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委副書記的事跡材料

時間:2022-06-04 04:06:00

導語:黨委副書記的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委副書記的事跡材料

城震發生后,她首先想到的是村民有沒有受傷,身有殘疾的丈夫和兩個女兒的安危卻被置于腦后,為完成災民安置點的緊急征地任務,她只得將患病女兒送往廣州。

因為她的操勞忙碌,村民全部轉移到搭建好的帳篷里,無一人傷亡;占地100多畝的“帳篷新村”征地任務僅用10個小時就順利完成,解決了2萬多人的緊急避險;因為她無暇顧及,17歲的小女兒病情加重,病逝在去廣東的火車上,魂斷長沙……

她,就是略陽縣城關鎮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何家墳村黨支部書記*。

情系村民,親人安危拋一旁

地震發生后,*第一時間趕到位于半山腰的譚家灣村民小組,在倒塌的房屋前召集村干部挨家挨戶察看災情,一直忙到夜里11點多鐘才在電話里聽到了兩個女兒的哭聲……

接下來的幾天,*帶領全村干部頂著驕陽,深入農戶察看災情,安撫群眾情緒,組織群眾撤離受損房屋。何家墳組村民王鳳蘭一家5口人,3個人都是智障,壓根不知道地震是怎么回事,死活不愿離開房屋,村干部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把他們一家人拉進帳篷,可村干部一離開他們又住回屋里,反復多次仍不聽勸。*得知情況后,自己掏錢買來了一塊彩條布,親自在空地里給他家搭起一個帳篷,又添置了生活用品,又以一個老大姐的身份苦口婆心做工作,王鳳蘭這才最終住進帳篷。

一直忙著給別人搭帳篷的*卻顧不上給兩個女兒搭處好帳篷,她就在一戶村民家的房檐下給女兒簡單支了一張床,至于女兒睡得好不好,吃得怎么樣,她都顧及不上了。

不負眾望,緊急征地建“新村”

5月18日,接到縣上的緊急命令,隨著震情緊張,菜籽壩必須在19日下午兩點前征地100畝,搭建救災帳篷安置2萬名受災群眾。菜籽壩隸屬于何家墳村,作為村黨支部書記的*自然成了緊急征地的先鋒。土地就是老百姓的命根子。100多畝地,種滿了豆角、黃瓜等蔬菜,農民答不答應?他們會提什么條件?

震情十萬火急,數萬群眾需要轉移。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的重擔就壓在了*身上,涉及占地土地面積、家庭人口、經濟來源等情況都要摸清。所有工作留給她的時間只有10個小時。

怎么辦?*在村民的房檐下召開村組干部動員會,她態度堅決地說道:“大災面前,黨員干部就別想往后退!縣上分配下來的任務,我們必須按時完成”。

*帶著村干部挨家挨戶做工作,登記土地附著物,一干就干到凌晨3點鐘。回到黨支部洗把臉,休息了一會兒,又繼續開始工作,到下午兩點鐘,*走訪完所有的600多村民,取得了大多數村民的支持,終于按時完成了任務。

在略陽縣最大的居民臨時安置點,菜籽壩已搭起1000頂救災帳篷,可容納2萬多多群眾緊急避險,被當地群眾親切成為“帳篷新村”。從高處看去,一片藍色,蔚為壯觀。

堅守一線,母女生死兩分離

從地震開始,*一面忙于轉移安置村民,一面忙于緊急征地,丈夫又在鐵路值班,根本無暇顧及兩個女兒。無奈之下,*托人把兩個女兒轉移到她們廣州的姑姑家。5月28日,踏上南下火車。29日中午兩點,噩噩耗傳來:小女兒梁瑞在火車上高燒不止,在長沙病逝。

*完全懵了。她不相信花季女兒就這樣與自己陰陽兩隔。但她強忍悲痛,兩點十五分依然參加了菜籽壩征地工作組的匯報會。詳細向縣上領導匯報了征地工作進展,并提出了下一步具體的工作打算。會后在城關鎮黨委書記郭興元的一再堅持下,*和丈夫才連夜上火車,趕赴長沙。

但是,就在第二天,*打回電話,詢問村上“救災物資發放的怎么樣了,征地補償費發給群眾了沒有,村上還有些啥困難”,并叮囑村干部,把家看好。

臨危受命,誰說女子不如男

*是2005年元月兼任何家墳村黨支部書記的,在此之前,該村“兩委”班子散渙無力,幾近癱瘓,在群眾中毫無威望,村民反響強烈,多次上訪。當鎮黨委主要領導在村“兩委”擴大會上宣布由*擔任何家墳村黨支部書記時,許多人臉上寫滿了失望……

*臨危受命,到何家墳村以后迅速重組班子,解決遺留難題。幾年間,何家墳村投資30多萬元搞水利灌溉,原來300畝需要挑水灌溉的農田變成了水澆地;花了120萬元修建譚家院大橋,譚家院村民小組的100多戶400于人再也無需淌水過河;鋪設3.5公里的黃帽山道路,該組100多戶村民告別了肩挑背扛的歷史。

一件件好事實事都辦在了群眾心坎上。現在何家墳村干群關系和諧,村干部在村民中的威望也提高了,許多原來對*持懷疑態度的人也由衷地對她伸出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