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技專項申請材料

時間:2022-03-17 01:42:00

導語:海洋科技專項申請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海洋科技專項申請材料

為進一步推動臨港地區的社會經濟環境的協調發展,圍繞*的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規劃以及《*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增強該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特本指南。

一、研究專題和期限

專題一、臨港地區海洋災害預警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

1、*南匯城市風暴潮災害輔助決策系統技術研究

研究目標:

研究臨港地區風暴潮災情預測、災害評估和防災預案,提出城市風暴潮防災減災輔助決策系統,形成城市風暴潮防災減災技術體系和應用體系,提升臨港地區城市海洋災害應急處理能力和輔助決策能力。

研究內容:

基于非結構網格有限體積法的城市洪水演進模型研究;基于數據庫、模型庫技術研發;基于動態網絡分析原理的最優化防治對策等關鍵技術研究;臨港新城風暴潮災害評估及防治對策輔助決策原型系統研制。

進度要求:*年9月30日前完成。

2、*港及臨近海域海難搜救目標研究及示范應用

研究目標:

為提高海上搜救目標方位預報能力,應用*深水港及臨近海域三維高分辨率流場預報模式,建立海難搜救目標漂移軌跡數值預報模式,實現預報臺與海上搜救中心的搜救應急聯動,從而有效縮短海難落水人員的獲救時間,提高搜救成功率。

研究內容:

開展海上搜救目標方位計算關鍵技術研究,研究*深水港及臨近海域三維高分辨率流場預報技術,研究質點漂移軌跡可視化技術研究。

進度要求:*年9月30日前完成研究任務

3、臨港地區新建海堤安全監測與防御能力評估研究

研究目標:

通過對臨港地區新建海堤在設計工況和非常工況下的越浪及護面結構的穩定性及其風險、大堤的整體穩定性等的模擬分析,提出防御超強臺風的應對措施。

研究內容:

預測本地區超強臺風作用,分析海堤越浪及護面結構穩定性及其風險;檢測堤身結構,評價大堤穩定性,研究并制定防御超強臺風的應對措施。

專題二、海底觀測與海底管道建設關鍵技術研究

1、海底觀測網布放、維護和通用接駁技術研究

研究目標:

針對東海海底長期觀測網絡建設的需求,自主研制一套最大工作水深500m、有效載荷不小于100kg的海底觀測網絡設備布放、連接、維護和回收專用ROV及其配套的專用工具。研制一套適應多接口標準的低壓接駁盒,初步形成海底觀測網絡的布放和維護能力和通用接駁技術。

研究內容:

基于ROV的水下布放、連接、維護和回收技術;用于東海海底觀測組網布放的作業型ROV系統的研制;低壓通用接駁盒的通用串行接口的海底觀測接入技術以及接駁盒結構、密封與散熱技術研究。

研究期限:*年9月30日前完成研究任務

2、遠程海洋環境監測系統關鍵技術及其應用示范研究

研究目標:

依托海洋浮標和海底觀測網,建立一個專有的數據傳輸通道、低運行成本的、安全可靠的、自動化程度高的遠程海洋環境監測系統,實現風向、風速、氣壓、氣溫、波高和波周期等要素的綜合觀測及相應數據的實時傳輸。在東海離岸大于80海里的大型浮標上進行海陸聯測應用示范。

研究內容:

研究擁有超強抗干擾特性的遠程海洋監測網絡通信協議;浮標體能量獲取技術及海上異種通信設備電源共享技術。

研究期限:*年9月30日前完成研究任務

3、復雜海底下電纜、管道工程關鍵技術研究

研究目標:

研究電壓等級超過110KV、水深超過80米大直徑海底電纜敷設技術與工藝;研究大直徑海底管道穿越海岸結構的控制技術,為高等級的電纜敷埋及復雜的管道穿越提供技術支撐和理論依據。

研究內容:

近海大直徑海纜敷設船及電纜深埋技術研究;海纜與海床的相互作用解析解;海底管道全過程的施工力學分析與監控技術;復雜地形下海岸結構與下穿大直徑管道變形控制技術研究。

研究期限:*年9月30日前完成研究任務

專題三、臨港新城物流車輛引導調度系統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系統開發

研究目標:

從海關對臨港物流車輛進行引導調度及監管的應用需求出發,采用新一代導航、通訊及射頻識別等技術,研究開發滿足需求的車輛實時引導與調度監管系統及設備,在保證快速、準確、高效的基礎上,探索特定區域內針對物流車輛的監管服務機制和基于管理的增值服務手段及運營模式。

研究內容:

研究臨港物流車輛引導與管理信息系統軟件平臺的體系結構;提出臨港物流車輛引導調度系統硬件設備的整體解決方案;研究本系統與其他業務系統間進行數據交換和通訊的軟、硬件接口技術。

研究期限:*年9月30日前完成研究任務

專題四、臨港新城建設低碳城市實踐區科技支撐方案研究

研究目標:

從臨港新城未來發展需求出發,圍繞建設低碳智能新型城市的目標,結合技術發展趨勢,充分發揮科技對低碳智能臨港未來發展的引領與支撐作用,通過科技集成、示范應用,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新型城市化道路,為我國正在進行的工業化、城市化建設的廣大地區提供低碳增長的借鑒。

研究內容:

研究臨港地區實現低碳發展的途徑、目標、手段;在綜合分析研究現有科技成果基礎上,從臨港地區低碳產業的培育和發展、現有產業的低碳化、低碳人居、低碳能源、低碳交通、生態保護、修復和利用以及臨港地區科技能力提升與發展等方面提出臨港低碳發展的科技支撐綜合方案。

研究期限:*年9月30日前完成研究任務

二、申請方式

1、本指南公開。凡符合課題制要求、有意承擔本指南研究任務的在*注冊的法人、自然人均可以從“*科技”網站進入“在線受理科研計劃項目課題可行性方案”及下載相關表格《*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科研計劃項目課題可行性方案(*版)》,按照要求認真如實填寫。

2、申報單位應具備較強技術實力和基礎,具備實施項目研究必備條件,具有實施項目必需的研究開發設施及匹配資金(企業牽頭申報的匹配資金不能少于1:1);鼓勵以產學研聯合方式申請,多家單位聯合申請時,應在申請材料中明確各自承擔的工作和職責,并附上合作協議或合同。

3、課題責任人年齡不限。鼓勵通過課題培養優秀中青年學術骨干。作為課題責任人和主要科研人員,同期參與承擔的863、973、國家科技攻關和*市重大、重點科研項目數不得超過三項。

4、本專項課題的申請起始日期*年9月12日,截止日期為*年9月23日。課題申報時需提交書面可行性方案及其附件一式4份,并通過“*科技”網站提交可行性方案和其他所有表格。書面可行性方案集中受理時間為*年9月17日至9月23日,每個工作日上午9:00—下午4:30。所有書面文件請采用A4紙雙面印刷,普通紙質材料作為封面,不采用膠圈、文件夾等帶有突出棱邊的裝訂方式。

5、已申報今年市科委其它類別項目者應主動予以申明,未申明者按重復申報不予受理。

6、網上填報備注:

1)點擊連接可進入《科研計劃項目課題可行性方案》申報頁面;

2)首次登錄必須選擇“初次填寫”轉入申報指南頁面,點擊"專題名稱"開始申報;

3)有關操作可參閱在線幫助。

三、聯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