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個人先進事跡

時間:2022-03-07 04:04:00

導語:民政個人先進事跡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政個人先進事跡

*同志1997年12月從部隊轉業到民政局擔任黨委書記,1998年3月又被任命為局長。九年多來,安陽市民政工作開創了新局面,整體工作跨入了全省、一些工作進入了全國先進行列,據統計,共獲得國家級榮譽5項,省部級榮譽50多項,較好地實現了“樹民政形象,創民政業績,為安陽發展服好務”的工作目標。市民政局連續多年被評為“全省民政系統先進集體”,20*年1月被命名為“省級文明單位”,2003年被評為市級文明系統,2004年被命名為“省級愛國衛生先進單位”。他本人榮獲2000年全省愛心獻功臣行動先進個人,2001年全國民政系統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個人,2003年全省民政工作先進個人,2004年濟南軍區先進個人,連續多年被評為“優秀公務員”。

一、服從分配,愛崗敬業。1997年12月,*同志轉業到了安陽市民政局。從軍隊的師職干部轉業到地方擔任局長,職務低了,待遇少了,但*同志卻毅然接過重擔,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到民政工作中去。民政部門作為政府管理社會行政事務的職能部門,承擔著20多大項100多小項的工作,領域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牽涉到千家萬戶的利益;民政對象大部分在基層,也是最需要幫助的人。民政工作干得好不好,工作做得到位不到位,將直接影響到黨和政府的形象,影響到社會政治的穩定。*同志上任伊始就深入基層調研,他把每年的3月定為“調查研究月”,深入基層對人民群眾生活中存在熱點和難點問題進行調研,在民政系統大興調研之風。近年來,共寫出調研文章30多篇,*同志寫出調研文章16篇,有9篇被省、市級刊物采用,其中撰寫《淺談發展福利事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對策》一文被市委政研室評為優秀調研成果二等將,并編入省委黨校教課書,撰寫的《加強社區文化建設,促進文化興市》被評為優秀調研成果獎,他本人也被河南省委授予2005年度調研工作先進個人。通過調查研究,理清了民政工作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的建設思路,全面建立了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制定了《安陽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暫行辦法》;全面排查了農村特困戶底數,提出了完善農村五保供養工作的措施和意見,建立了農村特困戶救助制度,使農村養老保險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規范化的管理軌道。開展了城鄉醫療救助和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試點工作。為解決農村特困五保老人的住房問題,*同志從安陽的實際出發,積極提出了為農村特困戶建房的方案并付諸實施,近年來共為五保貧困戶建房2000間,解決了700戶特困戶的住房困難,使五保老人切實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

二、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同志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改革統攬全局,用與時俱進的思路解決阻礙民政事業發展的矛盾和問題。首先抓了民政發展思路的改革調整,提出民政工作全面建設的6個方面思路,把安陽民政事業的發展納入了規范運行、整體推進的軌道。并先后組織實施了民政企業改革、民政事業單位改革、民政部門人事、行政管理、財務等項制度改革和一些重要業務工作的改革。還重點抓了民政工作運行機制的改革。主持研究出臺了民政部門開展政務公開、為民解難服務活動的意見和相應的14項配套實施細則。目前,全市民政部門政務公開面已達100%。二是注重后勁,切實加強民政重點項目建設和民政事業單位建設,作為一局之長,他把工作的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增強安陽民政事業發展的后勁上,重點抓了一批對安陽市民政事業有帶動和影響的項目建設。如民政綜合服務樓建設、救災儲備倉庫建設、殯葬服務站建設、救助管理站新站建設、殯儀館升級改造、烈士陵園重建等。這些都是多年得不到解決的“老大難”問題,這些重點項目的陸續建成和投用,為安陽市民政事業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三是正確決策,堅持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作為民政局的決策人,他十分重視決策的正確性、科學性、創造性和延續性,不僅考慮到民政的眼前利益,更注重民政的長遠發展。在一些重大問題的決策上敢于拍板、承擔責任。如市殯葬服務站建設項目,在上級不投入資金,民政本身資金又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建還是不建,分歧很大。在認真做了調查研究之后,他堅決主張建。實踐證明,這個項目的實施,加快了安陽市殯葬改革工作步伐,有力地服務了安陽市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一申四創”工作;在改善市民政局機關辦公環境、成立安陽民政執法稽查大隊、規范市區殯葬用品市場、開展“愛心獻功臣行動”等民政重大決策上,他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四是不斷創新,用心打造強勢民政。*同志說,要做好新時期的民政工作,必須緊貼時代要求,在不斷創新上下工夫。在全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的過程中,*同志始終把最低生活保障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列入議事日程,力爭發揮好民政部門最后一道安全防線的作用。在城區實施最低保障的基礎上,他又積極推進農村的特困戶救助工作和向農村低保的并軌工作,并以此帶動了全市城鄉社會救助體系的建設,使該項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為解決新時期農村優撫對象看病難的問題,*同志積極動員社會各界人士參與,在全市廣泛開展“愛心獻功臣行動”活動,采取政策優惠、社會捐贈和幫扶結對等形式,著力解決了2223戶重點優撫對象的“三難”問題。2005年,結合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和農村醫療救助制度的出臺,積極探索出了一條借助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和農村醫療救助平臺來解決優撫對象醫療難問題的新路子,有效地解決了優撫對象看病難的問題。

三、情系群眾,無私奉獻。1998年,安陽市遭受了幾十年罕見的龍卷風,災情極為嚴重。災情就是命令,*同志不顧高燒的病痛,投身到救災第一線,深入到受災嚴重的湯陰縣和內黃縣,連續十余天查看災情,看望災民,組織生產救災,及時上報災情,為災區開展生產自救贏得了時間、爭取了資金。而他的家里卻遭受了嚴重的襲擊。*同志常說,民政干部心中要時刻牽掛著群眾。妻子下崗在家,他從不利用自己工作上的便利,為妻子重新安排工作,但他卻積極爭取編制,先后幫助局里的困難干部和職工解決子女就業50多人。遠在四川老家,*同志上有近80歲的老父母,幾次打電話讓他回家看看,他都難以抽出時間,只有每月按時給父母寄錢以盡孝心。雖然他的家境并不富裕,但是他還是擠出資金幫助特困群眾。*同志幫扶的北關區戲院街居委會有個一位下崗多年名叫唐祥明的殘疾人,周局長經常到他家中進行慰問,使唐詳明深受感動。前不久,唐祥明因病不幸去世,家里實在拿不出錢來辦喪事,只好將尸體停放在家里。*同志得知后,急忙與市殯儀服務站聯系,協調將尸體先停放在殯儀服務站,又拿出1000元錢作為墊支費用,直到安葬好老唐。而后又幫其兒子唐保剛安排了工作。中秋節去唐家看望時,唐保剛激動地要給*同志叩頭致謝。一次看望駐村工作隊員時,得知有一位70多歲的老黨員,生活極其貧困,老兩口和喂養的羊生活在一起時,周局長當場給了他們200元生活費,并決定給他們解決3間新房。在去年參加市電臺和市紀檢聯合開辦的《效能監督》熱線時,他接到水冶鎮老城區居委會張東風反映家庭生活困難,未納入低保范圍的情況反應后,要求分管科室及時調查了解情況,向局黨委進行匯報。原來老城居委會在審定城市低保戶時,因其違犯計劃生育,沒有給予保障,但張東風家庭確實特別困難。*同志說,不能因為他們違犯計劃生育政策就將人家拒之低保的大門之外。在他的關心下,生活貧困的張東風被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每個月可領到205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為此,張東風給局里送來了“心系百姓,為民排憂”的錦旗,省、市電視臺也對此進行了專題報道。他每天都提前半小時到單位,始終堅持如一,研究各項民政業務,布置一天日常工作,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但卻從沒有按時下班過。每逢節假日,*同志都會到局里,對本周的工作進行總結,對下一周工作進行安排。無論春夏秋冬無論風霜雨雪,七八年來了,他一如既往。因為他的心里放不下民政工作,更放不下需要黨和政府幫助的貧困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