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區人口管理科學發展觀管理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08 03:37:00
導語:城區人口管理科學發展觀管理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城區人口管理調研報告##城區人口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內容。科學而有效的人口管理,對維護治安穩定,構建和諧##,推動##持續快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城區人口結構及管理狀況
﹙一﹚##城區人口結構
1、城區總人口。1982年時,##城區不足1平方公里,當時兩路和龍溪的農業人口和非農業人口共計1.54萬人。到2007年底,兩路和龍溪的城市面積擴展到近48.60平方公里,戶籍人口已達到29.57萬人,加上流動人口20萬余人,##城區總人口已近50萬人。
2、城區人口結構。在城區戶籍人口中,男性14.49萬人,女性15.07萬人;非農業人口26.50萬人,城區農業人口3.07萬人;大學以上學歷5.00萬人,高中(中專)6.99萬人,初中7.94萬人,小學及以下6.58萬人;就業約17.6萬人,各類專業技術人才5.2萬人;有征地農轉非6.83萬人,購房農轉非2.65萬人,三峽移民2.03萬人,主城區舊城拆遷移民4.38萬人。在流動人口中,有##區籍農民工5.22萬人,外地籍農民工4.80萬人。另外,還有外地籍學生2-3萬人,他們不納入流動人口范疇。
3、##城區人口特點。一是征地農轉非人口集中。由于征地補償政策對失地農民不利,轉非人員補償低、就業難、社保較差,不穩定的因素多。二是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多。##城市化、工業化推進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各地農民工紛紛涌入##城區打工、經商辦企業。由于農民工屬非城市戶口,在子女入學、社保、住房等方面受到不公正對待,增加了管理難度。三是購房居住人口多。由于##房地產迅猛發展,居住環境較好,前幾年房價偏低,市級機關干部和大批白領入駐##城區,舊城改造區居民和三峽移民也紛紛到兩路和龍溪購房居住,購房居住者兩極分化十分明顯,這為城區管理增加了不確定因素。
﹙二﹚##城區人口管理
1、城區人口管理體制。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由區公安分局管理。城區人口發展規劃,即人口規模、人口密度、自然結構和計劃生育由區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管理。城區人口就業由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區人事局、區農業局、街道辦事處和居委會共同管理。
2、城區人口管理內容。一是城區人口戶證管理。區公安分局戶政科和各城區派出所,對轄區內的常住人口進行戶口登記,建立人口卡片,實施居民身份證管理,搞好人口統計工作。二是城區人口的普查與預測。在區政府的統一領導下,以公安,民政為主組織專門隊伍,各街道,社區居委會配合實施,##開展了5次人口普查工作。三是城區的計劃生育管理。此項工作是一項經常性工作,在區委,區府統一領導下,區人口與計劃生育委員會牽頭抓總,相關部門和街道、社區共同配合實施。四是城區流動人口管理。對非##城市常住戶口而暫住或暫時逗留于城區的人口,由區公安分局對其管理。五是城區人口的就業管理。主要涉及征地農轉非人員,下崗失業人員和進城務工人員就業和再就業管理。
3、城區人口管理制度。目前,##城區人口管理的核心制度,是1958年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其他若干人口管理制度都是這一制度派生的或配套的。這一城鄉分割的戶口制度,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以及重慶建設城鄉統籌的直轄市的推進,已經有所改革和調整。
二、##城區人口管理的重難點
﹙一﹚城區流動人口管理
對于流動人口,尤其是農民工,他們的進入,對##新城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但也要看到,他們的大量涌入也帶來一些新問題。
1、城市設施壓力加大。20萬余流動人口聚集到48.6平方公里的城區,平均4100多人∕平方公里。他們既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給生活服務、交通運輸、教育衛生等城市基礎設施帶來了很大壓力。
2、社會治安隱患嚴重。流動人口來自各地,成分復雜,尤其是流竄犯罪分子夾雜其中,是社會治安的重大隱患。
3、登記辦證的難度增加。流動人口受居住和從業條件的限制,且經常變化,人頭難以掌握準確,因登記困難帶來辦證困難,造成管理上出現失控現象。
4、監管約束的力量薄弱。由于警力的嚴重不足,民警任務繁重,管理人口戶數和人數嚴重超標。例如:雙鳳派出所,最多的一個民警管了2萬多常住人口。投入外來人口、出租房屋管理的時間和精力不夠。同時,目前仍然重打擊輕防范,忽視基礎工作。以兩路組團為例,兩路組團常住人口20萬余人,而流動人口也有5萬多人,比例接近4:1,急切需要建立一支強有力的管理隊伍。然而現有的管理機制大都是臨時性的,一些工作還未真正管到位。
﹙二﹚城區弱勢群體人口管理
##城區弱勢群體除進城農民工外,還有下崗職工、無業人員、較早退休﹙養老金和退休工資不多的﹚職工、征地農轉非人員、三峽移民和購房農轉非的困難群眾等。其特點是:
1、低職化或無職化。在社會擔任的職業,屬于較低或最低的位置,甚至連什么職業都沒有。他們惟一所有的是勞動力,并且主要是體力,腦力和智力也不多。基本上是無產者,又是無權者和無智者。
2、貧困化。收入不多,處于社會平均收入線下,一般只能維持基本生存和生活必需,生活質量不高,生活方式簡單,談不上發展和享受。無論吃、穿、住、行、用,高檔商品與他們無緣。在某種情況下,還會陷入缺食少衣、饑寒交迫困境。
3、脆弱化。除了生活上有困難和風險,更在政治上、社會上缺乏競爭力。經濟社會生活上的風吹草動,他們首先受害。如物價上漲,他們首當其沖;發生自然災害,他們抵抗力極差。
4、邊緣化。作為弱者,經常、長期甚至永遠處于社會的邊緣,與社會的中心有相當距離。在心理上也被人家看不起,即使輿論為他們打氣,始終不能成為現實。他們有自卑感,有依賴心,有時會逆化為敵視社會和他人。
﹙三﹚城區計劃生育管理
目前,##城區計劃生育管理的難點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流動人口、富人和名人的計劃生育管理難以到位。雖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收效不明顯,“超生游擊隊”難以消除,計生工作仍然處于失控的邊緣。二是一些部門依照相關法規政策取消了對計劃生育證明的前置審查,加上計生的聯動機制沒真正下到基層,工作合力還沒形成,許多具體措施難以落到實處,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服務工作的效果更是難以保證。三是基層工作力量十分薄弱。自從我區進行鎮街機構綜合改革后,原獨立的鎮街計生辦與民政辦合并成社會事務辦(科),專兼職工作人員減少,工作量增大,平均每個街道都有2萬以上的流入人口,基層組織對其計劃生育管理力不從心。從2008年開始,##區納入主城區考核,以前未作為工作重點的街道納入了核心工作,計生工作方式轉變,對發現處置違法生育懷孕的流動人口,需要大量的計生執法人員開展長期的經常性的工作,而現在每個街道都僅有2名計生專干,對流動人口計生工作根本無暇顧及。加之流動人口底數不清,基本情況不明,信息交換更新不及時,“躲生”、“跑生”現象較為突出,違法懷孕生育調查難、處理難,人口計生工作比較被動。
三、##城區人口管理的對策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流動人口管理
1、不斷更新思想觀念,樹立平等相待的意識。政府各部門工作人員在管理中,要充分認識大范圍的人口流動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流動人口憑勞動掙錢、創業是主流,為我們的城市作出了積極貢獻,應當受到尊重和保護。要與常住人口同等對待、同等待遇,決不能歧視外來人員。
2、不斷加強機制建設,健全完善管理網絡。目前,我區應建立區、街、社區三級立體的、多層次的管理網絡。真正形成政府帶動、各方參與、條塊結合、齊抓共管、層層有人抓、級級有人管的組織網絡。
3、不斷加強制度建設,制定長效管理措施。為實現流動人口管理工作的經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應制定和完善諸如《流動人口管理工作實施方案》、《流動人口依法管理教育實施意見》、《流動人口管理教育各部門職責分工》,《流動人口管理法規條例》以及辦公室、流管站、協管員的各項規章制度,突出抓好私房出租戶、用工單位的登記辦證制度落實。區級財政應拿出專項資金用于流動人口管理和協管員的工資,保證流動人口管理有力度,有專業管理隊伍。
4、不斷深化服務內涵,大力倡導人性化服務。我區應把110巡邏車擴展為流動派出所,深入流動人口集居地,為他們提供報警、求助、糾紛調處等服務。利用街道、社區“一站式”流動人口管理服務站,實行流動人口各種登記辦證手續“一條龍”集中辦理。“管理服務站”還應提供勞務中介、家政服務、租賃房屋、法律咨詢、醫療衛生、計劃生育等信息服務。進一步擴大農民工子弟學校的辦學規模。同時,大力推進農民工公寓式管理模式。對流動人口進行法制教育培訓,促進他們整體素質的提高。
5、不斷改進管理辦法,健全自我管理組織。應重視流動人口自身的組織建設,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體系。針對流動人口老鄉觀念重、彼此易溝通的特點,挑選其中有威信、素質好、有組織能力的人員擔任協管員、協教員;針對流動人口中有一定數量黨團員的實際,建立流動人口黨支部、團支部;針對流動人口青壯年多的現狀,成立流動人口民兵連和計劃生育協會等群眾團體。這些組織在加強流動人口管理中發揮的作用將是不可替代的。
6、不斷加大整治力度,消除社會治安隱患。在流動人口管理過程中,應經常組織力量對流動人口聚集地進行不間斷的清查整治,提高預防、發現、控制、打擊犯罪的能力。切實做到出租屋登記不漏戶、不漏人,保持查一塊清一塊,整一片建一片,發展一方鞏固一方,不斷向常住人口、暫住人口、難點地段循環滾動。通過不間斷的“滾動式”清理整治,增強管理效果。
﹙二﹚進一步加強弱勢群體人口管理
1、掌握情況。及時準確掌握城區弱勢群體人口基本情況。由各街道牽頭,摸清本轄區內征地農轉非人員、進城務工農民、下崗失業人員、殘疾人和其他低保對象的家庭狀況、就業狀況、生活狀況、思想狀況等,找出特定時期不同弱勢群體人口中存在的共同性問題,為區委、區政府加強弱勢群體人口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2、完善政策。按照城鄉統籌原則,進一步完善城鄉居民待遇平等政策。如完善征地農轉非人員拆遷安置補償政策并維護其長遠利益政策;農民工享受城區市民就業、保險、子女入學等政策;農民工與城區居民政治上平等等政策。進一步完善幫扶弱勢群體人口的政策。如建立城市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和殘疾人就業和創業等政策。進一步完善維護弱勢群體合法權益政策。如完善農民工“五險”到位的操作性辦法﹔完善臨時救助措施,對困難群眾家庭給予救助;對流浪漢乞討人員實施“主動救助”等。
3、加強投入和監管。政府要在財政投入等方面發揮主體作用,逐步形成政府投入為主、集體補助為輔、社會共同參與的救助機制。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對社會救助資金,實行專戶管理,確保資金不被擠占、挪用、貪污等現象發生。要建立困難群眾管理系統,不斷提高救助的科學化管理水平。
4、人文關懷。政府要在就業、培訓、創業等方面,給予弱勢群體人口更多的具體政策關懷;在醫療、教育、住房、司法援助等方面,應該采取更主動更切實的措施。對弱勢群體人口,應動員全社會給予關注、關懷和幫助。要引導弱勢群體人口樹立自信、自立、自強意識,使城區弱勢群體人口在發展中同步奔向全面小康。
﹙三﹚、進一步加強城區計劃生育管理
1、抓住重點。城區計劃生育管理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是流動人口。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的難點在于流動性。由于居住地和職業的不斷變換,使計劃生育管理部門難以掌握育齡婦女基本情況。要有效控制城區計劃生育,必須做好流動人口管理工作。
2、各方配合。加大聯動力度。嚴格按照各單位職責分工的要求,主動參與、積極配合城區人口計劃生育管理與服務工作。區公安、民政、司法、財政、人事、勞動、建設、衛生、工商等部門,要結合自身職能,積極履行城區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職責,形成協調有序、齊抓共管、綜合治理的高效運作機制。與流入人口、流出人口相對集中的鎮街和區外省市加強區域協作,定期通報反饋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共同處理。
3、嚴管重罰。一是對違法生育戶和責任單位及責任人要摸底,掌握準確信息。利用2008年實有人口調查和全國文明城區創建工作的有利時機,對城區居住人口和流動人口進行一次徹底清理。二是嚴格按規定強制征收超生和不按規定計劃生育的當事人的社會撫養費。對富人、名人還要降低或取消他的政治待遇。對漏報、瞞報出生人口的單位負責人和計生管理人員要加大處置力度。
4、搞好服務。成立單獨的出租屋和流動人口管理機構,并負責流動人口的計生管理。按流入人口的一定比例配設流動人口計生協管員。加大對流動人口的計生免費手術、藥具發放和免費生殖健康等服務。
- 上一篇:人口計生局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 下一篇:發改局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