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經濟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的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28 10:39:00
導語:縣域經濟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的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縣在加快縣域經濟發展進程中,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搶抓機遇、“三化并舉”、協調并進,實現了縣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縣先后榮獲“全國科普示范縣”、“全國生態農業示范縣”、“全區縣域工業發展試點縣”、“××城鎮化建設綜合示范縣”等稱號,并于2004年、20*年兩次被評為“××經濟發展十佳縣”。20*年全縣完成國內生產總值70.6億元,是20*年38.4億元的1.8倍,三年間經濟年均增長速度超過20%;財政總收入4.33億元,連續5年以高于20%的平均增幅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7.6億元,超過當年財政收入的10倍;農民人均純收入5234元,名列全區前茅。總結近年來××縣縣域經濟發展的實踐,筆者從中得到了幾點關于推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有益啟示。
一、縣域經濟發展必須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明確科學的發展思路。
促進縣域經濟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一定要有開拓創新精神,要有科學的發展思路。20*年換屆以來,××縣始終把解放思想、創新思路、科學謀劃、跨越發展作為首要的工作來抓,把解放思想滲透到各個領域、各個環節、各項工作中,時刻以創新的理念指導工作,以創新的思路謀劃工作,以創新的實踐完成工作。根據發展形勢的變化,及時地對××的發展目標進行了新的明確定位,提出了“爭創×ב三化’一流縣,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的發展思路。工作中,不斷強化“等不起”的責任感、“低不得”的目標感、“坐不住”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欠不起”的使命感,堅持“三化”并舉、和諧發展、協調并進,依據工業、農業、城鎮化建設工作實際,實行縣四家班子領導分塊抓落實的責任制,分塊評比、考核、獎懲,確保了工農同步發展、城鄉建設與旅游事業協調并進。
二、縣域經濟的發展必須以科學的理念推動工業化城鎮化這個核心,實現工業化城鎮化協調發展。
工業化是“三化”建設中最重要的一化,實現工業化是實現現代化的核心基礎。沒有工業化,城鎮化就會失去產業支撐,服務業發展就失去了依托,“三農問題”就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因此,××縣把工業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堅定不移地深入實施工業強縣戰略,促進了工業經濟跨越發展。一是立足××實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在鞏固建材、醫藥、釀酒、化工、竹木和農產品加工等傳統優勢產業的同時,著力培育壯大新型無機粉體材料產業、電鍍、太陽能和錳產業四大新型支柱產業。二是扶持培育一批重點規模企業。深化縣領導、縣直部門定點幫扶企業等制度,積極推進銀企合作,著重把××海螺培育成年產值超10億元的企業,把其他22家重點企業作為年產值超億元的企業培育。三是實施園區建設大會戰。20*年××工業集中區被評為自治區首批a類工業園區,并實行“一區三園”聯動。先后投入資金1.5億元,完成園區“五通一平”及2.7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建設,工業集中區集聚功能和帶動作用初步顯現。四是創新舉措抓強招商。通過制定實施“飛地工業”、引資入園“一票否決”、駐點招商、重獎招商先進等制度,在全縣營造出濃厚的親商、安商、富商氛圍,實現了招商引資工作新突破。
城鎮化主要解決城鄉二元結構,工業、農業兩大產業失衡問題。近年來,××縣堅持以規劃為龍頭,城市建設與管理并重,走經營城市之路,有力地推進了城鎮化。一是城鎮規劃取得較大進展。自20*年來,按照《××城市戰略規劃》和《××縣城總體規劃》,先后完成現狀測量45平方公里,完成控制性規劃設計20平方公里;組織編制了8個區域性詳規,完成了縣城給排水、燃氣等專業規劃。各鄉鎮總規修編工作進展順利,并通過評審。二是認真把工業園區規劃與城鎮化發展結合起來。××縣工業集中區為自治區a類工業集中區,分一區三園,即縣城西產業園、溶江產業園、界首產業園,分別處于縣城、國家級重點鎮和自治區級重點鎮,工業園區的建設極大地推動了城鎮化建設步伐。三是城鄉建設穩步推進。20*年以來投入資金10多億元,完成了一批城市建設改造工程,縣城面積從原來的3平方公里,發展到現在的12平方公里。房地產項目快速發展,僅20*年縣城完成建筑面積38.7萬平方米。各鄉鎮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道路、排水排污、房屋立面改造、公共活動場所等建設不斷完善,鄉、村兩級環境明顯好轉。四是想法激活三產,集聚人氣。通過舉辦湘桂同源旅游推介會、桂林米粉節、國際市民古靈渠徒步大會等節慶活動,吸引了大批游客,提升了××知名度,繁榮了旅游市場,促進了城鎮化。
三、縣域經濟發展必須以科學發展觀引領農業,繁榮農村經濟,實現城鄉協調發展。
“三農”問題是縣域經濟工作的重點,而“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增收。近年來,××縣認真貫徹實施“精品農業、禮品農業、工業農業”思路,取得較好成效。一是著力發展新型優勢特色產業。每年從縣財政安排600萬元用于發展農業產業,銀杏、葡萄等傳統主導產業進一步鞏固,甜玉米、食用菌、肉牛等三大新興產業迅速壯大。從20*年試種幾百畝甜玉米,到目前年種植增加到6萬畝,××出口的甜玉米罐頭占全國出口量的65%;食用菌從20*年70多萬平方米增加到310萬平方米;肉牛養殖從零起步,建成千頭以上牛場2個,20*年出欄肉牛1.2萬頭。二是重點扶持規模示范場點建設。縣財政每年安排200萬元扶持規模示范場點建設。三是促進農產品加工企業蓬勃發展。全縣有農產品加工企業1110多家,其中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3家,萊茵公司被評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全縣基本形成果蔬加工、釀酒業、林產、林化、中成藥及植物提取物等農產品加工特色產業。20*年,全縣農產品加工率達36%。四是扶持農業經濟合作組織發展。全縣現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57個,有10個協會建有生產示范基地并擁有自己的品牌。
四、縣域經濟發展必須強化環境保護,實現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近年來,××縣在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同時,突出抓好生態保護、污染治理和項目準入,實施生態農業、生態林業、生態旅游、生態工業和生態城鎮五大工程,最大限度地降低經濟發展對環境的影響,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促并進、共同發展。一是大力發展林業,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8.2%。二是嚴格實行環保準入政策,確保工業污染源排放達標率100%合格。嚴禁不符合產業政策,污染嚴重和破壞生態環境的項目上馬。對新上項目嚴格執行環保“三同時”,做到“新上一個,驗收一個,達標一個”。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改進生產工藝,推行清潔生產。海螺水泥二期投資1.3億元的余熱發電項目,每年利用水泥生產余熱發電1.4億多千瓦時,僅電費支出每年可節省5000萬元。三是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平,發展循環經濟。利用電解錳和鐵合金企業的廢渣進行水泥生產和生產火磚。推廣循環農業等。四是加強科學管理,進一步削減污染物排放。創辦自治區a類工業園區,對污染物集中監督處理。日處理3萬立方的縣城污水處理廠20*年底投入運行,垃圾處理填埋場于去年開工建設。
- 上一篇:漢代販運貿易研究論文
- 下一篇:稅收工作踐行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