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通知

時間:2022-10-31 04:34:00

導語: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通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通知

根據邢元敏副書記、何事忠常委、余遠牧副市長有關批示精神,市政府副秘書長余恢毅于**年12月30日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加強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有關問題。市政府新聞辦、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市民宗委、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國土房管局、市建委、市規劃局、市交委、市水利局、市文化局(市文物局)、市廣電局、市環保局、市工商局、市林業局、市旅游局、市園林局、大足縣政府等有關部門和單位的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

會議認為,具有“民族化、世俗化、生活化”鮮明特色的大足石刻,是中國晚期石刻藝術的優秀代表,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石窟藝術的典范,也是目前**市惟一的世界文化遺產。國家有關部門、市委、市政府、市級有關部門和大足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大足石刻保護管理工作,已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大足石刻保護工作取得長足進展。但由于諸多條件限制,大足石刻保護仍存在自然損壞較為嚴重、保護資金相對不足、技術力量相對薄弱等不容忽視的問題。必須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創新管理體制,優化運行機制,拓展投資渠道,增添保護措施,促進文物保護與合理利用協調發展,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步增長。現將會議議定事項紀要如下:

一、加大組織保障力度。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文化部、建設部、文物局等部門關于加強我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工作意見的通知》(國辦發[**]180號)和邢元敏副書記、何事忠常委、余遠牧副市長有關批示精神,成立“**市大足石刻保護管理協調小組”負責協調、推進有關工作。

二、加大經費支持力度。由大足縣政府進一步細化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規劃。由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市財政局、市國土房管局、市建委、市規劃局、市文化局、市文物局、市廣電局、市林業局、市旅游局、市園林局等有關部門組織專家評審,指導修訂大足石刻保護規劃,并按輕重緩急,建立“大足石刻文物保護項目庫”,統籌安排,合理歸并,分步實施。由市財政局幫助審核規劃經費預算,繼續爭取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專項經費”;逐年增加市級“文物保護專項經費”,并確定適當比例用于大足石刻保護;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旅游局等部門幫助大足縣實施“十大旅游精品系列工程”,逐年爭取“旅游國債投資”、“國家旅游發展基金”項目經費,從市“旅游結構調整資金”中給予招商或貸款貼息;市交委、市旅游局將大足石刻旅游通道納入“旅游公路建設”項目,委托市高投公司加緊開發,并爭取中央專項補助;市林業局和大足縣優先安排大足石刻“五山”文物景區“退耕還林”專項補助經費,實行項目單列,盡可能不占大足縣正常指標;市發展改革委、市國土房管局將大足石刻及周邊地質環境病害治理工程納入“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項目,并提供相應經費;市環保局幫助大足石刻建立有關大氣監測點,并滿足監測要求;市園林局從景區大道、生態環境保護等角度對大足石刻給予相應的政策傾斜和經費支持;市建委從“污染治理”、“小城鎮建設”和“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對大足石刻給予相應的經費支持;市科委支持大足石刻保護科研項目立項并提供相應經費;市民宗委對大足石刻景區內的宗教場所和設施給予相應的經費支持。大足縣財政要盡其所能,繼續安排大足石刻保護管理資金,將大足石刻門票收入主要用于石刻維修保護管理及景區建設,繼續發動社會各界捐贈大足石刻維修保護經費。

三、加大學術支持力度。支持大足縣依托中國文物研究所于2005年編制完成《大足石刻總體保護規劃》。成立“大足石刻專家咨詢委員會”。支持大足縣政府、市文物局、市政府新聞辦主辦,大足石刻藝術博物館、北京大學古遺址考古研究中心承辦2005年“中國**大足石刻國際學術研討會”。建議此會會期盡可能與2005年第十屆“三峽國際旅游節”同步,以提升檔次,提高效益,擴大影響。支持大足縣與有關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強合作,進一步開展大足石刻加固、封護等新材料和新工藝的研究。

四、加大科技支持力度。幫助、指導、支持大足縣政府、**大學建筑城規學院和大足石刻博物館積極創建、申報“中國**南方石質文物保護中心”,探索研究中國南方濕潤氣候條件下石窟的保護技術和手段。幫助、支持大足縣積極創建、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動態監測點”,分期分批配置新型設施設備,進一步推廣和運用有關先進技術,逐步實施“大足石刻安全技術防范系統工程”,通過建立科研基地、平臺,吸引資深專家,爭取專項經費,加強對大足石刻的搶救性保護。

五、加大人才支持力度。充分發揮我市及國內科技、教育、人才優勢,幫助、支持大足縣選送一批優秀中青年專業人員到高等院校和國家文物局培訓基地學習;邀請一批著名專家來大足講學,培訓一批掌握現代保護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引進一批有實踐經驗、有奉獻精神的文物保護科研人才。

六、加大體制改革力度。幫助、支持大足縣按照文化體制改革的指導方針,參照**中國三峽博物館建設模式和湖廣會館開發保護等成功經驗,積極探索文物資源保護與經營的新模式。合理開發旅游資源。協調發展石雕、五金、美食、農家、民俗、宗教等地方特色文化。充分發揮文物旅游業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相關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