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委書記優(yōu)秀事跡材料

時間:2022-02-01 05:33:00

導語:紀委書記優(yōu)秀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紀委書記優(yōu)秀事跡材料

他從事紀檢監(jiān)察工作10余年,走到哪兒就在哪兒掀起"廉政風暴";他組建了河南第一個下訪工作隊;他寫的《民情日記》對于一個紀委書記來說顯得"另類"……。老百姓親切地稱他為"百姓青天"、"為民書記"、"人民公仆",網友們又因他辦案的超力度和超速度,呢稱他為"超哥"。在他辦公室的三面墻上,掛著40多面百姓送的錦旗--"一身浩然氣,兩袖清廉風"、"共產黨的忠誠衛(wèi)士,老百姓的頭上青天"……

對待腐敗分子,不管是誰都要一查到底,不管背景多深都要一管到底,絕不讓腐敗分子有藏身之地

2008年9月,*頂著各種榮譽的光環(huán)走馬上任周口。這位紀委書記到底能不能真反腐?有多大能力反腐?在周口當地的網絡論壇上,出現了種種質疑和猜測的聲音。*一邊熟悉情況,一邊"拋"出了出人意料的"第一板斧"--他通過當地的"中華龍都網"發(fā)表了《致廣大網友的一封信》,請網友監(jiān)督他的工作,并承諾對任何腐敗分子、對任何侵害群眾利益的案件,都將嚴肅查處,決不姑息遷就。隨后,周口就掀起了一場"反腐風暴"。*沒有讓周口1000多萬人民失望,一年多來,周口市紀委查處案件1200多起,黨政紀處分1200多人。

真的有"活包公"嗎?這位"活包公"什么樣?記者初次見到*,他額頭和眼角上的兩塊青紫的瘀傷引起了記者的注意,而從這兩塊瘀傷,引出一段辦案的故事。

2009年11月初,河南省紀委轉來案件線索,商水縣委書記張某、周口市財政局長趙某存在嚴重違紀違法問題。兩個人都是正處級干部,位置又非常重要,查,周口官場又是一場"地震";不查,對黨和人民怎么交代?11月27日,困惑了一天的*下樓時,還在思索著這些問題,突然眼前一黑,腳一踩空,從樓梯上栽了下去。剎那間,他的頭上鮮血直流,然而,他卻忍著痛,讓司機找了一個醫(yī)院進行治療。為了不讓大家擔心,他對單位的人說去鄭州開會了。到醫(yī)院,他臉上縫了十幾針,頭部出現嚴重的腦震蕩。可他躺在病床上,還不忘辦案的事。就在小小的病房里,*果斷決策、科學運籌,用電話指揮查辦案件,相繼查處了商水縣委書記張某、周口市財政局長趙某。

查辦案件時的苦累、傷痛,*都覺得無所謂,最讓他覺得喘不過氣的是那些常人無法理解的壓力和各種各樣的關系,就像一張無形的大網,讓人無處可逃。每辦一次案,心靈都要經歷一次煎熬。他悲傷過,苦惱過,也憤怒過,還打過退堂鼓,但是他說:"有黨、各級領導的支持,有人民群眾的支持,這是我戰(zhàn)勝各種困難的源泉。"

*說,查案時有人說情正常,沒有人說情倒不正常了。但我從來沒有怕過有后臺的人,我總是希望那些貪官把后臺搬到前臺,大家較量一下。我犯法了,我自己走進監(jiān)獄。你犯法了,也不要用后臺嚇我。你嚇不住我,大不了我這個紀委書記不干了。

2009年7月24日至9月11日,*查辦太康縣原縣長范某嚴重違紀違法案件。范某和*是老鄉(xiāng),都在駐馬店任過職,又曾在*的老家新蔡任職,和*的老領導、老同事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說情者接連不斷,手機幾乎被打爆,*承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壓力。他說:"不是我不想幫他,而是我不能幫,這一幫不知有多少老百姓要遭殃,不知有多少國家財產要受到損失,人民群眾把我推到這個位置,我就要盡職。"*咬牙堅持,千斤重擔一人擔,明確表態(tài)"所有壓力我來擋,你們只管查好案"。最終,周口市紀委只用了45天就將范某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而*也在這個案子辦結之后,再一次叫響了"鐵面青天"的威名。

*說:"壓力歸壓力,困難歸困難,紀委書記的職責告訴我,對待腐敗分子,不管是誰都要一查到底,不管背景多深都要一管到底,絕不讓腐敗分子有藏身之地!"

如果說*對待腐敗分子是鐵面無私、嫉惡如仇的話,對待老百姓則是飽含深情、充滿關愛。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一個錚錚七尺男兒卻常常掉淚,當聽到群眾所受冤屈的時候掉淚,當群眾問題解決前來道謝的時候也會掉淚。百姓的苦就是他心中的結。

仔細查看*一年來所處理的案件,會發(fā)現大部分都不是腐敗案,而是一些涉及老百姓家長里短的問題,還有很多是常人看起來"不起眼"的事情。也許有人會問,這些問題需要一名市紀委書記去管嗎?但*不這樣認為。他認為,一名領導干部,在百姓有難處,有疾苦時,就有義務有責任想方設法幫百姓去解決。雖然領導干部職責是有分工的,但為人民服務是沒有分工的!

*多年來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就是通過新聞媒體了解社情民意,許多在別人眼里不太在意或不會注意的事情,他都默默記下,擠出時間和精力一件件地解決。

2009年11月,*從周口晚報上看到一篇《哪一天不再用塑料袋當書包》的文章,文中的主人翁小孟曼是一名初中生,母親在她5歲時就離家出走,父親又患上心肌炎,家里失去了經濟來源,13歲的小孟曼成了家中的頂梁柱,從小學起,就和奶奶四處撿破爛貼補家用。小孟曼上學后,書包就是塑料袋,由于家里沒錢用電燈,她通常是點蠟燭寫作業(yè)。這則報道別人可能一看就過了,但卻牽動著*的心。他積極協調有關部門拿出幫扶的辦法,捐贈給小孟曼1000元,還拿著米、面、油、被褥等生活用品去看望小孟曼一家。在*的幫助下,小孟曼的父親得到了一份清潔工的工作,家里經濟條件有所改善。"我從內心感謝楊書記,我要把錢攢起來,捐給學校,報答社會,我也要幫助窮人",小孟曼的父親一談到*就激動不已。

*不喜歡坐在辦公室聽匯報,只要一有空,他就下鄉(xiāng)調研。越是下雪、下雨的天氣或是農忙的時候,他越是在辦公室坐不住,總是會想是不是又有哪里被淹了,是不是又有哪個困難戶缺衣少被了。有一次,已經連著下了幾天雪,他還是深一腳淺一腳,踩著泥濘的小路下鄉(xiāng),親手將棉衣送到老百姓的手里。他經常到老鄉(xiāng)屋里坐會兒聊些家常話,誰家有病人了,他會坐到床頭噓寒問暖。他說:"經常走出去,真心走下去,才能了解真實情況,碰到問題也就能解決掉,即使沒問題,在田間村頭和老百姓聊一聊,自然能拉近與群眾的距離,讓群眾覺得干部和他們在一起。"一年以來,他已走遍全市10個縣市區(qū)的203個鄉(xiāng)鎮(zhèn)辦事處,走訪干部群眾幾千人。

西華縣黃橋鄉(xiāng)西湖、東湖、孫莊三個行政村因自然地勢呈鍋底狀,每到汛期都要受災,莊稼多半都被淹死,老百姓住的屋子里積水,出門需要劃船。多年來群眾、鄉(xiāng)政府、縣鄉(xiāng)人大代表屢次向上反映,但都沒有得到解決。2009年7月,*到這個地方現場察訪后,當場表示,這個事我一定要管管。在他親自協調,親自過問下,籌集到250萬元,修建一座提灌站,現在主體工程已完工,預計春節(jié)前將竣工。這個提灌站建成后,3個行政村5萬多群眾、3萬多畝耕地將受益。當地的村民發(fā)自內心地說:"以后莊稼有收成了,給書記抬幾箱都愿意。"

"天地間有桿秤,那秤砣是咱老百姓"。誰對老百姓好,老百姓就對誰親。群眾沒有忘記楊書記為他們做的這一件件、一樁樁"小事"。在周口當地的龍都論壇上,網友對*發(fā)出這樣的感嘆:"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懲治腐敗,為民謀利是楊書記的真實寫照。人們稱他為''''青天書記''''是內心發(fā)出的贊嘆。""楊書記與人民肝膽相照,血肉相連,為人民伸張正義,和人民心連心心貼心是周口人民的福分。"

*在周口市紀檢監(jiān)察機關全體人員見面會上說:"廉潔自律從我做起,請大家和社會監(jiān)督我"。他深深地知道,自己搞一次特殊,就失去一分威信;破一次規(guī)矩,就留下一個污點;謀一次私利,就失去一片民心。他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別人做的,他首先不做。

*剛到周口工作不久,有一次到鄭州開會,專程回到自己曾經工作過的省投資集團,送回集團為高管人員配備的手機。集團領導怎么也不肯收下,但最終還是拗不過他。他對自己廉潔自律要求之高有時讓人很難理解。2004年下半年,省紀委編一套黨政廉潔的資料,選用了*民情日記的一部分內容,過了一段時間編輯部給他寄來800元稿費,*說:"如果我的民情日記能夠對教育其他黨員起到作用,那是應該盡的義務。"堅持讓工作人員把稿費寄回去。編輯部的同志收到錢后打來電話說,你們的楊書記真是難得的紀委書記。

*對親屬要求十分嚴格,甚至可以說是不近人情。他從不利用職權為親朋好友謀取私利,在他擔任縣處級領導干部的十幾年間,4個侄兒侄女先后下崗,他沒有利用職權為一個人安排工作。他總是說,職工下崗不是只有我們這一家,我不能搞特殊。他的親屬中除了一個妹夫是干部外,其他人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人農民。他嚴格要求自己,從不利用公車辦私事,80歲的岳母回農村老家,他用三輪車送老人到車站搭乘公共汽車。2009年12月,*的妻子因病需住院治療一個月,由于正是辦案關鍵時期,他無法留在醫(yī)院照顧妻子。為了不讓單位同志知道妻子住院,避免親朋同事前去探望,只有在沒人時,他才打電話詢問妻子康復的情況。每年過年,*的家門口都是"鐵將軍"把門,他都會把手機關上,躲應酬,躲人情,回老家安安靜靜地過節(jié),給老母親盡盡平時沒有盡到的孝道。平時下鄉(xiāng)調研,他也是輕車簡從,從不提前打招呼,不驚動地方領導,趕上吃飯的時間就到鄉(xiāng)食堂看看,如果沒飯就接著到下一個鄉(xiāng)。

"我一生都不會脫離紀檢監(jiān)察這份工作,我會保持本色,讓黨和人民放心。"為了還社會一個風清氣正的良好環(huán)境,為了給困難群眾一絲慰藉,為了給社會增添一串和諧的音符,*不知耗費了多少心血、得罪了多少人,但他知道,他所做的一切,無愧于黨,無愧于民,無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