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工作者優秀事跡材料

時間:2022-12-07 08:16:00

導語:會計工作者優秀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會計工作者優秀事跡材料

美麗富饒的蘇南大地,碧水悠悠的石頭塘畔,有一個聞名遐爾的中國東部十佳小康村—*市*鎮*村。在這個全國農村奔小康試點村,有位村民愛戴的“廉管家”,他就是全國杰出會計工作者*。

20*年12月19日,北京京西賓館里掌聲雷動,黨和國家領導人黃菊、何魯麗等接見*等20名全國受表彰杰出會計,他是唯一一位來自農村的會計工作者。

1964年,*出生在*村一個普通農家。父親李惠宗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擔任過多年的*村支部書記,父親身處基層全心全意為群眾謀利益的精神,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80年,高考落榜的*回到了家鄉,由于工作認真負責,很快被推選擔任小隊會計、村團支書,1985年擔任村會計,就在這年,他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村的村級經濟發達,要當好這個家并不容易。*給自己定下了三條原則。一要清白做人,二要精通業務,二要主動創新。由于財政工作的特殊性,許多人栽倒在金錢腳下。*每年經手的款項,少則幾百萬,多則上千萬,但20年來帳目總是清清楚楚,從沒有發生過一起財務違規、群眾舉報的事情。

*村是*市第一個電腦村。20*年,*村80%的農戶購買了電腦,*在負責采購這宗電腦業務中,四處收集信息,貨比三家,以最好的質量、最優惠的價格洽談。

多年來,*無數次妥善處理了企業納稅中出現的很多問題,村辦企業中從未出現過偷稅漏稅、推遲納稅和拖延申報等現象。20*年*村企業向國家納稅560萬元,為國家建設作出貢獻的背后,凝聚著*多少心血啊!

村辦企業改制和組建村社區股份合作社之初,有的村干部認為只要按村里固定資產以賬面價值折股即行,既便于操作,也不會影響改革進度。而*認為,這些集體資產是村民多年用汗水和心血共同創造的財富,不能為了趕進度,簡單操作,讓集體資產流失。那些賬面價值是歷史成本價值,經過多年,現在的實際價值已有了變化,如房產價值就有了較大升值。在他的堅持下,*村聘請專家對村里的固定資產進行了逐項細致合理的評估,最終為集體資產增值60%。大的資產要抓住,小的也不能漏掉。

在做塑料廠的資產時,有人給*打招呼,說這個廠的一部分原料的包裝已經損失了,對這些原料就不要算入估價中了,*仍堅持把這些原料重新包裝,然后按照評估的要求估價、入賬。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市首先在*村進行村民自治工作試點,實行村務公開制度,開展民主決策日活動。身為黨總支委員的*敏銳地意識到,這是加強民主理財的好機會。村里成立了由懂財務、有威望的村民組成的民主理財小組,每月對村級財務收支等重大事項進行審理、評議和監督,然后在村務公開欄中公開。在公開內容上也有著詳細的規定:主要是“村級財務收支”、“村干部工資報酬情況”、“債權債務”、“股份合作社紅利分配”等村民最為關注的10項內容。*村的村務公開不流于形式,把村務公開的核心是,即村干部的報酬、招待費、通訊費等全部公開。

*心里裝著村民,為了全體村民的致富奔小康,他積極實踐著*村的兩大創新:一是農民土地入股,年終按股分紅。

農民承包田60年不變,是國家確認的農民權利,讓農民的土地入股,集體將轉承包人上繳的利益,按股份全部分給農民,這樣,農民不種地也能在年終分到一份紅利,如果他們再到承包地打工,收益更為可觀。

近兩年來,村民在土地分紅上真正得到了實惠,20*年*村村民每年人均分紅達到1600元,農民們稱村級集體經濟是一件貼肉布衫。

2002年,*村的村辦企業開始改制,其中兩個村辦企業外其余全部轉為民營企業。在這項改革中,*嚴格執行村干部不爭“享受股”的規定,集體資產得到較好地保值。村集體每年可以從改制企業得到50多萬元的紅利分配和40多萬元的租金收入,集體經濟增益30%。

*村的第二大創新是會計記賬。村辦企業完成改制后,14個不同類型的企業都需要配財會人員。這樣無疑要增加企業成本,而個別企業出現做帳不規范,甚至偷稅漏稅的現象。于是*就向村領導建議,在村會計服務站總人數不變的情況下,由他們為全村所有的企業實行記帳。記帳不但在村級經濟中被廣泛推廣,還做為*市的經驗向外推廣。

推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對農民老有所養和緩解因病致貧起著關鍵作用,但因為種種原因,部分農民不愿投保。*工作細致入微,勇敢承擔起這項棘手的工作。由他負責的*村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投保率已達98%。

村辦企業改制時,為了以實際行動取信于民,*和其他村干部一樣,把自己的家屬從村里的企業轉出來,然后憑本事自找工作。*的妻子原在村商店當營業員,雖然工資不算高,但離家近,家里也好照應。村里改后,當時她只有33歲,成了失業人員,11歲的女兒才上小學,老娘體弱多病,需要贍養,她感到十分委屈。最后還是*做通了他的工作,花了一年時間,才在鎮上一個小企業找到了一份報酬不高的看倉庫的活兒,來回要走上幾里路。

如今的*村,早就實現了水泥路、自來水、用電戶戶通、改廁率100%,*市第一個實現秸稈氣、小靈通、寬帶工程全面覆蓋;20*年,全村農民人均收入達10327元,望著綠樹掩映下即將峻工的全村,戶均300平方米的一幢幢別墅,想到社會主義農村的美好前景,*感到多年來付出的是值得的,只要群眾信任于他,他將在會計這個崗位上一直努力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