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聯事跡材料
時間:2022-02-11 05:57:00
導語:婦聯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今年65歲的唐秀芳,是楓涇鎮家喻戶曉的名人。不管是剛上學堂的孩子,還是七八十歲的老人,無論是農村婦女,還是街鎮企業里的員工,大家都愛聽她講故事。因為她講的故事生動有趣,而且緊貼時勢和百姓生活。
唐秀芳得知舉世矚目的2010年世博會將在上海舉辦后,馬上想到:自己是一名故事員,應該為宣傳世博發揮應有的作用;楓涇古鎮是上海世博會期間重要的旅游點,將迎來世界各地的賓客,因此向楓涇市民宣傳“當好世博東道主”顯得尤為重要。于是,她不等領導的指示,自己先忙開了。
為了宣傳好“當好世博東道主”,唐秀芳專程來到數十公里外的區圖書館,借了《世博會論壇》、《世博知識問答》和《世界世博知識》等書籍,化了數十天的時間仔細研讀。在閱讀中,她產生了“要把書本語言改變成老百姓容易接受、談家常式的平民化語言”的想法,于是拿起筆,斷斷續續地化了10多個夜晚編寫了5000多字的為當地群眾喜聞樂聽、通俗易懂的世博宣傳講稿:《了解世博,走進上海世博》。把什么是世博、舉辦世博的意義、上海世博會的特色等一系列內容安排得井井有條。唐秀芳想,要把上海世博會辦成精彩難忘的盛會,離不開市民群眾文明素質的提高,于是又在報刊上,請人在網絡中尋覓了許多素材,編寫了旨在幫助市民群眾提高自身文明素養的約6000多字的故事《我與世博》。這些“故事鏈”,用10多個小故事有機串起來,涉及如何著裝、如何過馬路等許許多多語言儀表方面的細節內容,使人們在會心的笑聲中受到觸動和教育,進而自覺地改掉不良習慣、塑造文明新形象。世博故事在村民和居民中演講后深受歡迎,大家說:“以往我們在電視新聞中經常聽到迎世博,但對世博是怎么一回事、上海世博會有什么樣的特點、我們應該怎樣去做都不太清楚,聽了唐老師的世博故事,使我們豁然開朗。我們作為上海世博會期間重要旅游點的市民,更應該自覺地提高自身的文明素養,塑造好上海形象”。
一個時期來,唐秀芳不僅到本鎮各村(居)委、企事業單位進行世博故事演講,還主動到金山區其它鎮、工業區的村(居)委、企事業單位上門演講,如今已演講了30多場,聽眾達六、七千人。
唐秀芳不僅熱情編講世博故事,而且積極編演文藝節目,緊密配合迎世博宣傳。她先后創作和表演了快板書《崇尚科學》、獨角戲《將計就計》、鈸子書《想想后悔來不及》、說唱《家和萬事興》等10多個不同類別的節目。2008年10月至11月,金山區文化局舉行全區性的“慶奧運,迎世博”鎮、村文藝大巡演,她創作、表演的以一問一答方式宣傳世博的獨角戲《母子演唱會》,每每一開腔就贏得了觀眾會意的笑聲。一個多月的巡演,唐秀芳竟演了近百場,最忙時一天要趕3個場子。
唐秀芳的家里有三大櫥的書,大多是與編演文藝節目、編講故事有關的。她長年訂閱了《報刊文摘》、《東方城鄉報》、《特區文摘》、《法制時報》等報紙,看過之后就裝訂起來、保存著,一旦需要便拿出來翻閱。為了講好世博故事、編演好世博節目,唐秀芳只要一有空就戴上老花眼鏡閱看書報,在僻靜處邊踱方步邊背臺詞,在家里對著鏡子演講故事……有時看書報的時間長了,竟不知不覺地睡著了。
(二)
唐秀芳講故事已有36個年頭,這使她的腦子很靈活,記憶力特強,平時看完書報后都能把主要內容詳盡地講給大家聽。她非常關注發生在周圍的事情,生活中的許多“小插曲”都能激發她創作故事和節目的靈感。反映鄰里間關系的《一袋垃圾》,展現新農村新生活的《買奶記》,宣揚家庭文明的《婆媳情》、《阿珍勸夫》,頌揚創建文明城區成果的《茶樓里的歡笑聲》等14個故事都給聽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她經常走進楓涇中學等學校為學生們講述《狀元蔡怡臺》、《烈士陸龍飛》等楓涇本土的名人故事,以激發他們熱愛家鄉的情懷。汶川大地震后,金山數十位消防戰士奔赴了抗震救災第一線。消防戰士完成任務回到金山后,她就收集他們的事跡材料、了解他們的思想,編了6個小故事,在全區消防隊員中進行演講。為了配合張堰鎮創建全國健康鎮,她創作了《梭子嬸嬸辦喜事》、《孫大媽進城》等宣揚“健康伴我行”的健康故事,10多次前往張堰鎮對民眾進行宣講。作為《東方講壇》的故事巡講員,近5年來,她幾乎每年都應邀為奉賢區司法局作故事員輔導講座,幫助他們建立了一支演講方言的故事員隊伍,這支隊伍成了奉賢區演講法制故事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