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本工作制學習材料

時間:2022-01-13 10:29:00

導語:民本工作制學習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本工作制學習材料

幫民富。充分調動群眾參與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要緊緊圍繞“發展提升年”活動,提高群眾參與的向心能力。牢固樹立反腐倡廉建設服務經濟發展、助推群眾致富的理念。主動轉變作風、強化服務,傾力打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對重點項目,要認真落實首辦負責制、限時辦結制等制度,全面推行行政審批全程服務制,切實解決項目審批環節繁瑣、收費多、時限長等問題。對重點企業,要通過繼續設立發展環境監測點、建立分包聯系制度等手段,不斷改進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水平,主動為企業排憂解難,搞好服務。對重點權力,突出抓好公開透明運行,既要公開權力運行結果,又要公開運行程序和運行過程,努力做到全程公開、動態公開,真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對干擾破壞發展環境的嚴肅查處、嚴格問責,把紀檢監察機關的政治優勢轉化為服務保障科學超常發展的實際行動。用好、用足、用活上級政策的同時,充分落實黨和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營造百姓創家業、能人創企業、干部創事業的生動局面。要把市、鄉干部與村組戶掛起鉤來,實行干部入戶制度,從規劃、金融、政務、商務、社會、生態、人文等方面為群眾提供服務,使群眾能放心、放膽、放開安家樂業。

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必須圍繞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最具體的利益來落實,不能停留在口號和一般要求上。要以加強基層民主管理、維護群眾利益為重點,以規范公共權力公開透明運行為關鍵,以提升反腐倡廉制度執行力為抓手,大力推行以“揚民主、聚民力、解民憂、安民心、幫民富”為主要內容的民本工作制

揚民主。源于決策。為民決策,建立公正科學的決策機制。凡事之始。重在遵循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原則,完善和落實黨委民主決策機制。加強決策調研,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建立暢通無阻、運轉協調、規范有效的民意反映機制,建立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和重大政策制定的評估機制,建立決策失誤糾錯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度。要牢固樹立法治觀念和政策觀念,不斷提高法律意識和政策素養,切實做到知法守法、依法辦事。健全完善保障依法行使權力的機制和制度,深入推進規范權力運行制度建設工作,加大職權清理、程序規范、自由裁量權控制等方面的工作力度,使權力“授予有據”行使有規”通過加強法規政策培訓等途徑,提高廣大黨員干部嚴格依法辦事、按政策辦事的能力。加強對法律法規政策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完善執法過錯追究和政策執行糾錯機制。加強和改進包括輿論監督在內的社會監督,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保證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聚民力。著力用先進的廉政文化教育人、引導人、激勵人、凝聚人,塑造廉政建設的文化修養。堅持把推進廉政文化建設作為加強反腐倡廉建設的治本之策。致力在全市營造反腐倡廉、尚榮知恥的濃厚氛圍。著力以加強領導干部教育為重點,堅持和完善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主要負責同志講廉政黨課等制度,建立黨性定期分析、反腐倡廉專題民主生活會制度,堅持任前廉政談話,推行任前廉政考試制度。著力加強反腐倡廉宣傳教育工作,建立健全聯席會議、新聞、對外宣傳等制度,構建“大宣教”格局。加強基層反腐倡廉教育,創建全方位、全覆蓋的基層黨員教育機制。著力研究探索貫穿干部培養、選拔、使用、管理全過程的反腐倡廉教育實施辦法,形成有利于黨員領導干部堅定理想信念、弘揚良好作風、增強廉潔意識和樹立正確世界觀、權利觀、事業觀的拒腐防變教育長效機制。

解民憂。以維護群眾根本利益為切入點,解決群眾關心的利益問題。堅持以解決群眾訴求為突破口。努力做到群眾工作與反腐倡廉建設有機結合。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結合點,深入剖析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和產生的原因,采取有力措施集中加以整治,讓人民群眾實實在感受到工作成效。要順應人民群眾的新期盼,滿足人民群眾的新要求,切實健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利益的機制,健全群眾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利益保障機制,完善各級干部和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聯系群眾制度,使群眾利益得到更好的體現和保障。要切實健全社會輿情匯集和分析制度。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制度,實現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的有機結合,綜合運用法律、政策、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協商、疏導等辦法,認真排查化解因損害群眾利益問題而引起的矛盾糾紛,把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當前,尤其要把查處嚴重侵害群眾利益作為重點,集中力量開展損害群眾合法權益突出問題的專項治理,爭取每年徹底解決一、兩個突出問題,以實實在工作成效取信于民。

安民心。進一步理順干群關系,理順影響關系的群眾情緒。突出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促進干群關系和諧。具體工作中,重點是做到四個轉變”變命令為引導。即用規劃來引導、用政策來引導、用項目來引導、用資金來引導。變管理為服務。強化公仆意識,積極創新社會管理和服務方式,進一步優化社會環境。變被動為主動。堅持干部下訪制,主動發現并解決問題。群眾工作要做到發現的早,才能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否則就很容易由小變大,由易變難。變“堵截”為“疏導”讓群眾有說話的地方,按照“暢通、有序、務實、高效”工作標準,搭建市、鄉、村、組四級群眾訴求平臺,暢通民意反映渠道,努力做到讓群眾能辦想辦的事,讓群眾學會依法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