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雙文明建設先進事跡材料
時間:2022-09-29 08:12:00
導語:干部雙文明建設先進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構和諧、創市場、“雙帶”奔小康
××鎮××村(原雙頡村)位于××鎮南、西北繞城高速公路西側、文昌西路北側,現有435戶、1658人,社會面積3371畝,茶葉、意楊林近千畝,民風淳樸,生態原始。近年來,該村充分發揮“雙帶雙強”型黨員干部的示范作用,三個文明建設都取得了長足發展。村黨總支書××同志,團結帶領全村黨員和干部群眾,圍繞“率先達小康,建設新邗江”的大局,立足于“三干”,堅持于“三在”,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標準,率先創成群眾滿意、驗收合格的揚州市邗江區全面小康達標村。
該同志從1990年參加“鄉雙文明建設工作隊”,再到村工作,歷年做過農技員、民兵營長、治調主任、村民主任、副支書、支書等。在各個崗位上,他始終堅持學習、注重實踐。在1994年農技員崗位上,他放手發動群眾,引種龍井—43茶葉新品種近120畝,通過外出學習,掌握新技術,于1996年初茶葉開始制作并銷售,一度以“雙墩綠茶”在揚州市與山河林場的茶葉爭得一席之地。雙墩茶葉的發展不僅調動了本村各組村民種植茶葉的熱情,同時又催生了鄰近××村的茶葉發展。到2001年初兩個村合并時,茶葉面積已達上千畝,基本上已經達到家家戶戶種茶葉。每畝茶葉年創利潤近5000元,極大地增加了農民的全年收入,全村形成了以茶葉為龍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騰飛之路。和全村大好形勢一樣,他也種了3畝田茶葉,每年創收近2萬元,同時他又搞了意楊苗培育,年收入又凈增萬元。在小康路上他想的一直不是一人富,而是如何想辦法讓全村人民一起富,永遠富。
一是在當好茶葉經紀人,茶葉制作技術等方面,充分發揮帶頭模范作用,為群眾傳技術、找銷路;二是瞄向大市場,研究政策,將茶產業做大做強。《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出臺為他指引了方向,在他的倡議組織下,由村兩委會牽頭,終于在2007年8月16日成立了××茶葉專業合作社,實現了茶葉的產、加、銷一條龍服務體系,讓大家抱成團闖市場,資源共有、利益共享。
自從2007年1月擔任支部書記以來,他始終堅持科學發展,勇于創新,奮力拼搏,積極投入到構建和諧、強村富民、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打造了一個全新的××村。
一是2007年創成邗江區全面小康達標村,2008年創成揚州市生態村,××村先后獲得邗江區先進村,邗江區村務公開管理民主示范村、邗江區農村改廁先進村、邗江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村、邗江區先進基層黨組織等一系列榮譽稱號。
二是積極融進小康村創建,興辦利民實事。(一)用兩年時間,趕乘邗江區“率先達小康,水泥送下鄉”的政策東風,通過群眾自籌、村組外求、上級獎補等辦法,為全村13個村民小組,組組通上水泥路,讓所有村民都享受到了“雨天不濕鞋”的出行條件;(二)積極配合相關部門,讓戶戶吃上市級自來水,看到有線電視;(三)積極推動綠化造林工作,為群眾營造了“村在林中、林在村中、居在綠中”的宜居環境,森林覆蓋率達到33.5%;(四)按照“清潔家園、清潔田園、清潔水源”的三清要求和環境整治長效目標,先后疏浚河塘37座,完成土方7萬多方,清除以水花生為主的水上垃圾千噸以上,新建垃圾池41座,全村垃圾實行了“戶保潔、組收集、村集中、鎮轉運”的長效管理機制;(五)第一個新建新型環保沼氣池和化糞池,在全村拉開推廣“一池三改”,共建生態家園的序幕,共計完成120座沼氣池任務和達到75%的農村改廁率。如今的××村,綠樹成蔭碧水流,庭花院果別墅樓,一條條水泥路飄進莊盡頭。群眾生活質量提高了,發家致富的勁頭更足了。
三是建立了兩個集休閑、餐飲、娛樂為一體的農家樂莊園,合理利用了閑置土地,增加了村組收入,壯大了集體經濟。建設了集治安警務室、活動室、讀書室、便民服務室為一體的雙頡村便民服務中心大樓,同時配齊了便民農資超市和便民生活超市,不僅極大地提高了為民服務的質量,又很好地提升了××村的對外形象。
- 上一篇:村委主任勤政為民先進事跡材料
- 下一篇:基層商行信貸風險管理模式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