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手事跡材料

時間:2022-01-14 03:02:00

導語:紅旗手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紅旗手事跡材料

我是一九七七年參加教育工作的,至今在教育戰線工作了31個春秋。一九八三年走上領導崗位,至今也已工作25年。無論是做教師,還是做干部,我都要求自己竭盡全力做好工作。我認為黨和人民給予我的權力,只有服務的權力,一定要做好人民交給我的工作這是我的本份。而決不能利用手中的權力,隨時想索取什么。三十多年來,我風里來,雨里去,沒有嚴寒,沒有酷暑,沒有上班,沒有下班,更沒有節日、假日,始終工作在學校。從硬件上千方百計,創造條件,改善辦學環境,為實施素質教育創造更加優越的辦學氛圍。從軟件上,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辦學質量,努力創辦人民滿意的學校。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學校遷址到東直門北大街公用局小區內后,學校近十年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用老師的話說:現在我們的學校一天一個變化。用家長的話說:學校的變化非常大,您也變化了,為了學校,為了孩子,您累的越來越瘦了。是啊,的確感到很累,但看到學校的變化,我很欣慰。雖然工作苦點、累點,但精神需要獲得了最大的滿足,我內心感到十分快樂。從而也實現了自身的價值。由于篇幅所限在此重點匯報,構筑新型育人模式,推進素質教育。

構筑新型育人模式推進素質教育是我們在實施素質教育中一直在苦苦研究和探索的課題。學校一貫堅持“一切為了兒童,一切為了教育,一切為了明天”、“以育人為本,尊重學生,面向全體,促進發展”的育人宗旨;堅持“主體、創造、發展”的育人目標。深化教育改革,積極開展小學生主體發展實驗研究,探索實施適合兒童教育發展的“生動——主動——互動——活動”的人才培育模式,使學校成為學生自主學習,健康發展的樂園。受到學生的歡迎,家長的好評,贏得了社會的贊譽。

“生動——主動——互動——活動”這一人才培育模式,是我們在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教育教學活動的實踐中逐步探索和總結出來的,簡稱“四動”育人模式。其理論支撐是自我發展需要。孩子們雖小,也如同成年人一樣,他們有各種各樣的心理,同時也產生了各種各樣的需要。當需要獲得最大的滿足時,他們就能夠放開手腳,展示自我的主體力量,走向自我超越和潛力的自我實現。其實踐意義,生動的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能喚起學生主體主動投入與參與的熱情,師生在合作交流中,情感、思想、態度、行為的相互碰撞與推動,活動使學生產生了情緒的體驗,同時促進了學生的提高發展。小學生活是幼小生命發展中的重要階段,真誠地理解這些發展中的生命,能夠使每一學生在學校生活中實現個體化的進一步發展。我們認為這是創造適合兒童教育的前提,也是教師的神圣職責。

課堂教學是學校進行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學校堅持狠抓課堂教學不放松。提高教師,以課堂為訓練的主戰場。提高學生,學生主體要參與教學全過程。提高質量,在教學中教師既要重視學生創新意識及創新精神的培養,又要重視抓好“雙基”的訓練。本學期學校繼續堅持科研興校,抓管理護航,優化課堂結構,改革教學方法。三月份聽推門課,全面了解課改情況。四月份舉行中青年教師做課大賽。五月份組織教師參加北京舉辦的全國課改交流匯報會。六月份我校舉行了小班化教育暨JIP研討會。各類型的研究課及展示課的匯報交流,給教師們提供了學習和展示交流的機會,促進了青年教師的更快成長,促使一批優秀青年教師脫穎而出。教師們的教學水平普遍有了較大的提高。轉變觀念,改革教學方法,采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其主體主動參與。進行“多向”交流與合作,有意識地恰到好處地組織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在互動中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創造。課堂教學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注重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動起來,使不同水平的孩子在參與中都能得到滿足。教師要根據孩子們的需要以及提出的問題,引發的設想,帶領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去探索,去思考,找出一定的答案。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學會思考及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自我學習的能力。課堂上教師還要注意培養孩子們的問題意識和質疑能力,教師要給學生留有質疑的時間,鼓勵孩子奇思異想,別出心裁。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爭論,自己能解決疑難問題,通過查找資料,回答各種質疑。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善于傾聽,善于吸納,在質疑中探索,在爭論中合作。在合作探索中提高發展。學校建立校本課程,教材內容突破傳統的單一化、統一化。增加舞蹈課、口風琴課、計算機課、閱讀課等,開展趣味性、生動化的教學活動。

更新教育觀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造就一大批創造性人才是總書記幾次對教育問題談話和第三次全教會的主旨精神。我校以生動的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為載體,把德、智、體、美及勞動技術教育融合到各個教育環節之中。學校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堅持課內打好基礎,課外發展提高。十分重視活動育人,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結合教學學校開展了十分生動地誦讀古詩文活動,全校每一個學生都會背古詩文幾十首。同學們吟誦、背誦、演奏、合唱、表演、為古詩文配畫等,使民族優秀文化及傳統美德得以傳頌。結合教學,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同學們還為課文配畫、編演課本劇、設計手抄小報等,人人參與、人人創作。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受到家長和社會一致的好評。在德育活動中十分注意加強活動的多樣化、兒童化、成效化,創造性地提出了開展德育工作“近、小、實、新”的四原則,環保教育、愛科學教育開展得尤其別具一格。本學期學校舉行了合唱節、體育節等,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和歡迎。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隨著活動生動活潑的開展,管樂隊、舞蹈隊、圍棋組等孩子們喜愛的活動小組相繼增加。現校參加活動人數已達到80%以上。學生自我表現,動手操作,創作意識,創造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本學期學校參加了北京電視臺聯合開展的“首屆北京青少年建綠色家園,還首都藍天”大型植樹活動。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學生體驗生活,經受鍛煉,認識升華。“教育本身就是開發。生動有趣的活動,使孩子們產生了主動學習創造發展的欲望,他們在學習活動中主體積極參與,在師生、生生互動交流中,潛在的才能得以充分發揮。活動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這就是我校探索實施“生動—主動—互動—活動”人才培育模式的教育理念。

現在學校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JIP研究實驗學校;是中國教育學會中學德育專業委員基礎道德研究實驗校;是中國青少年素質教育研究實踐基地;是東城區小班化教育研究實驗校。通過開展研究教師們撰寫的論文先后在市區獲獎,僅這次市級JIP論文評選,我校就有3人獲得二等獎。現在學校擁有一支積極進取、團結向上、綜合素質較高的教師隊伍。教師們積極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實驗、撰寫論文,從理論上不斷武裝自己,在實踐中探索奮進,加快了北新橋小學素質教育的進程。教科研是教師成才的載體,是推進素質教育實施的“催化劑”,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生命之路。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我校“十五”規劃中提出:實現新型育人模式要做到教學活動、教育活動、與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相結合;課堂教育、課外活動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必修課程、選修課程與活動課程相結合;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社區教育活動相結合。我們要以“四動”為人才培育模式,進一步探索實踐,深化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將北小建成適應兒童發展和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具有較高質量的教育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