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先進教師申報材料

時間:2022-08-21 10:37:00

導語:德育先進教師申報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德育先進教師申報材料

我是1993年從××師范專科學校畢業以后,就當上了一名中學思想政治教師。在這既平凡又不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工作了13個年頭,認真完成了教育教學任務,努力進行教育教學創新,注重結合教學內容滲透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在教書育人上作出了一定的成績。

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高度重視對下一代的教育培養,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質,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是黨和國家事業后繼有人的重要保證。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對學生實施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徑。作為一名中學政治教師我深感責任重大,在進行政治課教學的過程中積極主動滲透思想道德教育,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第一、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樹立高尚的職業道德觀。

思想上我堅決擁護四項基本原則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學習國家政策法規和學習《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積極參加各種政治學習和集體活動,經常讀書閱報,了解國內外大事和最新教育教學動態,加強了自身的職業道德素質,樹立了熱愛本職工作、開拓創新、無私奉獻、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思想,不斷強化我作為教師的德育主體示范教育的角色意識。因為我相信“要照亮別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點燃別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種”,教師的風范對學生來說是最好的榜樣。教師崇高的思想品德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著奠基作用。如;我每天都是提前上班,從不遲到,與同志和睦相處,尊敬領導,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師生平等,學生有困難的時候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學生生病了不光帶他看病還幫學生墊付醫藥費,認真備課,鉆研教材教法,決不敷衍了事等。以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感染著學生,自覺樹立高尚的道德觀。

第二、在教學內容上滲透著德育觀。

首先、利用教學內容加強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是一面偉大的旗幟,愛國是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之一。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從增強愛國情感做起,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如;在講述初二政治“公民有依法維護國家的統一的義務”時,給學生講述在“中美撞機事件中犧牲的我優秀飛行員王偉的事跡”,讓學生從中感悟了王偉的拳拳愛國心,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達到了培養愛國情操的教學目的。

其次、要求學生從確立遠大志向做起,樹立和培育正確的理想、信念、價值觀。現在的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十分優越,加之受各個方面的不良影響,往往缺乏遠大的志向,為此,在教學中我深入進行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教育和中國革命傳統教育、中國歷史特別是近現代史教育,引導廣大未成年人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和傳統,了解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深重災難和中國人民進行的英勇斗爭,從小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進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教育與國情教育,引導廣大未成年人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正確認識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系在一起,為擔負起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光榮使命做好準備。如;在講述初三政治“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就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時,我讓學生結合自己所學的中國歷史知識,并把新舊中國的情況進行對比,使學生深深地體味到國家的發展與每個人都有密切的聯系,作為祖國的未來,我們要樹立遠大的理想,為中華民族的振興而發奮學習。

再次、對學生進行中華傳統美德教育。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五千年燦爛文明史的優秀民族,在漫長的歲月中形成了豐富的倫理道德思想,對于我們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加上外來不良思潮的影響,中華民族的一些優良傳統已經被青少年所淡忘了。作為政治教師我有義務也有責任,要加強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教育,讓青少年繼承民族傳統,增強民族情感,弘揚民族精神。如;在講述初二政治“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這一內容時,我用“冠生園月餅事件”和“同仁堂的百年金字招牌不倒”進行對比,突出了誠實守信的優良傳統,現在社會中的誠信缺失已成為我們迫切要解決的大問題,誠信建設已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青少年樹立誠信意識非常必要。

第三、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方式規范行為習慣,培養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

葉圣陶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培根也說過,習慣是人生的主宰。習慣一旦形成,便成為一種半自動化的潛意識行為,對人生、事業、生活起著永久性的作用。良好的習慣就像是人存放在自身的"道德資本",而人在一生中都會享受著它的"利息"。

我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狀況總體是好的。但是近年來國際國內環境的深刻變化,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帶來一系列不容忽視的問題,造成中學生的行為習慣出現偏差。如,一些未成年人受到社會生活不良現象的影響,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扭曲和錯位,實用主義嚴重,在學習心理存在某些障礙,校園存在著欺凌弱小,打架,抄作業,考試作弊,不尊敬父母,上網吧,吸煙,離家出走,公共場所不講文明,哥們義氣,少數未成年人甚至參與吸毒、賭博和敲詐,走上違法犯罪歧途,導致青少年的行為出現嚴重偏差。在針對糾正學生不良行為習慣,光靠懲罰和訓斥是達不到效果的,反而會招致其逆反心理,適得其反,為此我通過社會調查、辯論賽、小組討論等多種教學活動,抓住時機,創設融洽環境,使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方法。經驗表明,高尚的感情、正確的信念、良好的修養,是在實踐中逐步培養起來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經驗同樣適用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我們既要向未成年人講道理,更要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成教育。既要讓他們懂得為什么這樣做是對的,又要讓他們懂得怎樣做才是對的,把知和行統一起來,用知指導行,用行深化知、升華知、鞏固知、發展知。如;在學習初二政治“依法保護我們的環境”這部分內容時,我設計了一個調查活動,讓學生調查校園周邊存在的環境問題,通過調查學生發現自己身邊就存在著嚴重的環境問題,在分析成因時往往又和他們的不良行為習慣有關,在調查報告中,不少同學都提到了改變隨手丟等不良行為習慣保護我們的環境。又如;在學習初二政治“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權利又是公民的義務”時,針對學生中存在厭學思想、不良學習習慣,我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受教育是個人的私事,想學就學,不想學就不學”的觀點對嗎?在其嘴八舌的熱烈討論中,學生明確了學習的意義,紛紛表示改正不良學習習慣,為國家,為民族、為個人都應端正學習態度,扭轉厭學思想。

第四、創新教學過程,創設情景進行德育教育。

教無定法,教學過程是千變萬化、豐富多彩的,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結合學生的興趣、心理特點、生理特點,利用漫畫、小品表演、音樂、詩歌、講故事、重大事實新聞等多種教學手段,創設恰如其分的情境,引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提高能力,培養高尚道德品質。通過情景,還可以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對學生的感觀產生強烈的刺激,使其有深刻的體驗,以達到情理交融,因為,有些觀念必須借助情境教學,產生情感體驗,才能理解和掌握。如;在初一思想政治講述第五課“正確看待自己,增強自尊自信”中,把握“要有正確的方向”增強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弘揚民族精神時,我適時講述了中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第一次把我國自己的宇航員楊利偉送入太空,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振奮了人心、弘揚了民族精神這一重大事件,從中引導學生培養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第五、利用多種渠道,延伸課堂,加強德育工作。

為了進一步加強德育工作的效用,我除利用課堂教學深抓德育工作不放松以外,還利用輔導、帶領學生參加各種活動,以次來培養學生具有高尚的道德觀。如;我安排學生課下搜集時事資料,讓學生了解國內國際大事,從小樹立“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

我積極參加教育科研活動,進行學科德育觀的研究工作,以理論指導實踐,增強德育的實效性,我利用業余時間進行德育專題研究,我撰寫的德育論文《高揚愛國主義旗幟》,獲市德育論文三等獎。2000年我參加市教委教研室組織的中學政治優質課大賽獲三等獎,2001年參加市教委教研室組織的政治優質課競賽獲貳等獎;我所教的政治課在中考中取得教理想的成績;我寫的教育教學論文在學校論文評比中多次獲獎,2000年參加市教委教研室組織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論文評選中獲貳等獎,2002年參加省中學思想政治論文評選,我撰寫論文《新時期關于思想政治課教法的探索》獲市叁等獎,2003年我撰寫的論文《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活課堂教學》在淮北市第一屆教育論文評選中獲叁等獎。

中學思想政治課是我國德育工作的主陣地,作為政治教師我將不斷在這塊土地上辛勤耕耘,把自己的熱情、汗水傾灑在這里,我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