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個人事跡材料
時間:2022-04-08 09:42:00
導語:鄉鎮個人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一個挺拔的山村漢子遭受著疾病的折磨,在生命幾乎絕望的日子里,他最需要的是勇氣和意志,他面臨最多的是困難……
當一名黨員干部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卻毫無顧及地把有限的生命無私奉獻給自己最忠愛的事業和人民,他最需要的是力量和信念,他思考最多的是回報……
*就是這樣一個堅強的漢子,一個普通的農村黨員,一個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知恩必報的鄉鎮干部。
他用自己的意志,用自己的黨性,用自己的品行,延伸著自己有限的生命,感動著無數的人民。
頑強的拼搏意志能戰勝一切考驗,他在生與死的較量中選擇了決斗
在泉溪,人人都說*是條漢子。他的出身經歷造就他自強不屈的堅毅意志,他從小就是被現在的養父母帶養長大的,艱苦的生活條件、特殊的家庭出身,讓他從小就過早地體驗了人生的艱辛,對他來說,正是這種過早的體驗,造就他自強不屈、頑強拼搏的漢子氣慨。
*在山村長大,對山村有了濃厚的感情,就像他自己說的,“這里是我的根。”*就把“根”扎在了這里——泉溪。1989年他從學校畢業主動要求分配到自己家鄉泉溪工作,這“根”一扎就是18年,甚至是一輩子。那時的他,充滿理想和希望,他夢想著用自己的智慧讓家鄉更富強更美好,他拼命地工作著……
然而,命運卻對*這條漢子的確是太不公平也太殘酷了。2001年12月28日,正在自己的聯系點石嶺村給農民兄弟上黨課的*突感頭暈,倒在了課堂上……那一幕讓所有在場的農民兄弟都感到異常驚恐,當即就有人被急哭了,生怕*這一倒就醒不過來了……后來,他被送到了市中心醫院,因病情十分嚴重又轉到了廣州中山醫院,確診為尿毒癥,再轉廣州南方醫院治療……2002年9月不得不作了腎移植手術。
這一突如其來的厄運讓*的一家就像是遭受驚天劈雷,慘痛不已:養父母都有70歲以上高齡,兒女都還在讀書,妻子體弱多病,又沒有工作。全家都在為他祈禱:“*,你千萬別倒下,你一定要站起來,我們離不開你……”。
*手術后回家休養的那一天,當他從妻子那里得知自己的病牽動著全縣各級領導和廣大人民的心,得到政府和社會支助10余萬元,自己也負債20多萬元時,這個漢子忍不住頭一回落淚了,緊緊地把妻子抱成一團,那種滋味也只有夫妻倆才知道。從那一刻起,*再沒有感覺到死的可怕,他對妻子說“我絕不會把痛苦和擔子留給你們,我欠你們的太多太多,我會好好活下去。”
從此,*就憑著“一定要活下去”的堅強意志和“一定要知恩必報”的強烈愿望,與病魔繼續決斗著。他在休養期間,經常對妻子說過這樣一句話:“我不想放棄生命,是為了以后更多地回報社會。”
強烈的感恩情懷能激發一切力量,他在生命與事業之間選擇了奉獻
*的病,從醫學上來講,手術后一般只能活5到10年。這一點,*自己心里很清楚,對*來說,他在乎的已不是生命的期限,而是回報感恩的期限。他認定自己的生命是黨和人民給的,他只愿能更多地回報黨和人民。
2003年2月,*強烈要求上班。鎮黨委、政府同意了他的請求,讓他分管勞保、內務、計劃生育等工作,還聯系了一個村。從此,*就始終帶著那份濃濃的感恩情懷,用自己也不知道還能跳動多久的那顆拳拳之心,去履行著自己在內心里定下的諾言:回報黨和人民。
“有女莫嫁石嶺村,一年到頭冒吃葷;山窮水疲冒收成,從早到晚做死人”。這就是*聯系的石嶺村那時候流傳的一句順口溜。那時候,石嶺人常常是看著光山禿嶺發呆,想哭……
*是在農村長大成長的,他懂得老百姓的酸甜苦辣。2003年3月,他決定到石嶺村住幾天,了解真實情況。妻子李小梅明白他的心,沒有阻攔他,而是把他需要吃的藥、生活用品等打了個包交給*,只是對丈夫說了一句“你自己多注重身體。”可就在丈夫出門后的那一刻,小梅的眼淚一下就鉆了出來,她只能這樣掩門而泣。
*來到村里,面帶微笑地挨門挨戶了解村民疾苦,問寒問暖,村民很歡迎他,都夸他沒有“官架子”,是個“好干部”,可誰知道他的“命”卻更苦……
就是從這一年起,*帶領村干部、村民一道戰天斗地,修公路,挖渠道,搞養殖,改危房,建學校……石嶺人總算告別了“鍋里冒油星,人都看得清”的窮日子;就是從這一年起,石嶺人就不再叫他“劉鎮長”,而是叫“巖哥、巖弟”,“巖伯、巖叔”……
2006年7月16日晚上10點,一場如魔的大洪災無情地向泉溪襲擊,2000余人的生命財產安全面臨著巨大威脅,很多人從睡夢中醒來,發現已被洪水圍困,一陣陣驚呼聲、求救聲讓整個夜晚不得安寧。正在辦公室值班的*聞訊后,啥也不用想就直奔被困現場,因為只有他才真正明白那種求生的渴望。此時此刻,他來不及也不可能去想自己的病情會因此而感染,他來不及去想感染后的后果意味著死亡。他腦海里唯一的念頭就是救生。他卷起褲腳,帶領和指揮著其他干部一起在洪水中轉移群眾。這一夜,500多人的生命被解救,這一夜,讓*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生命存在的價值。
崇高的黨性修養能壓倒一切困難,他在金錢與貧窮之間選擇了清白
*的病需要堅持每天服藥,每天的藥費接近200元,對*的病情來說,金錢就是生命。可*的病絲毫也沒有動搖他作為一個共產黨員必須具備的堅強黨性。*面對自己的疾病給生活、家庭等多方面帶來的諸多困難和壓力,他咬緊牙關,挺直腰板,堅強地頂著、頂著,他強忍著淚水把剛滿17歲,正是讀書年齡的兒子送到外面去打工;他懷著敬佩愧疚卻又無奈的復雜心情,動員妻子自食其力,去開個小餐廳,維持生活;他盡量地節約自己的開支,舍不得穿和用……
*的確需要錢,可*從不要不清白的錢,也許許多的人不會理解,但對經過死的考驗的*來說,錢是重要的,但比錢更重要的是黨性,是人格。
2004年,石嶺村小軍塘組村民袁三元的妻子屬計生結扎對象,為了逃避結扎手術和處罰,夫妻倆夜晚來到*家里,硬要把500元錢塞到*手里,并且說:“如果您不收下,我就不回家!”這一夜,*是左開導右勸說,硬是熬到了深夜一點才算把這對夫妻的思想做通,同意第二天結扎。手術后,*把500元錢以及手術營養費一并交給這對夫婦。
今年4月,鎮里正在搞計生集中服務活動。立新村一姓羅的“兩女結扎”對象來到鎮里,單獨找到*,表示愿意送多少錢給他都可以,只要他肯幫忙逃避手術。對*來說,這是一個不小的誘惑,也許這一次的誘惑可以讓自己能多活些日子,能幫自己減輕不少的困難,可*不是這種人。他把這個對象請到辦公室,苦口婆心講政策,終于使這個對象同意結扎,成為該鎮10年來第一例“兩女結扎”戶。
至高的生命境界能拋棄一切自私,他在忠孝之間選擇了人民
*是一個很普通的黨員干部,工資收入較低,一家老少六口靠他一個人挑起這副重擔,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也是一個很孝敬長輩的人,他深知養父母的撫育之恩,但現實的處境使他也只能在內心里對這兩位老人表達那份愧疚之情。然而,怯后余生的*已明白了生命的真諦,打從他從死亡線上掙扎過來,睜開眼重新看到這個世界的時候,那么多雙眼睛在關注他,那么多張笑臉在歡迎他……他真正感悟到了一個人生命的最高境界是關愛他人。
在*重新站立起來,開始工作之后,他時刻不忘提醒自己的就是“關愛他人就是關愛自己”。
石嶺村村民不會忘記,建村小學募捐名單上,寫有“*200元”;鎮機關干部不會忘記2006年特大洪災募捐榜上寫有“*200元”……所有的社會募捐活動都沒有*的例外。
石嶺村四畝塘組村民殷漢陽不會忘記,當年他患嚴重的肝炎,孩子因此而失學,是*主動伸出援助之手,找學校減免學費,聯系新聞媒介組織社會募捐,才使他走出困境。
楊浦村衛星組村民周福懷不會忘記,去年他家房屋被洪水沖垮,一家老少流離失所,無處安身時,是*主動找到鎮信用社幫助他貸款8000元,重建家園。
“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垮;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的,人民會永遠記住他”。*,生命沒有盡頭。
- 上一篇:新興市場國家央行論文
- 下一篇:淺析郵政儲蓄銀行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