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方案
時間:2022-11-05 03:12:00
導語: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文化廳、財政廳《關于進一步推進自治區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實施意見》(新文計字〔2007〕80號)精神,對我市文化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化加工和整合,通過網絡最大限度地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信息服務,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利用全國文化信息資源中心和各地的文化信息資源,整合我市的文化信息資源,占領基層文化陣地,提高全市各族群眾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
二、總體目標
依托國家共享工程中心資源,整合我市豐富的文化資源,進行數字化處理,建設一批書報刊、影視、戲曲、美術攝影、文博及文化旅游資源庫,通過國家骨干通訊網絡系統傳送到城鄉基層文化單位,向我市公眾提供一個不受地域、時空限制的文化傳播渠道,以滿足各族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為我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
以**市圖書館為核心陣地,建立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在2010年12月31日前,全市建成8個(區)縣級支中心及50個社區基層服務點。在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村級終端接收站建設基礎上,增加和完善技術設施,達到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與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共建共享。
三、組織機構
(一)為加強領導,確保我市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順利實施,市人民政府決定成立**市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負責組織開展、管理、督導全市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協調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重大問題。
(二)成立**市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資源建設專家咨詢小組,聘請有關專家組成。主要負責為領導小組提供“共享工程”各項規劃、方案、資源建設、標準規范、技術線路等技術咨詢和業務指導。
(三)建立**市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市級支中心,設在**市圖書館,在領導小組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市級支中心作為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資源建設整合中心、數據交換中心、資源管理中心和對外服務中心,主要職責是:起草項目管理等文件;研究推廣有關標準規范;負責技術線路工程實施;組織全市資源建設;培訓、指導基層網點業務;負責系統日常運轉工作。
四、資金保障
建立**市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專項資金。
(一)市財政專項資金主要用于完善市級支中心技術平臺軟、硬件基礎設施建設、網絡維護、資源建設、日常運行及人員培訓等。
(二)各區(縣)財政專項資金主要用于區(縣)支中心建設(經國家認定每個支中心建設需要資金80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負擔80%,區縣負擔20%),社區基層站點建設(經核定每個基層站點建設需要2.79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負擔70%,區縣負擔30%)和基層點的網絡維護、資源建設等。
(三)村級基層服務點的建設以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網站為基礎,由文化部門完善相關技術設施,促成信息資源共享。
(四)鄉鎮基層服務點待鄉鎮文化站建設完成之后,由國家統一安排。
(五)各級財政專項資金的管理使用參照《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項目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執行。
五、實施框架
(一)系統框架。
通過互聯網在市圖書館(市級支中心)周圍搭建一個聯網系統,建設各區(縣)圖書館(文化館)骨干基層網點(區縣級支中心),以此為基礎建立各社區基層服務點。
(二)資源框架。
1.利用全國文化信息資源中心提供的資源和平臺。
2.搜集和數字化整合加工全市文化系統各單位優秀影視、戲曲、歌舞、曲藝、美術攝影、文物旅游資源等。
3.建立各少數民族文化信息資源數字資源庫和地方特色文獻。
4.貼近群眾生活的各類文化信息資源組織整合。
(三)服務框架。
市圖書館以國家中心和自治區級中心下載的數字資源為基礎,整理加工我市相關資源,與各區(縣)支中心建立交換和通信機制,發揮市級支中心的服務職能。
各區(縣)圖書館(文化館)通過電信光纖或ADSL鏈接市圖書館資源中心接收國家、自治區和市級資源,增加區(縣)級資源,與各社區、村基層服務點(社區文化室或黨員電教室)建立交換和通信機制,發揮縣級支中心作用。
市、區(縣)兩級支中心和社區、村基層服務點以此實現信息高速共享,建成覆蓋全市的工作網絡。
六、實施步驟
(一)第一階段(2008年)。
1.進行**市級支中心的軟、硬件建設,對現有設備進行優化,對缺少的軟硬件進行采購。
2.完成2個區(縣)級支中心建設,要求電子閱覽室面積不低于80平方米,有專門從事計算機管理的專業人員,能承擔年約2萬元的日常運行經費。
3.向國家中心申請資源鏡像站點,啟動我市文化系統可控信息資源的數字化整合加工工作。
4.選擇符合條件的10個社區基層站點進行鏈接試驗,要求配備5臺以上電腦,20平米以上的場地。
5.確定有關標準規范,做好人員的業務培訓工作。
(二)第二階段(2009年)。
1.完成3個區(縣)級支中心建設,提供技術服務。
2.完成30個社區基層網點的建設,提供服務和培訓。
3.完成市級資源建設總量的50%。
4.利用已建設好的基層網點對市級支中心共享工程信息服務器和網絡設備進行運行壓力測試和網絡壓力測試,并根據實際應用情況擴充相應的軟硬件設備和網絡帶寬。
(三)第三階段(2010年)。
1.完成3個區(縣)級支中心的建設任務。
2.完成總目標50個社區基層網點的建設。
3.完成全部市級資源建設任務,并提供技術服務。
- 上一篇:鄉鎮工業功能區建設意見
- 下一篇:信息服務業發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