為學生奉獻了自己許多保貴的時間,她利用課余時間和學生一起學習“八榮八恥”的內容,并且組織學生開展一系列的有關“八榮八恥”的活動,她號召整個學院的學生每人寫一篇有關“八榮八恥”的文章,并一個班一個班一個學生一個學生的看,在本院范圍內發現了很多優秀的學生,并且在本院范圍內組織學生辯論賽等活動,使學生從中受益非淺。自己從學習了“八榮八恥”以后她也讀了不少有關這方面的書,并把它們聯系于實際,她了解到榮恥觀可以說也是中華傳統倫理學中最基本、最一般的道德范疇,以孔子、孟子、荀子為代表的先秦儒家,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以“仁”、“義”為標準的榮辱觀;管仲的一句“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更每每為后世道及。此外,諸如“寧可窮而有志,不可富而失節”等著名格言,也都包含著強烈的榮辱意識。在不同的歷史時代、不同的社會制度之下,都有各自不同的榮辱觀;在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設實踐中,新型榮辱觀顯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是中國傳統美德和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表的鮮明表達,為公民道德建設樹起了新的標桿。

牛宏銘對信念與實惠,奉獻與索取,競爭與合作,效率與公平,社會責任與個人利益,向前看與向錢看,黨性原則與市場經濟原則等問題,認識很清楚,是非分明。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思想滋長蔓延,見死不救、都與她離得很遠,“八個為榮、八個為恥”是非十分明確,對青年官兵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在工作中她認為當代的大學生,怎么樣要求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對祖國,對社會有貢獻的青年是我們面臨的嚴肅課題。就應當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用八榮八恥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肩負一種為國著想為國服務的責任心,成為新時期引領社會發展的一道美麗健康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