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試點通知

時間:2022-08-22 11:56:00

導語:循環經濟試點通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循環經濟試點通知

各市經貿委(經委):

為貫徹落實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工業循環經濟發展的意見》(浙政辦發[**]70號),現就做好全省工業循環經濟試點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視工業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工業循環經濟是全社會循環經濟發展的重點,試點工作又是促進工業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切入點和抓手,對于全省工業循環經濟發展起到示范和引導性作用,特別是對于促進本地區循環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試點工作搞得成功與否,關系到下一步工業循環經濟是否可以順利推進。各地及有關單位要切實重視工業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周密策劃,統籌安排,跟蹤指導,努力把試點工作做好,使試點市、縣、園區與企業成為全省,乃至國內區域循環經濟的典范。

二、工業循環經濟試點

實施“4121”示范工程,確定4個市、10個縣(市、區)、20余個工業園區(塊狀經濟)和100余家企業作為工業循環經濟首批試點(名單見附件)。

三、工業循環經濟試點基本要求

1、明確責任,落實任務。試點市、縣、園區和企業要根據法律、法規和社會進步的要求,按照循環經濟的理念,結合本地區、本企業的發展現狀和發展前景,以突出解決重點問題為核心,系統謀劃工業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尤其是企業要勇于擔負起社會責任,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一起抓。

2、建立和完善工作機構。試點市、縣、園區和企業要建立和完善組織機構,明確職責,落實專門人員負責促進工業循環經濟推進工作。

3、制定規劃或工作計劃。試點市、縣、園區(塊狀經濟)今年要啟動促進工業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年6月底前完成規劃。試點企業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發展計劃。編制規劃要根據先進制造業基地規劃和生態省建設要求,提出明確的目標、任務,要深入研究區域內的資源流、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和技術流的構建與整合,規劃產業鏈的延伸、共有技術平臺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在逐步實現區域內資源消耗減量化和循環化方面,盡可能有量化的指標體系和扎實的工作舉措。

4、建立和完善評估考核指標。試點市、縣、園區和企業要研究制定本區域、本企業發展工業循環經濟評估指標體系,包括主要產業發展及產出效益指標、資源消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遞減指標要求等。建立考核制度,定期對能耗、水耗、“三廢”排放、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情況進行考評。

5、制定必要的扶持政策。試點市、縣要制定必要的扶持政策并加以落實,支持本地區工業循環經濟發展。

6、試點單位的主要工作方向和內容。圍繞“集約化生產”和“節約型經濟”的目標要求,重點做好“四節一利用”工作。一是要主動調整和優化區域產業結構和企業產品結構,突出主導產業,加快技術進步,提高產品質量,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推進循環型企業建設。二是要大力開展技術創新與技術進步,突出抓好資源節約和替代技術、能量梯級利用技術、延長產業鏈和相關產業的鏈接技術、“零排放”技術、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術、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綠色制造技術及產業化。當務之急,是推廣應用一批現有的成熟的技術、工藝和產品,同時,加強對共性技術的攻關,解決工業循環經濟發展的技術瓶頸。三是要廣泛采用清潔生產技術,使企業單位產品能耗、物耗、水耗及污染物排放達到國內或國際先進水平,提高資源的產出效率,提高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創建廢水“零排放”企業。屬于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的示范園區內企業和試點企業在2007年前要完成清潔生產審核。

四、工業循環經濟試點管理

1、促進工業循環經濟發展的管理。在省政府領導下,省經貿委負責全省工業循環經濟(試點)促進工作。各地經貿部門根據當地政府的部署,負責當地工業循環經濟(試點)的促進與落實工作,工業園區與企業要配合當地經貿部門,共同推進工業循環經濟發展。

2、加強工業源頭的管理。試點區域、企業要按照有關規定,對新建、改建和擴建項目中的原料使用、資源消耗、資源綜合利用以及污染物產生與處置等進行分析論證,優先采用資源利用率高以及污染物產生少的技術、工藝和設備。不得新上、轉移、生產和使用國家和省明令禁止的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定期公布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產品導向目錄。

按照國家和省節能、水資源利用等已經出臺的法律、規章的要求,加強對重點用能、用水單位的監管,加強對示范企業實行萬元產值能源、主要原材料、水資源等消耗和“三廢”排放量監管。各市也要加快能源、水資源利用監管機構和監管隊伍建設,依法加強對示范企業用能、用水、用材、用地狀況的監督、檢查與服務。各行業協會和有關中介服務機構要加強與試點單位聯系,強化咨詢、服務,共同促進工業循環經濟發展。

3、及時總結試點工作,提高試點水平。除“4121”示范工程之外,各市縣都要抓一批試點園區和企業。因此,要加強各類試點情況的交流與總結,及時總結經驗,樹立典型,探索適合我省特點的工業循環經濟發展路子,創建各具特色的循環型區域、園區(塊狀經濟)與企業,帶動全省工業循環經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