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農村教育改革與發展思考
時間:2022-09-19 10:18:00
導語:科學發展觀農村教育改革與發展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改革與發展是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廣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課題,明確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目標和方向,是正確實施改革,確保改革成功的關鍵,是推進教育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前提。鄧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體現了科學的教育發展觀,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總方針。因此,在推動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以鄧小平同志關于教育發展的“三個面向”為指導,認真研究,做好各項工作,扎實推進教育改革;同時,始終堅持“三個面向”的教育發展方向,調整布局、整合資源,走集中辦學之路,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教育又快又好發展的正確選擇。去年,**省教育廳提出:農村小學逐步向村完小集中,初中逐步向鄉級集中,高中逐步向縣城集中的教育改革發展方針,符合我省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際,必將推動**教育又好又快發展,成為**教育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集中辦學有利于整合教育資源。當前,我國農村(特別是西部)學校布點多、規模小、效益低、質量差,每個行政村都有幾個校點,很多校點都是一師一校,由于計劃生育工作的有效推進,異地搬遷工程的實施,適齡兒童隨父母外出務工在外就讀等原因,學生普遍偏少,部分學校只有七、八個學生,師資力量也很差,學校破舊,危房率高,沒有圖書、儀器、體育場地和其他設備設施,辦學條件十分簡陋,教育經費投入不足,教育資源十分短缺,特別是優質教育資源顯得更加奇缺,遠遠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教育的需求,分散辦學又使有限的教育資源不能得到合理利用。隨著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不斷深入,農村教育必將走集中辦學之路,才能整合資源,提高辦學水平和效益。全國集中辦學的成功經驗很多,值得借鑒。如玉溪市易門縣就是以村為單位集中辦學的,黑龍江省雞西市每鄉只辦一所小學,辦學效益都很高。我們應當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根據縣情、鄉情、村情,合理調整布局,逐步整合教育資源,集中有限的財力每個行政村辦好一所寄宿制小學,每鄉(鎮)辦好一所寄宿制初級中學,高中根據縣情和教育發展需要合理布局。同時,推進標準化學校建設步伐,提高辦學水平,讓廣大農村孩子享受相對優質的教育,努力辦好人民基本滿意的教育。
集中辦學有利于學校管理。當前,西部農村交通不便,通信落后,小學校點分散,教師整體素質差,學歷合格率低,還有相當一部分代課教師,給學校管理帶來了許多困難。一是政令難以暢通,由于校點分散,交通、通訊不便,許多政策措施不能貫徹落實到位,難以保證對各個校點的有效管理和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致使一些初小和單小的教師紀律松懈,工作拖拉,隨意性大,個別教師甚至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難以保證教育工作的正常開展,在人民群眾中造成了不良的影響;二是對各校點教師業務管理和指導難以到位,由于點多面廣,各中心學校領導和教研員很難跑遍各校點檢查指導教學教研工作,了解教師教學情況和學校管理,初小和單小只有一至二名教師,沒有相互學習和提高的載體,許多教師在那種環境下不學無術,教育思想、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水平,永遠停留在原來的基礎上,有的甚至倒退,難以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三是難以對學校和教師進行科學的評價,科學合理的評價是激勵教師的工作熱情,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的前提和保證,由于各個學校辦學條件、師資力量、學生基礎、辦學水平不一樣,難以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案,對教師的工作態度、工作能力、教學效果進行評價。綜合上述,集中辦學有利于加強學校內部管理、加強對教師的業務指導,提高教師的教學業務能力,科學合理地評價教師,提高管理水平。
集中辦學有利于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良好的辦學條件和學習環境,合格的師資、科學、有效的管理,先進的辦學理念,科學的教學方法,積極競爭、進取的教學氛圍,是提高辦學效益和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由于農村,特別是西部農村教育投入嚴重不足,許多初小和單小辦學條件差,教師合格率低,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方法簡單,沒有配備圖書儀器,更沒有現代化的教學設施設備(即使有,因條件差也無法管好用好),僅一本教材,一張黑板,一支粉筆,教學環境差,課程不能開足開齊,學生不能享受良好的教育,因此,教學質量低,辦學效益差,群眾意見大,社會評價低,長期這樣下去,不是誤了一代人,而是要誤了幾代人。集中辦學有利于整合教育資源,改善辦學條件,配備合格教師,能夠開足開齊課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也為教師搭建了相互學習、共同提高、開展教學研究的平臺,而且也有利于加強學校內部管理,提升辦學水平,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
集中辦學有利于推進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具有開闊的視野,寬廣的知識面,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人。實現這一目標,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整合教育資源,改變農村教育的落后面貌,提升辦學水平。優美的環境,優良的條件,優秀的師資,先進的理念,科學的方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先決條件,分散辦學很難促進教育優化,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創造素質教育所必須的基本條件,即便我們天天講素質教育,效果也會理想。因此,集中辦學是優化教育資源,推進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集中辦學有利于推進教育公平。推進教育公平,就是要做到教育資源配置的公平,具體體現在辦學條件的公平,教師配備的公平,育人環境的公平,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公平,教育教學效果的公平。可是,現階段教育不公平的現象還相當嚴重,教育的城鄉差別、區域差別、校與校之間的差別還不同程度的存在,嚴重地阻礙了教育公平的實現。要縮小這些差別,逐步改變這種狀況,必須走集中辦學之路。集中辦學使教育資源得到整合,辦學條件得到改善,教師資源得到合理利用,教學研究活動得以有效開展,教育教學水平得到提升,有限的場地、設備、圖書、儀器得以集中而有效使用,教學環境得到徹底改變,使邊遠落后山區的兒童少年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從而縮小城鄉差別、區域差別、校際差別,有效地推進教育公平,實現教育均衡發展。
集中辦學有利于實現教育現代化。教育現代化是我們為之奮斗的目標,是未來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方向,同時,全面實現教育現代化也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徑。但是,由于我國經濟發展還不平衡,西部地區投入農村教育現代化建設的資金有限,那些初小和單小不可能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即使有一定投入也不可能配齊配全現代教學設備,況且,初、單小學生少、規模小,條件差,配齊了現代化教學設備也沒有擺放的場地,管理維護存在問題,還存在丟失的風險,利用率也很低,使用效率不高,必將會造成嚴重浪費。因此,分散辦學不利于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只有集中辦學,才能整合教育資源,集中財力物力給學校配備種類齊備,功能齊全,數量充足的現代化教育教學設施、設備,以保證現代化教學的有效開展,從而全面實現教育現代化。
怎樣才能有效推行集中辦學呢?筆者認為:一是要更新觀念。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要打破傳統觀念和傳統辦學模式的束縛,正確認識和理解集中辦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統一思想,提高認識,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強對集中辦學工作的領導。二是要加強宣傳動員。通過分析教育的城鄉差別,區域差別,校際差別,對比辦學條件,教學質量,學生發展,分析集中辦學與分散辦學的利弊,宣傳集中辦學的優越性和集中辦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廣大群眾看
到集中辦學給農村學生全面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能夠使廣大農民的孩子像城里孩子一樣享受優質的教育,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要給廣大群眾描繪農村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美好前景。從而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解、擁護和支持。三是要超前規劃,調整布局。要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為全面推行集中辦學打好基礎。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教育也不例外,我們必須用發展的、長遠的眼光去觀察教育的發展,思考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未來,認真做好長遠的、超前的教育發展規劃,通過規劃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對于今后要撤的校點就不要再投入,對于要保留的校點要集中有限的財力投入,要多方籌措資金,加大寄宿制學校和標準化學校建設,努力改善辦學條件,使之能夠為廣大師生提供住宿、工作、學習、教學科研、體育鍛煉、娛樂的住房、教室、實驗室、圖書室、儀器室、體育器材、運動場等設施設備和場地,努力創造優良的教學環境,為全面推行集中辦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四是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循序漸進,逐步推進。循序漸進,逐步推進,是集中辦學遵循教育發展客觀規律的正確選擇,教育受經濟發展的制約,推行集中辦學也不可能一簇而蹴,但是我們應該站在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發展的高度,去思考問題,繪制藍圖,并為之而工作、奮斗,教育發展的目標就一定能夠逐步實現。
精品范文
10科學課學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