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指導學校發展論文

時間:2022-04-10 05:52:00

導語:科學發展觀指導學校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學發展觀指導學校發展論文

中華民族是個富于理論思維的民族,中國共產黨人繼承了這一優良傳統,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征途上,不斷形成了自己創新的理論成果。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確立了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指出: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完整概括地審視科學觀,第一意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毫無疑問,*高中也應該用“科學發展觀”觀照學校的歷史軌跡、審視學校的現實狀況、尋求學校的未來發展

*高中的發展是歷史的必然

*高中是一所具有一百多年發展歷史、二百多年文化積淀的老校。我們的前人可以說是嘔心瀝血,風雨不輟,用他們的智慧和汗水創造了百年光輝燦爛的歷史。今天,歷史將接力棒傳到了我們這一代人的手中。歷史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是什么?這是今天的每一個*高中人應該思考而且應該明確的事情。

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是什么?只有兩個字,那就是“發展”。

發展有兩種情況:第一,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社會的進步,被動地隨波逐流,這就是俗話所說的“站在河里等潮來”。第二,站在時代的前列,依據自身的實際,尋求發展的新途徑。我們所要的發展,當然是后者。

一、當前,教育形勢發展之迅猛可以說是前所未有。全新的教育形勢需要我們站在時代的前列,依據自身的實際,尋求新的發展途徑。

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為高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高校招生自主權的擴大,又為普通高中特色學校建設開啟了新的平臺。另外,由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和省、市重點中學向星級學校轉評,“四星級”高中爭創“五星級”高中,特別是最近無錫市“四星級”學校的督導,又是對高中的一次重新洗牌的過程,這次重新洗牌要洗出的是一種新的組合,那就是:辦學績效和新形勢下的特色建設的組合,對高中來說這又是一次新的挑戰。

初、高中相繼實施了新的課程標準,如何理性判斷實施情況,在更高水準、更深層次尋求突破,都是我們面臨的新的課題。

當傳統的德育模式滯后于社會發展之際,中共中央了《關于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通知》,隨后頒布了新的《中小學德育綱要》和《中小學日常行為規范》,這一系列文件的出臺,對學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標。我們的學校德育如何順應形勢乃至超越形勢地發展,成了德育條線的新課題。

后勤管理社會化遇到了一系列的挑戰之后,如何使后勤工作出新思路,創新辦法,以更好地服務于學校發展,服務于廣大師生,又將成為后勤工作新的發展點和增長點。

二、*教育發展的實際,給了我們全新的發展機遇,*高中必須尋求發展的新途徑。

如果我們把目光聚焦到*教育上來,我們更能發現:*教育發展的實際,給了我們全新的發展機遇,我們必須尋求發展的新途徑。

就初中部而言,我們取得了“十三連冠”的輝煌成績,這個成績的取得,使初中部在較短的時間內贏得了廣泛的社會聲譽,同時也確立了自身在*初中教育界的地位。但是我們應該冷靜地看到,成績和榮譽有時是一把雙刃劍,它的另一面就是:使我們的競爭對手更加關注我們,使我們的學生家長、上級領導對我們的要求變得更高;再則,“高處不勝寒”,“十三連冠”的成績也使我們把自己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我們的管理、我們的學生行規、我們的教育理念、我們對學生的態度、我們對學生家長的態度都容不得失誤。這就要求我們尋求最佳的發展途徑。

當然,初中部的“十三連冠”對我們來說更是一個機遇,因為在新課標實施這個大背景之下的競爭中,我們已經搶得了先機,搶占了制高點。

就實驗學校而言,我們較好地邁出了接收后的第一步,上級領導、社會各界對實驗學校的關注,是當年的春申中學所不可比的,這是好事。但我們更應該清醒地意識到:在百姓的心目中,實驗學校已經不是春申中學,他們已經不再用衡量春申中學的標準要求我們了,這是一種挑戰,更是一種機遇。

就高中部而言,*中考政策的調整,對我們的生源質量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我記得李政道先生有這樣一句名言“科學和藝術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應該說,*市高中招生政策的調整對我們來說也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一面是生源中的尖子群體會減少,可能削弱我們高考中尖子群體的競爭力,客觀地講,這是不利的一面;另一方面我們行政領導和教師的憂患意識將會更強,孟子說得好,“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同時學生水平和能力趨于平衡,也會有利于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采取針對性更強的措施,探究“為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的新途徑,這又是有利的一面,對高中部來說,這又是一次新的機遇。

所以,我的理解是,新的形勢下,我們不需要調整辦學目標,我們還是應朝著“建設省內領先,國內一流的特色名校”的目標邁進。因為發展是*高中歷史發展的必然。

要全面地理解“發展”二字的含義

就*高中這個教育集團而言,“發展”至少包含著三層意思:第一,學校的事業要發展,也就是說,我們的教育集團,我們集團的三個組成部分----高中部、初中部、實驗學校要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第二,在這個集體工作的每一位教職員工要得到發展,無論是事業上,還是在身心的健康上,都要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并使每一個個體始終不渝地朝著這個目標去努力;第三,就讀于這所學校的每一位學生得到健康的發展。

首先來看學校事業的發展。

先說說高中部。在高中部辦班的規模基本穩定,生源狀況基本穩定,師資隊伍基本穩定,學校的硬件建設基本穩定的前提下,高中部今后主要要走的是內涵發展的道路。所謂內涵發展至少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師資質量得到更大的提高。在政府職能逐步轉變,尤其是校與校之間的發展實力日趨平衡,城鄉一體化的步伐加快以后,城區學校的師資水平提高,已不能過分依賴于引進,而主要要靠自己培養,所以在今后的時間里,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任務將更為繁重。不僅如此,師資隊伍的培養主要要走校本培訓之路,因為師范院校、教育行政部門的培訓對每一所學校來說機會都是均等的,要出名師就必須在校本培訓上多下功夫。

第二,特色建設朝著更高的目標邁進。一提到校本課程,全國各地都會說起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提到先學后教,教育界馬上會提起洋思初級中學。我們不妨反省自問一句,一提到*高級中學,人們能想起什么?我們的藝術特色建設曾經紅極一時,但隨著藝術教育的大眾化,這項特色建設項目色彩有點暗淡了,我們怎樣把這塊牌子擦亮?我們的英語教學,曾經因為與國外學校的合作而響過一陣,如今絕大多數的重點中學都有了這種聯系,于是這種優勢開始有點失去了,如何通過全新的途徑逐步找回優勢?我們的信息技術教育曾經是*的第一塊牌子,但隨著新重點中學的崛起,人家的現代教育技術硬件設備已逐步趕上乃至超過我們了,這項優勢如何繼續保持?這些都是我們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第三,教育質量如何穩步提高。社會也好,各級行政部門也好,認可一所學校的最明顯、最重要的標準就是教育質量。今天的*高中,即使是在*這塊小小的地面上,前有南菁這所百年老校立著,后有八所新興省市重點中學追著。但上級領導和廣大人民群眾之所以認可我們這所學校,把我們這所學校作為第一梯次的兩個重點之一,為的就是教育質量。客觀地講,我們在特色建設、學校管理、辦學條件、師資水平等方面并不比人家差,但是,在教學質量上如何努力縮小與南菁中學的差距,這是我們應該靜下心來思考的問題。可以這樣說,我們把這種差距縮至最小的時候,就是我們對*人民、對*高中的歷史作出最大貢獻的時候。

再說說初中部。目前生源已經開始減少,班級數也已有所下降,在負有“十三連冠”的盛名,但辦學的硬件設施相對較差的情況之下,今后就應該朝著精品的方向發展。這種發展也應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加快轉變觀念,努力形成辦學特色。就生源而言,初中部有優于高中部的條件;就教育質量而言,在*市初中部有比高中部更高的地位。如何利用好這些優勢,是我們應該認真考慮的。應該說初中部有很多好的做法,有很多好的經驗,但如何盡快地把這些做法上升到理性的高度,通過理性的反思總結出我們獨特的東西來,是應努力思考并認真實踐的。洋思中學的經驗只有四個字----“先學后教”,我們初中部能不能有這樣的總結呢?哪一天我們有這樣高度的總結,哪一天我們就又有了質的飛躍;哪一天我們就可能沖出*,走向江蘇省;哪一天就是初中部的大發展的開始。

第二,盡快使青年教師成長起來。誰擁有了優秀的青年教師群體,誰就擁有教育的明天,這是人人都懂的道理。初中部青年教師隊伍龐大,這支隊伍建設得好,就能使我們今后的教學立于不敗之地,因為他們有著很大的年齡優勢。如果建設得不好,不僅會直接影響到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會使今后發展的道路變得艱難。

再來看實驗學校。在校容校貌已經有了質的轉變,社會聲譽日趨好轉,生源條件不斷改善的情況下,實驗學校的發展方向也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

第一,提升師資品位,使教師群體水平跟上集團發展的步伐。

第二,加強學生的基本素養的培養,形成良好的校風校紀。

第三,面向全體學生,真正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負責,以此來贏得施教區家長信任,進一步提高社會聲譽。

其次,來看一看每一位教職工的發展。

教職工的發展與學校事業發展之間的關系不需要多說了。作為行政領導,關鍵要能清楚地找到教職工的現狀與學校發展的大目標之間的差距,并通過我們的努力來彌補這種差距。

目前,我校的教職工普遍存在著哪些不能適應學校發展要求的行為,我們如何來糾正呢?

第一,全面育人的意識還不強具體的表現是:眼里只有幾個優秀生,心里沒有后進生的地位;眼里只有“有財有勢”的學生的地位,心里沒有平民百姓子女的一席之地。這種現象在三個校區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歸根結蒂是師德師風不正!服務意識還不夠強!這種現象的長期存在,將嚴重影響學校的發展。所以,教職工的健康發展,首先要從抓師德師風開始。

第二,業務水平參差不齊,嚴重影響了學校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教職工的健康發展,還要從業務能力的培養做起。

第三,合作意識有待進一步增強。教育是合作的藝術,不同學科的教師,不同部門的工作如同是不同的力,作用于學生這一點,如果方向一致就能形成合力,如果方向相反,一部分力就成了阻力。我們有的教師、有的學科只顧及自己,不考慮他人。惟本學科獨尊,惟本教師獨尊,這就是合作意識差的表現。要適應學校的發展,就必須改變這一種不良的思維方式。

學校整體也好,教師和學生個體也好,怎樣的發展才是科學的呢?

首先,這種發展應該是全面的,也就是說要追求全面發展。

這里所說的全面,并不是說面面俱到,而是指規范基礎上的特色。例如學校的德育工作的發展,貫徹《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落實新頒布的《中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就是共性的東西,這是不能少的,少了這些東西,德育的方向就可能偏了。當然僅有這些還是不夠的,我們還要考慮自己的東西,以前是渡江第一船,后來有了遠望團支部、法爾勝團支部,今后呢?

其次,這種發展應該是和諧的,也就是說要追求協調發展。

所謂協調,就是主次分明,重點突出。學校發展,不同的階段有不同階段的重點,不同條線有不同條線的重點。個人發展也是這樣,共性的養成與個性培養之間的關系,智育與德育的關系,性格養成與平時行為習慣的關系等,都要兼顧,都要有時間,有空間發展。

第三,這種發展應該是積極主動的,也就是說要追求主動發展。

被動發展就是要我發展,主動發展就是我要發展。教師也是這樣,如果是我要發展,那么學校不要你夜辦公,教師也會來夜辦公;即使不來學校,也可能在家里夜辦公;即使今天少了,明天也會自覺補上的。

第四,這種發展應該是有后勁的,也就是說要講可持續發展。

比如教師的個體發展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我們有的年輕教師想,雖然剛剛走上工作崗位,但效果不錯啊!你看我所教班的成績考出來比老教師還好。可我們應該反思的是,這些成績背后是什么,如果是比較正確的科學的教育方法、是合理的學生學習負擔、是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那么是可喜的。如果是大量的重復練習,大量的占用課外時間,透支了自己的體力和精力,那么這位教師的后勁有多少?他還能不能持續發展?

學生的發展也是這個道理,學校以及學校條線工作的發展也是這個道理。

行政干部如何促進自身的發展

學校的發展,首先需要學校行政領導得以很好的發展,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帶動一幫人,才能用我們的發展來促進學校的發展。

行政干部如何促進自身的發展呢?我想講幾個小故事,從這幾個小故事中,或許能夠得到一點啟發。

一、別忘記了我們可能也站著

一個牧師在布道時,有一位信徒竟然睡著了。于是,牧師對眾信徒說:“想升入天堂的人站起來。”除了那個打瞌睡的信徒外,其他的人都站了起來。接著牧師又大聲喊道:“想進入地獄的人請站起來。”那個睡意正酣的信徒被驚醒了,懵懵懂懂地站了起來。牧師對他說:“你既然站著,看來真是想進入地獄了!”信徒環顧了一下四周,又看看講壇上的牧師,當即答道:“你不是也站著嗎?”牧師無話可答。

人們在教訓別人時,往往疏忽了一點,那就是自己也可能和這人犯著同樣的錯誤。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發展自己,首先要學會用正確的眼光來審視自己。千萬不要只會把目光盯著別人,當我們指責那些站著的人的時候,別忘了我們可能也站著。

當我們批評教師觀念陳舊的時候,想一想我們自己的觀念更新了多少;當我們批評教師對學生、對學生家長態度不夠好的時候,想一想我們自己對部下、對學生、對學生家長的態度又是如何;當我們批評學生學法不切合實際的時候,想一想我們的工作方法,我們的教育方法和教學方法是不是符合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當我們批評別的部門工作不得力的時候,想一想自己這個部門的工作是不是得力……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二、責任重于泰山

武漢鄱陽市有一座建于1917年的樓房,當年負責設計的是英國的一家建筑設計事務所。1997年,當這座被稱為“景明大樓”的建筑度過了80個春秋的某一天。大樓業主竟收到了當年那家設計事務所寄來的函件,被告知:景明大樓是本事務所1917年設計的,設計年限為80年,現已超期服役,請業主注意。

在東北地區濱州鐵路穿越小興安嶺那條最長的隧道的山頂,有一座方方的石碑,那里長眠著一位異國的工程師,當年當工程進度由于意外沒有按時打通時,這位工程師開槍自殺了!她以自殺補償了自己的失職行為。

英國的這家建筑設計事務所和那位異國的工程師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一句話----“責任重于泰山”。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要發展自己,就要有明確的責任意識。而責任重于泰山并不是一句空話。我們可以這樣堅信,肩負起*高中發展的歷史責任并不需要我們以生命為代價;但我們更應該相信,沒有責任意識將會愧對我們的前輩和后代。

作為*高中的行政領導,我們的責任就是服務于學校的發展,服務于學生的發展,致力于自身的發展。

三、抵制誘惑是發展自己的保證

某大公司準備以高薪雇用一名小車司機,經過層層篩選和考試之后,只剩下三名技術最優良的競爭者。主考官問他們:“懸崖邊有塊金子,你們開著車去拿,覺得能距離懸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

“兩公尺!”第一位說。

“半公尺!”第二位更有把握地說。

“我會盡量遠離懸崖,愈遠愈好。”第三位說。

結果,這家公司錄取了第三位。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要和誘惑較勁,而應離得越遠越好。今天,我們同樣面臨著各種各樣的誘惑,而要真正地發展自己,必須抵制來自各方面的誘惑。

當我們面對商品經濟大潮的時候,我們應該想一想自己是不是還能守得住三尺講臺這一方凈土;當我們面對來自學生家長作為籌碼的酬謝時,我們是不是還能時時叩問心靈;當整個社會都彌漫著一種難言的浮躁的時候,我們還能不能靜下心來做一點管理和本門學科教學的學問;當我們面對社會上形形色色的誘惑的時候,我們還能不能保有一點教師的清高和書卷之氣。

四、合作也是一種自我發展

在一場激烈的戰斗中,上尉發現一架敵機向陣地俯沖下來。照常理,他應該毫不猶豫地臥倒。可是上尉發現離他四五米遠的地方有一個小戰士驚呆了。他顧不上多想就撲了過去。此時一聲巨響,濺起的泥土紛紛落在他們的身上。當他們站起身來的時候,上尉驚訝地發現:剛才自己所處的那個位置被炸了個大坑。

有兩個兄弟各自帶著一只行李箱出遠門。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將兩兄弟壓得喘不過氣來。他們左手累了換右手,右手累了換左手。忽然,大哥停了下來,在路邊買了一根扁擔,將兩個行李箱挑了起來。兄弟倆輪流著挑,他們反而覺得輕松多了。

這兩個故事告訴我們:要發展自己,要學會合作。

在與同事的合作中,我們有沒有做到既平等相待,又以一個領導者和管理者的身份出現在群眾之中;在部門間的合作中,我們有沒有做到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除此之外與家長、與學生的合作過程中,我們在年級組、教研組中起著怎樣的作用。這些也是發展中要考慮的問題。

華西村吳仁寶老書記有一句名言:大發展,小困難;小發展,大困難;不發展,最困難。

追求發展是永恒的真理,因為只有在發展中,我們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只有發展,我們才對得起我們的前輩和后人,才對得起我們的事業和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