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年級組組長先進事跡材料
時間:2022-10-31 07:51:57
導語:初三年級組組長先進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男,1980年9月出生,現為初中物理教師,初三年級組組長及理綜教研組長。從教15年來,他堅持教學一線工作,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師德高尚,贏得廣大師生的尊敬和愛戴。15年來,他熱愛學習,刻苦鉆研,先后取得大專,本科學歷,在初中數學教學方面不斷進步,2012年在全縣有效課堂教學競賽中榮獲第一名。2013-2014學年他在學校缺乏專業物理教師情況下勇挑重擔,擔任了學校初三年級組長及初二、初三三個班的物理教學工作,他矢志教學研究,求實創新,勇于奉獻,團結協作,憑著強烈的事業心和嚴謹的教學態度,在2013-2014學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教學業績。
一、勇于擔當挑重任
2013年8月,新學期開學準備工作中,老師得知學校物理學科教師不夠,教務處正為課務安排發愁,他主動提出愿意擔任初三畢業班物理教學工作,從此踏上了教學“改行”征程。踏實的他工作積極負責,為人謙虛進取,很快適應了新學課的教學,成為學校教學骨干。但是潛存于思想深處的那份緊迫感、危機意識卻不時提醒著他,不能安于現狀。對飛速發展、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的強烈感受,更來自于對教育教學的深刻反思。他思考的問題越來越深。隨著時間的推移,課講得越來越精練,教材也越來越熟悉,直至順利完成一學年的教學任務。另外,他還敢于擔當,勇挑重任,負責了學校初三年級組的組織工作,期間他善于團結協作,組織管理到位,帶領年級組老師順利完成了學校2014年中考目標。
二、孜孜不倦收獲多
老師還擔任學校理綜教研組組長。他經常說“要做學者型研究型的教師,這是優秀教師永葆活力的妙方。”。研究型教師,并不是要求一線教師像教育理論工作者那樣去追求理論、學術,而是要求教師擁有教學研究的態度與能力,提升教師特有的“教學實踐性知識”。他深深清楚這一點,為此沒有放棄日常教學活動,特別是為了真正的學以致用,提高實踐能力,他充分利用網絡學習便利條件,不辭勞苦,邊教學邊學習邊研究。一邊鉆研開闊了教育理念,一邊總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孜孜不倦的努力,寫出了多片經驗總結和論文,并于2013年12月分別發表在《語數外學習》、《中學課程輔導》刊物。在2014年的全縣“數理化”教師解題大賽中榮獲二等獎。
三、矢志教改譜新篇
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大膽嘗試教學改革,他把布魯納“課堂教學與創造能力培養”的理論運用于教學中。“從事物理教學的教師,應高度重視發展學生對實驗探究的理解。因為結構性地理解問題,有助于提高學生直覺思維能力,當學生不斷地嘗試尋求直覺問題的結論時,他們事實上已從整體上、結構上把握了對象。”教學中,他一改過去物理教學過分強調記憶,背誦公式與定律的做法,把學生從解題和背書中解放出來。在教學中,他不一味給結論,而是讓學生自己用嘗試、試驗、討論等辦法尋求結論,從發展學生的自信和勇氣中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讓學生學會學習。
他認為:“學生課業負擔重是普遍存在的問題,這個問題困擾了教育多少年,苦無良策。可以說產生課業負擔的主要原因在教師。教師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決定了學生的學法。”愛因斯坦的名言也是他的口頭禪:“負擔過重必然導致膚淺”,他要把這句話滲透到學生的靈魂中去,讓班主任、家長和學生從思想上松綁,為自己教學方法上改進提供條件。作為教研組組長,他常常在提倡這樣一個問題:“究竟是培養健康而杰出的高素質人才,還是只追求教學重壓下的高分效應?”他說,不是不要分數,而是應該給學生創設一個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使他們用不同的方式,輕松自如地獲得高分,到達成功的彼岸。
在課堂教學中,他試行以學生為主的“和諧互助學習小組”教學教學模式,打破教師講、學生聽的“一言堂”教學陳規。他的物理課一般只講20分鐘,他把大量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問題學生提,疑難師生共同討論,課余時間學生自己安排,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中,他一貫實行民主教學,充分相信學生。他常向學生滲透“弟子不必不如師”的觀點,打破傳統的師道尊嚴,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師生平等討論。學生們都說:跟著劉老師學下去腦子就會“強大”起來。
“讓不聰明的學生變聰明,讓聰明的學生更聰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學生們說,我們從劉老師的課中嘗到了物理的樂趣!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2014年5月,老師指導的學生在全縣數學、物理學科特長展示評比中喜獲佳績:有二人獲一等獎,四人獲二等獎。他所任教的初三物理學科中考成績中優秀率列全縣第一名。
- 上一篇:網絡環境下的計算機技術論文
- 下一篇:教務主任先進事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