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黨積極份子黨課學習體會
時間:2022-05-07 05:58:00
導語:入黨積極份子黨課學習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們不能自由的選擇歷史,但我們可以從歷史中自由的選擇學習的榜樣。太多的人像威脅和利誘屈服了,太少人有堅貞不屈的勇氣。只有信仰才能給人這樣的勇氣。
——魯道夫·沙澤曼
之所以選擇信仰作為這三個月來黨課學習最后的總結內容,是因為在我看來,作為人的存在個體,失去了信仰和隨之而來的目標與責任,既是外在包裹得再美麗、精致,也只不過是依據失去靈魂的空殼,行尸走肉伴有黨在繁華的時間。
信仰的開端源自于遠古時期的神話,是早期人類的世界觀。試想在莽莽時期,被洪水猛獸、天災環繞的脆弱人類,為了生存,為了躲避死亡的威脅,他們試著為自己尋找一份精神的寄托,一種心靈的依靠,一縷前行的動力。信仰伴隨著圖騰、神話和早期宗教開始走入了人類的世界。甫一開始,信仰就在人類的思想世界中占據了一席之地。
接下來的幾千年里,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標志之一,宗教信仰裹挾著人們的美好愿望和對未知恐懼直接的“合理解釋”逐漸建立和發展。毫無疑問,在科學尚未得到充分發展,物理定律尚湮沒于時間長河的一角時,此時的信仰純粹只是神學意義上的,在今天看來,甚至是可笑的、幼稚的,但它帶來的精神力量,賦予人們面對未知事物的勇氣、探索、挑戰人生的權力——對于人類文明的發展,同樣功不可沒。如果起初沒有了信仰,現在萬物的靈長、宇宙的精華是否依然會像他百萬年前的銅元兄弟,依靠生物本能繁衍生息?這絕不會是危言聳聽。
隨著時間的流逝,類似于將信仰認為是賦有神圣靈性的人類對上帝通過耶穌基督而作的歷史啟示的回應諸如此類的定義早已不符時展的需要,在科技取代神明,達爾文戰勝創世說的年代里,撥開重重疊疊數千年來對信仰的偽飾,他僅只是表明了人的內在態度和一份堅信。何種態度,哪分堅信?因人而異,也正是本文意義所在。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總是積極的,確定的,奴隸的利用自己身邊的一切,做著些什么,姑且先不管他做的,用社會道德、法律看是否正確;另一種人恰恰相反,仿佛失去了心靈的傀儡般,機械的重復著生老病死的生理過程,卻茫然不知自己生命的意義何在。
區分這二者的,簡而概之——信仰。
這就是信仰的摩里。一個失去了信仰的人,宛如失去了動力的跑車,車的性能再好,沒有加速的源泉,它又如何暢快的奔馳?
有了信仰,誠然,亦未必就是好的。比如就有那么一種人將金錢作為人生信條,將權力奉為至上目標,如此人生也在這般強勢的信仰支撐下似風風火火的鑲嵌,卻不知沿路上了多少人,流了幾多血。如此信仰,不要也罷!
一直都很好奇,最初的前行者如何慧眼識珠,從西方哲人那瀚若繁星的智慧與思想的寶庫中攫取了馬克思這盞明燈,并從此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相信他一定能帶來黎明的曙光?
幸甚至哉!幾十年漫漫征途走過,我們驚喜地發現,當初這一抉擇卻極有預見性,也成功的經歷了時間的考驗,且越來越有與五千年光輝燦爛的中華文明相融合的趨勢。
但在當代,這種信仰再次不可避免的面臨信譽危機?;ヂ摼W、電視、無線電通訊技術的發展,讓越來越多的人有了放眼看天下的能力,但同時,信息交流便利的背后,無數黑暗又錯綜復雜的網絡交織成一個誘人的陷阱,引人迷失。于是我們痛苦地發現,有的人在外界的沖擊下,原先那份淡定超然的信仰蕩然無存,失去了靈魂歸屬的他們,瘋狂的噬咬著日漸殘破的軀體,詛咒著社會、制度、曾經的信念,卻不明白自己就按他的正是空虛孤寂身體的心靈;自己視為落伍、害人的東西,正支撐著國家、民族的再次崛起!
很慶幸,作為一名大二的學生,處在人生最輝煌時期的起點上,有一份傳承不息的力量,有一股凝聚著人全部生命與激情的偉大精神,在指引著我,向著人生的意義前進。
已很欣慰,這樣一份讓人忠貞不移的信仰并非某些人口中不堪的舶來品,它的內在于中華精神是相通的,也許馬克思自己都不曾想到,他的智慧結晶與千年前渭水河邊的思考者何其相似,從時間上看,甚至更像是傳承與發展,中國人遺漏的偉大財富幾經輾轉,必將在他自己的后人手中發揚光大!
信仰,不再是佛教、基督們吸引信徒的玄妙字眼,它已經真正內化成人類文明發展的一部分,我們有理由相信:
信仰決定一切!
每個人,每一位擁有完全自主思維能力的人類個體,擺在他們面前的是同樣一道問題:
你,找到自己的信仰了嗎?
萬幸,吾已明了于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