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文化建設指導論文

時間:2022-04-18 09:44:00

導語:科學發展觀文化建設指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學發展觀文化建設指導論文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明確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強調必須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在文化發展方面則提出:“要從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傳統文化發展觀中解放出來,樹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新的文化發展觀?!闭憬∥≌芽茖W發展觀的要求落實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位一體建設中,對文化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發展與人的發展的關系等一系列問題形成了新的認識,提出了文化大省戰略等政策措施,在有些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對于這些經驗,應給予理論的說明。

科學發展觀是一種有機整體發展理念。它包含了以往的重點發展論(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辯證發展論(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以及辯證處理十二大關系)的合理理念,結合時代特征和中國實際,形成了有機整體論的發展理念。浙江省的文化大省戰略體現的就是有機整體發展觀。浙江1999年率先提出文化大省建設,2000年制定“建設文化大省綱要”,2001年出臺一系列文化經濟政策,2002年將建設文化大省、發展文化經濟寫入黨代會報告,2003年被中央確定為文化體制改革綜合試點省。很顯然,這種局面不是主觀臆想的,不是從概念推演出來的,而是從浙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內在邏輯生成的。

破解浙江發展經驗,一個重要方面是認真思考“浙江為什么特別關注文化”這個問題。通過在浙江的調研,使我們認識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精神文化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形成了三個相互聯系的文化理念,形成了文化建設的整體思路。這三個文化理念是:

第一,文化是發展的精神動因。民本經濟的本色是草根經濟,它發端于草根文化。浙江歷史上的經世致用、工商皆本,注重民生、開拓創新的文化基因,在改革開放條件下轉化為經濟的創造力、社會的凝聚力和核心競爭力。浙江民本經濟大發展的精神動因,就是特定自然與歷史條件下浙江民眾的經商傳統。溫州模式、義烏模式靠的正是浙江特有的草根文化和體現在老百姓身上的文化基因。

第二,文化創新是浙江發展最重要的支撐力和增長點。浙江發展模式區別于廣東、上海。浙江發展有其體制上的優勢,這種優勢使浙江形成了以民營為主體的經濟發展格局。浙江在現階段之所以形成了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經濟結構,歷史文化是其深層原因。制度文化和經濟結構文化的核心是人文精神。浙江模式的核心是浙江精神,這種地域精神造就了浙江的經濟結構和體制優勢。精神文化作為軟實力,軟環境本身就是一種無形的生產力。敢為天下先,搶喝頭口水,成為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精神動力和支撐力。在國內,與浙江自然地理環境相似的區域不少,但只有浙江形成了這樣的經濟結構,這與浙江老百姓的文化生存理念直接相關。這種人文理念不僅表現在民眾的創業精神上,也體現在政府行為上,允許和支持民本經濟發展的“認可行政”本身就是這種人文精神在體制和行為上的表現。制度經濟學把制度和體制作為最高層次的增長方式,而制度和體制就是精神文化轉化的行為文化。

第三,把文化發展落實到人的發展。全面的文化意識是把人的發展作為文化發展的根本目的。文化生產不僅生產文化產品,而且生產人,著眼于人的素質的全面提升。文化本質上是一種創造活動,是一種通過塑造人的心靈而改變整個人類世界的活動。所謂“塑造人的心靈”,是強調文化創造的直接目的,是通過其多樣性產品形式來塑造人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提高人的審美趣味和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增進人們的精神和諧感、幸福感和認同感,即它把人自身作為一個文化產品來生產,并通過人而把人類世界當作文化產品來生產。正因為這樣,文化活動的影響力滲透在人們的經濟、社會等一切領域的活動中。惟其如此,文化在經濟社會的整體發展中才獲得了“軟實力”、“支撐力”、“凝聚力”等稱謂,我們也因此可以說“人在文化中”和“文化在人的活動中”,從而可以從文化的觀點來觀察、理解和解釋所有領域的人類活動??茖W發展觀落實到人,一個根本方面是落實到人的文化發展。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是統領科學發展的第一要素。發展要依靠人,發展是為了人,為了人的全面發展。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物質需求,也包括社會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浙江省明確提出滿足人的三大需求,既滿足“經濟人”的生存需要,使民眾在普遍富裕起來的同時,不斷提高生活質量;滿足“社會人”的交往需要,使民眾共享祥和的社會生活;滿足“文化人”的自我發展需要,使民眾實現人生價值。人的生存需求是恒定的,而人的社會需求和文化需求則是無限發展的。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長,已經呈現出多方面、多層次的特點,為文化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對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浙江省著力落實廣大群眾的文化權利,著眼于百姓文化、大眾情懷,明確提出搞大館、大師和大作建設,出發點和落腳點則是大眾,始終把大眾作為文化建設和發展的主體。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著社會主義的價值本質,指導著社會主義的奮斗目標和前進方向,貫穿并滲透于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之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是社會主義制度的靈魂。抓住了這個核心價值觀,就抓住了社會主義的價值需求、價值創造、價值體系、價值實現的前提和關鍵。

“富強”是社會主義經濟的核心價值觀。富強即民富國強,意味著追求人民群眾生活的共同富裕,意味著把發展生產力、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實現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作為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追求的首要目標?!案辉!泵鞔_提出了發展生產力、提高效率的根本任務,“共同”則鮮明體現了團結互助、公平公正、平等和諧的價值目標和根本原則。社會主義經濟追求的富裕是公平正義基礎上的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把社會主義的發展目標和價值追求統一起來,體現了發達的社會主義生產力與先進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高度統一、效率與公平的高度統一,其實質是要在生產力高度發展的基礎上建立公平、公正、和諧的社會關系,是社會主義根本價值的反映。

“民主”是社會主義政治的核心價值觀。從根本上說,民主是一種保證人民當家做主的政治制度,體現在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以及保障和尊重人權等方面。人民民主就是人民的統治,就是人民主權、人民至上。以民主政治為核心建構社會主義的政治價值觀,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

“文明”是社會主義文化的核心價值觀,是人類改造世界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總和,是人類文化發展的積極成果和進步狀態。古今中外,盡管對“文明”一詞的理解千差萬別,但其最基本的含義就是指先進、進步的意思。這里的“文明”,主要指狹義的精神文明,特指與精神上的愚昧、思想上的保守和文化上的落后相對應的精神上的進化、思想上的進步以及文化上的先進。我們所要建構的社會主義文化價值觀,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先進文化為目標,既與優秀傳統文化相承接、又與時代進步要求和發展趨勢相一致的文化價值觀念。在當前價值觀念多元多變的條件下,“文明”對社會主義文化價值觀的精神支撐作用更為突出。

“和諧”是社會主義“社會”和生態的核心價值觀。這里所說的“社會”,是指與“自然”相對應的、涵蓋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是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相處的社會。社會和諧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社會主義為社會和諧提供了制度前提和社會條件。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做好“五個統籌”,更好地協調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促進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共處,促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的協調發展,使整個社會走上經濟富裕、政治民主、文化先進、社會與生態和諧的發展道路,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本質要求和實現途徑。

“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社會主義的最高價值觀。自由是人類的特性,也是社會主義的最高價值追求。社會主義的自由是“消極自由”和“積極自由”的統一,既要求擺脫人格的依附,擺脫貧困和恐懼,也要求發展個人能力與共同承擔社會和政治責任的機會。“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社會的本質要求,它指人不斷擺脫舊的不合理分工的限制,擺脫片面的畸形的發展狀態,逐漸獲得全面發展?!耙匀藶楸尽笔菢嫿ㄉ鐣髁x和諧社會的根本價值原則,其本質就是人的全面發展,它既有中華文明的深厚根基,又體現了時展的進步精神;既肯定了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又實現了價值主體的廣泛性;既體現了黨的根本宗旨和執政追求,又體現了“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終極價值理想,理應成為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

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和作為社會主義最高價值觀的“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各自又包含著許多具體的價值觀。同時,又是緊密聯系、相輔相成的整體。只有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共同富裕,才能為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民主、文明、和諧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奠定物質基礎;只有實行社會主義民主,才能為社會的富強、文明、和諧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和法理支持;只有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和高度文明,才能給富強、民主、和諧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價值目標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只有社會和諧,才能給富強、民主、文明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提供自然保障、社會條件和情理支持;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所追求的最高目標和理想狀態,是人的本質的最高追求,這個終極價值目標是一個階段性實現的長期過程,貫穿并統領社會主義價值觀建設的全過程。質而言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共同構成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規定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和發展趨勢,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有內在聯系,又各有側重,相互區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和前提,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必要條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和最高抽象,體現社會主義的價值本質,決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之中,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表現出來。

因此,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相輔相成、有機統一的,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只有將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機統一起來,才能為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提供價值合理性依據,指導社會主義價值觀的科學建構。

第一,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價值旨歸和價值指向。工人階級和所有勞動者通過自覺的奮斗,在消滅階級、消滅剝削的過程中實現共同富裕、平等民主、文明先進、人與自然和諧,構筑全面發展的自由人的聯合體,是社會主義高級階段價值觀的基本內容??梢哉f,對經濟富強、政治民主、文化先進、社會與生態和諧、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追求,正是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根本價值立場和價值選擇。

第二,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價值內核。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現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與生態文明高度統一的社會主義。這個核心價值觀規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本質和奮斗目標,引領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第三,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價值升華和高度概括。一方面,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的內在需要和必然要求。另一方面,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也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的內在需要和必然要求。

總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本質上是一致的,統一的,都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目前,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研究才剛剛起步,在一些最基本的理論問題上,如它們究竟包含哪些基本內容,有哪些基本特征,與資本主義價值體系及價值觀之間的關系到底怎樣,人們還沒有達成普遍共識。同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都是一個歷史的、具體的范疇,是一個不斷生成的概念,還沒有最終確立和成型,還有待于隨著社會主義實踐的發展進一步加以提煉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