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養護工先進個人事跡
時間:2022-01-24 03:02:00
導語:公路養護工先進個人事跡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甘作鋪路石,鐵鍬寫人生。1978年,*操起了鐵鍬,成了1*國道東明段劉樓道班的一名養路工。"一張床,一盞燈,一把鐵鍬四面風",這就是*參加工作后工作和生活的真實寫照。當時的道班只是兩間孤零零的灰磚房,每天風里來雨里去,還要自己拉風箱、燒地鍋蒸饃做飯。"家有三斗糧,不進道班房",和他一塊參加工作的人慢慢的有的成了"走南闖北"的司機,有的成了"很吃香"的征收員,他的親戚朋友都認為高中生干養路工這種"修理地球"的差事"太屈才",勸他活動活動換份工作。可他認為自己守護的是"大動脈",崗位平凡,責任卻重大,不但要干,而且要干好。1*國道全部是粉沙土路段,當地緊靠黃河灘區,路溝里長年流淌著黃河水,每逢下雨就會把路基沖出一道道溝,路基養護非常艱難。整路肩,填水毀,備土牛,夏天太陽把人曬出一身痱子,冬天冷風把臉吹得起凍瘡,體力勞動把人累得身子象散了架,可酸甜苦辣沒有讓他覺得委屈,他所管養的路段一次又一次被評為"樣板路段",這讓他無比踏實。
工作中他認識到,養護公路絕不是簡單的體力勞動,其中有不少"學問"。下雨后他總是及時上路,通過路肩上的小片積水或流水痕跡,判斷哪個地方需要填土、哪個地方需要整平;為減少路基水毀,他琢磨出了保持縱橫坡度、保留邊坡"格巴"草、填"雞爪溝"時必須"拍打"等一整套好的辦法;通過填磚渣等方法解決了橋體與路基結合部容易因排水而出現"露骨"和塌方的難題。為解決路基排水問題,他和工友們用石灰土做底,用廢棄瀝青砼做成了經濟、實用的"簡易泄水槽",被東明公路局在三條干線公路推廣,與水泥泄水槽相比,每年都可節約幾萬元的資金。
在工作中,*是一個強者,但最近十多年來,命運好像對他太不公平!他的父親中風臥床,母親生活不能自理,哥哥又車禍身亡,把3個未成年的孩子撇給了他。瘦小的妻子看到他指望不住,為了生活光景好一些,就自己開起了農用三輪車下田耕作,卻不小心摔斷了脊椎,穿上了"銅背心",再也無法彎下腰來干重活。
家里的土地要耕種,老人要護理,孩子們要吃飯,幾年下來,他體重拖的還不到一百斤,兩眼都失去了光彩。因為忙不過來,他把母親送到姐姐家里,每到節日,他就像女兒回娘家一樣看望生身母親;為了土地能耕種,他狠下心讓親生的孩子讀完初中就不再上學。白天時間不夠用,他就在夜間干農活。
然而,只要到工作時間,他就又來到他的公路上。30年中,他被大雨淋病過,被車輛碰倒過,因為不讓羊群啃樹皮被牧羊人的皮鞭抽打過,因為不讓人在路上偷土被人打傷過。到底路重要,還是家重要,很早以前他就無法回答清楚了。
20*年秋天,東明黃河大堤出現險情,他和其他養路工堅持"哪里車輛走不動就趕到哪里平整道路",在刺骨的風雨中一干就是十多個晝夜。當他完成任務,拖著腫痛的雙腿回家時,十幾畝秋莊稼全爛在了地里,廚房頂漏出了一個大洞,土墻倒塌成了一堆爛泥,老婆孩子在又潮又濕的房間里哭成一片。父親聽到他回來,艱難地坐起來,老淚縱橫地說:"孩啊孩啊,路上危險,你哥不在了,你可千萬別再出事啊!"這時的*如萬箭穿心,渾身哆嗦著說不出話來,只好拉著父親的手,跪在地上大哭一場。
在*的心里,路有感情,會呼吸,有哀樂。他陪伴著路,就像陪著長不大的孩子,他熟悉他的路,就像熟悉自己的身體。很少有人注意到他在路上忙碌的身影。可是,他卻精心養護出東明縣最好的路段,整齊的路樹,像綠色的長廊,路肩邊坡始終都是面平線直,棱角分明,連續完整,像木匠放線一般整齊劃一。
時間最無情,時間最公正。30年中,*用壞了近百把鐵鍬,800多把掃帚,騎壞了6輛自行車。可除了給父母看病的幾天時間,他沒有請過一天假,沒有一項完不成、做不好的工作,沒有因為家庭困難向組織提出過任何一項要求!
這就是*,一個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默默無聞、艱苦奮斗的養路工人;一個用人格魅力和堅韌頑強的精神讓生命展現出異常動人光彩的公路人!
平凡的工作,崇高的精神。30年來,*同志頑強地挑戰孤獨、寂寞,在深知十分危險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條件下,頂烈日、冒嚴寒,用實際行動闡釋著一名養路工人對交通事業的無限忠誠。也正是由于*熱愛自己的工作,在養路工這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取得了驕人的業績。30年,他沒有延誤過一個班期,養護出了最好的公路;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天動地,但他卻表現出了堅定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折射出了強烈的敬業精神。*同志淡薄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慢慢傳遍了東明、傳遍了菏澤,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理解、尊重和學習。東明縣公路局、東明縣委、菏澤市公路局黨委先后發出通知,要求所轄范圍內黨組織認真組織干部職工學習*的先進事跡。菏澤市委宣傳部把*列為重大典型,20*年4月6日,《菏澤日報》一版頭條報道了他的先進事跡;去年"五一"期間,菏澤市和省各大媒體對*的事跡進行了集中宣傳。20*年11月29日,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19家國家級媒體以及省、市、縣新聞媒體對他的先進事跡進行了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 上一篇:指揮中心民警先進個人事跡材料
- 下一篇:石油開發工程師個人事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