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旅游發展論文

時間:2022-04-17 06:49:00

導語:科學發展觀旅游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學發展觀旅游發展論文

摘要:“以人為本”是旅游發展和科學旅游發展觀的核心和本質要求,基于此視覺,發展媽祖文化旅游,不僅要達到景觀開發與保護的和諧,還要做好各利益群體的和諧。同時設計旅游產品時要人文關懷,彰顯生命意義。媽祖文化旅游要獲得空間上的持續發展,必須走區域聯動發展之路。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本真性;媽祖文化;和諧;“以人為本”

21世紀初,黨中央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符合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的新觀念——科學發展觀,其核心思想就是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媽祖文化作為一種民間文化,是在一定歷史時期和一定地域環境下的一定人類族群生存狀態、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外化表現形式。它承載著媽祖信仰者的歷史記憶和情感追求,雖然在文化領域里它屬于非物質的下層文化,但它是留給后人寶貴的精神財富,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具有歷史傳承價值和社會和諧價值,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發展媽祖文化旅游,弘揚媽祖精神,傳承媽祖文化,不僅可以為社會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也可以通過對科學知識、道德修養、民族精神和人文關懷等文化因素來促進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到2007年上半年,僅來湄洲島進香拜謁的臺灣客人累計就達150多萬人次。天津、澳門、臺灣、廣東、福建等地每年都舉辦媽祖文化旅游節,在同一文化認同的光環下通過旅游交往增進彼此之間的相互了解和相互支持,悄悄地影響著社會的發展和人的發展。這幾年伴隨著媽祖信仰熱,媽祖文化旅游也得到較快的發展,媽祖文化的內核即是媽祖本身的精神力量,而媽祖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所以基于科學的發展觀,從“以人為本”的視覺來看待媽祖文化旅游的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

“以人為本”是旅游發展和科學旅游發展觀的核心和本質要求。“以人為本”關注的是多數人的利益,講究的是人的和諧、社會的和諧,因此要堅持科學的旅游發展觀。

一、媽祖文化景觀開發與保護的和諧

媽祖文化景觀有祭典、服飾、飲食等民俗景觀,也有規模宏大的寺廟建筑景觀,還有豐富的媽祖碑文、題刻、詩辭、楹聯、文學作品、祭祀法器、刺繡工藝、各種雕塑、書畫古籍等其他人文景觀。從發展旅游的本初動機即經濟動機而言,旅游只有最大限度和最廣泛地利用物質的和非物質的文化資源,將經濟與文化有機結合,才能形成越來越強大的產業優勢。然而,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世世代代共同擁有的財產,在旅游開發中應一分為二,那些傳承于歷史的傳統而開發出的旅游產品可以采取市場化的運作方式。如媽祖面源于民間,寄予平安的美好祝愿,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可以通過市場化的運作方式,設計符合現代旅游者口味的旅游產品,甚至可以發揮品牌優勢,生產一系列的媽祖面旅游商品,使之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相反,那些承載異質特性的景觀,作為媽祖文化旅游的符號標志,應采取政府主導的保護性的運作模式。如媽祖服飾、媽祖祭祀民俗、媽祖禁忌民俗等,作為異質文化的載體,是發展媽祖文化旅游核心競爭力的主打要素。這部分的文化載體“越是本土的,也就越是國際的”,越有旅游價值和生命力。本土人應當善待本土的文化景觀,保持它的原汁原味,避免景觀在旅游開發中的商品化和俗化。規劃、設計和投放這部分旅游產品時應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從宏觀、全局和持續性問題上把握開發的層面和開發的力度。只有在開發和保護兩者之間取得和諧,媽祖文化景觀才有可能本真地代代相傳。

二、協調利益群體,共承媽祖文化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而發展旅游又可以使文化得以傳承和延續。在旅游發展的過程中,文化傳承的中堅力量既包括旅游者、旅游地居民也包括旅游從業人員和旅游開發商,他們對文化表述的和諧統一將直接影響到文化傳承的本真性。媽祖文化作為意識形態色彩較濃的一種民間文化,協調并處理好以上各利益相關體的關系是保證媽祖文化旅游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

首先,旅游者對媽祖文化應有正確的認識。媽祖曾經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而不是虛幻或群眾無端捏造出的一個神靈。媽祖本身凝聚著的媽祖精神——博愛、和平、扶危濟困等是媽祖文化的精髓,這應該成為眾多旅游者旅游的動機,而不是一味地宣傳并神化媽祖的力量和靈驗。通過旅游活動,通過對媽祖的瞻仰和親身體驗,受眾者能夠沐浴媽祖精神的感召,從而達到凈化心靈的目的。而要使旅游者對媽祖文化有個正確的認識,就必須加大對旅游從業人員尤其是導游的培訓力度,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和職業道德素養。導游作為旅游活動的主要媒介,應了解媽祖文化資源的價值、意義和基本保護方式與思路,能成為媽祖“文化自覺”的先行者,自覺地成為旅游活動中保護工作的第一宣傳員。除此之外,還必須規范旅游線路推介商的行為,在促銷旅游產品時多一些文化內涵的元素少一些迷信的成分。

其次,旅游開發商要摒棄短視行為,從長遠利益做好媽祖文化旅游產品。利潤是旅游開發商投資和經營的第一目的,而純粹一味地追求短期回報,或者以媽祖文化作為幌子達到融資的目的,不僅不適合發展文化旅游,也會遠遠背離發展文化旅游的真正意義。這就要發揮地方政府的主導作用,尤其是文化旅游發展的幼年期,通過政府的優惠政策、法律法規引導并規范旅游開發商的投資行為。媽祖文化旅游產品不能僅僅局限于朝覲旅游,而應放眼于修學旅游以影響后代媽祖信仰的受眾者,應放眼于商務旅游以彰顯媽祖誠信的品格,應放眼于休閑旅游以加強全世界媽祖精神受眾者的聯誼,在此基礎上提高人的素養,促進人群的和睦和社會的和諧。

再次,要尊重社區權利,與社區分享旅游利益。媽祖是眾人的媽祖,媽祖文化旅游地是當地居民的旅游地,旅游開發商在設計旅游產品、規劃旅游項目時應關注當地居民的感受,旅游開發要符合當地人民的意愿,切實照顧社區的根本利益,把旅游開發與促進當地居民的就業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結合起來,如集體所有土地和水體,應尊重所有者受益的原則,可以按不同所有者的份額共享資源獲得的收益,如門票、資源補償費、土地設施出租費、允許旅游就業等補償方式,使當地居民從旅游發展中得到更多的實惠,做到興地富民,滿足社區居民的需求,幫助社區經濟發展。此外旅游決策層應有當地居民代表的參與,還要加強社區組織能力建設,通過社區組織做好與社區的交流和溝通工作,緩解旅游發展過程出現的誤解和沖突,這些都是尊重社區權利較好的措施。只有這樣,媽祖地居民才會自覺地參與發展旅游,參與表述媽祖文化,參與展示媽祖文化符號,這是媽祖文化旅游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

三、體現人文關懷,重視生命意義

發展媽祖文化旅游最高境界的目標是“承傳媽祖護國庇民文化,發揚媽祖慈悲濟世精神”,因此設計旅游產品時尤其要注意旅游氛圍的營造和旅游環境的保護。

如針對媽祖文化修學旅游者的旅游動機,選取的對聯應以“教化”為主,題詞不僅能薈萃世界名書法,還可以將全世界典型媽祖宮廟制作成微縮模型再配以電子自動解說;針對媽祖文化休閑旅游者,可以設計婚慶(如金婚、銀婚等)或蜜月旅游,可以在媽祖正殿布置喜堂,讓媽祖或見證他們執手攜老一起走過的日子或見證彼此的忠誠。這一點馬來西亞天后宮就做得很好,該宮設有婚姻注冊處,享有政府授權領取結婚證的特權,每年有5000-6000對新人在媽祖見證下完成人生最有意義的一個儀式。

我們信仰媽祖,信仰的是她精神的力量,所以發展媽祖文化旅游,營造旅游氛圍要體現人文關懷,重視生命意義。我們要一改以往“營造宗教旅游氛圍就應該制造神秘氣氛”的過時觀念,廢除行符錄、焚燒金銀紙的活動。當然同時我們也要考慮信眾們的心理感受,可以結合現代科技技術,將錄制好的鞭炮聲、各種不同國家不同面值的虛擬貨幣輸入微機中,旅游者可以以現實貨幣購買點擊時間或次數,給媽祖匯去功德錢以完成心中的意愿。香枝本來是信徒們召喚神靈訴說自己所求的一種媒介,但我們經常看到信徒們大把大把地焚燒香枝,似乎有“燒得越多越能優先得到服務”之嫌,而周邊的人則噙著淚重復著相同的動作,我們可以控制旅游者上香枝的數量(如可以控制一枝代表一心一意)或者以燃著狀態的藝術香枝代替原先的香枝。如此等等,我們才可以還媽祖文化旅游一個環保的、充滿人文關懷的環境;也只有這樣,文化旅游的發展才能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

四、區域聯動,共生共存

旅游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后進行區域合作,是實現旅游業快速持續增長的一種有效方式,對推進合作各方的發展能起到重要作用。通過區域聯動,突破行政區劃的局限與分割,就可以發揮各地比較優勢,整合旅游產業資源要素,組建以資本為紐帶的跨區域媽祖文化旅游集團,建立以旅游產品為紐帶的跨區域產業鏈,然后通過政策來引導旅游收入在區域間再分配的相對公平合理,從而形成無障礙旅游的和諧局面,實現媽祖文化旅游在空間上的可持續發展。

區域聯動開發的模式很多,可以是連片開發也可以是專項產品開發,還可以進行線狀開發。福建、天津、澳門都舉辦過不同規模的媽祖文化旅游節,其實舉辦此節的目的,“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色彩要比發展旅游的色彩濃厚得多。其實可以建立以資本作為軸心,或由省級旅游管理部門共同或由中華媽祖交流協會牽頭組建的媽祖文化旅游集團,再由媽祖文化旅游集團舉辦由各地輪流做莊的媽祖文化藝術節,這樣可以廣泛挖掘媽祖文化的內涵,使之升華為獨特的文化藝術體系。

媽祖文化遺產很多,但在“”期間慘遭破壞,到目前為止媽祖文物尚未得到普查更不用說有效保護了,我們可以充分調動各地主要媽祖宮廟的力量,發掘媽祖文物,開展媽祖文物古跡專項考察游,通過旅游活動使媽祖文化獲取有效的保護。

此外,媽祖不僅僅是中國的媽祖,同時也是世界的媽祖,媽祖文化是中華民族和海外華人華僑共同的文化。發展旅游堅持區域聯動除了國內省際合作外還要考慮國際協作,應充分利用海外媽祖信眾們的海外資源,充分調動他們發展旅游的積極性,為發展媽祖文化旅游補充新生力量。

參考文獻:

1、許雪毅.媽祖新聞[EB/OL]./,2007-08-31.

2、曹詩圖等.對科學的旅游發展觀的哲學思考[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6).

3、黃秀琳,彭文宇.解讀莆田媽祖民俗文化表述的商品化[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旅游版),2007(7).

4、費孝通.百年中國社會變遷與全球化過程中的“文化自覺”[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4).

5、蔣維錟.媽祖文化熱的再認識[J].東南學術,2004(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