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級體育與健康課程理論課教案
時間:2022-09-10 06:20:00
導語:高一年級體育與健康課程理論課教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課題:怎樣科學的健身
一、教學目標
使全體學生知道科學健身的新理論,明確現代健身的新觀念,調動學生學習體育的激情,能自覺認真的上好體育課,有目的的主動的參加體育活動,保持有健康的身體,現在能擔負起繁重的學習任務,畢業以后能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教學重點
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從理論上講清科學健身的新概念。
三、教學難點
從理論與實踐的角度,來說明科學健身的新概念,并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一)提問與討論式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講授與展示圖表相結合,理論聯系實際。
五、板書設計
(一)題目用紅色筆寫出
(二)小標題用白色筆寫出
(三)板書要寫清楚
六、教學內容與程序
(一)課的導入
21世紀是一個挑戰與機遇并存的年代,政治經濟科技領域的競爭日益激烈,人才的競爭是一切競爭的根本,國民素質的高低將決定一個國家的實力和進步。參與健身運動,加強身體鍛煉,增強學生的體質,不僅對于提高國民素質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而且也是現代人的一種生活方式,體育鍛煉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方面也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保持健康的體魄是現代人追求的重要生活目標之一,但如何科學地達到這個目標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掌握的,我們大家都要認真的學習。
養身是潮流、鍛煉成時尚、運動講科學、健身出效果。這是這節課所要解決的問題。
(二)現代科學健身觀
1、引言
一個人的身體構造和功能生來就是為運動而設計的,人類學家指出:人之所以要運動是出于一種“搏斗或逃跑”的本能反應。為了尋找食物,原始人有時不得不同其它食肉動物進行搏斗或為了生命安全而奔逃,在上述情況下人的反應通常是快速激烈的,離我們比較近的人類祖先,運動占據比重大。到了近代由生產自動化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逐漸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現代文明時代勞動強度大幅度地下降。
統計資料顯示近100年來世界每年的人均工作天數在不斷地下降,余暇時間增加,如果說以往過大的勞動強度及其它自然和社會環境方面的因素導致人的健康受損和壽命較短外,那么現代社會中運動的減少給人的健康同樣帶來了新的問題,科學研究表明缺少經常運動導致人的身體適應能力下降,運動缺乏癥,健康的生活方式較之任何單一的因素將更加有助于保持人的最佳狀態。這就意味著我們每個人都應加強學習,下決心改變自身的不良生活方式,以積極的態度和努力的實踐保持身心的健康。
2、關鍵的概念
要掌握現代科學健身的理論知識,首先必須了解幾個關鍵的科學概念,經常溫習這些詞匯,使其牢牢地扎根于個人的意識之中才能自覺地進行科學鍛煉和生活。
①身體運動:一般都是指人身體大肌肉群的活動(包括高度專門化的相對不那么費力的小肌肉群的活動。指人的正規或不正規的一切身體活動)
②運動缺乏癥:指由于缺乏運動而引發的病癥,如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癥、腰背痛等。
③健康:是指在人的遺傳和個體能力所限的范圍內,人的身體智力、道德、情緒和精神等方面所達到的和諧狀態。健康是高質量生活的保證,盡管不患疾病是健康的重要標志,但健康卻不僅僅是不患疾病。(三維健康觀)
④最佳健康狀態:是健康和身體適應力等各種要素(包括智力、道德、情緒、和精神等)高度整合時的表現。這種狀態有助于發揮人的潛能,以高效地生活和工作為社會作出重要貢獻。往往反映人對生活的感受(幸福感)以及人有效發揮功能的能力,最佳狀態是與疾病狀態相對應的是健康的最高境界。
⑤疾病狀態:人體的正常機能遭到損害時所表現出來的癥狀,有時也指身體不適的感受。
⑥生活方式:是指人的生活行為模式或個體典型的生活習慣。
⑦身體適應能力:是指人體充分和有效地發揮功能的能力,包括與健康相關的適應能力和技能相關的適應能力兩大類。最佳身體適應能力的獲得離不開經常性的身體鍛煉。
1、現代健身觀
俗話說:“什么都可以沒有就是不能沒有健康,人類最寶貴的就是健康。社會調查顯示99%的人認為,保持健康是最為關注的社會價值之一。
①最佳健康狀態遠不是身體沒有疾病。(三維健康觀)健康狀態與高質量生活是最佳狀態的重要組成部分。見健康效用框圖①
過去在1900年出生的平均壽命47歲,現在出生的平均壽命70歲。
健康狀態高質量生活
疾病狀態有病患的生活
死亡
框圖①健康效用的追求
②延長健康生活的時間是一項重要的健康目。見健康生活占期望壽命比例圖②
期望壽命73歲
機能障礙和
疾病11年
框圖②健康生活占‘’‘’‘’‘’‘’‘’‘’‘’
期壽望命比例圖
③轉變生活方式是預防疾病和早期死亡的最佳手段,也是實現最佳健康狀態的最重要因素。65歲之前去世為過早死亡,引起生命的四大因素是:第一,遺傳生物因素占16%;第二,保健條件10%;第三,生活方式53%;(最佳方法最近調查顯示91%的人期望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環境因素21%。見圖③
保健條件
生活方式53%
遺傳因素
環境因素21%
框圖③引起生命的四大因素型
④經常運動是形成良好身體適應力和最佳健康狀態的重要手段,既有助于預防運動缺乏癥,也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最佳健康狀態的實質就是高質量的生活,鼓勵更多的人有規律的參加健身活動是世界各國努力追求的目標。
從20世紀末開始,美國有22位研究人類健康問題的專家,經過集體討論,提出了30多條人類21世紀健康的目標,這些目標集中反映了當今健康科學的研究成果對我們全面認識自身的健康問題和努力從事健身實踐有一定的指導意義?,F將32條向同學們作一簡單的介紹:第一,延長健康生活的時間。第二,提高人們身體活動的水平。第三,增加經常做健身運動的人口比例。第四,降低余暇時間不運動者的人口比例。第五,遏止人類過度肥胖的趨勢,提高身體超重人群的身體活動量。第六,減少因冠心病死亡的人數。第七,降低膽固醇水平。第八,減少肥胖癥的發生率。第九,減少高血壓的發病率。第十,降低腦血管意外致死的發生率。第十一,縮小糖尿病的發病人群和死亡率。第十二,縮小慢性腰背痛的發病人群。第十三,遏止并降低癌病的死亡率。第十四,減少精神失常的發病率。第十五,減少生活壓力導致的不健康因素。第十六,降低自殺率。第十七,降低老年人骨盆骨折發生率。第十八,減少哮喘病住院治療率。第十九,減少心臟冠狀動脈疾病死亡人數。第二十,增加從事運動鍛煉、改善心血管適應能力的人口比例。第二十一,增加從事運動,增強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柔韌性的人口比例。第二十二,減少運用類固醇合成代謝藥物的人口比例。第二十三,將20歲左右人群過度肥胖的比例控制在20%以下。第二十四,肥胖人群中能夠經常參加運動,攝取合理營養,達到適宜脂肪的人口比例增加到50%。第二十五,增加工作場所的健身活動。第二十六,減少由于長期腰背痛而造成的活動限制。第二十七,增加參與終身活動的人口比率、每天運動人口比率。第二十八,增加傳播健康信息的渠道。第二十九,減少壓力給人帶來的負面效應,減輕控制壓力。第三十,增加使用減肥運動和經常練習,達到正常體重的肥胖者比例。第三十一,減少脂肪攝入,特別是飽和脂肪的攝入,適度增加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第三十二,增加鈣吸收,減少鹽成分、鐵情況,增加使用食物標簽的人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