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示范基地通知
時間:2022-03-10 03:06:00
導語:研究生示范基地通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有關高等學校: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加強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進一步提高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以及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于加強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區域合作的意見》精神,推動我省高校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加快研究生培養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的步伐,適應建設創新型*的需要,把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心切實轉移到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軌道上來。經研究決定,在全省范圍內遴選建設*省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示范基地(以下簡稱示范基地)?,F就示范基地遴選和申報工作的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示范基地建設的指導思想和目標
指導思想:圍繞實施“科教興皖”和“人才強省”戰略,主動適應*“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奮力崛起”,以及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的需要,大力促進研究生教育與生產部門和科研部門的合作,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提高資源利用和人才培養效益,實現互相促進、共同發展。加快研究生培養機制的改革與創新,進一步提高我省研究生教育的質量、整體實力和對社會的貢獻度。提升相關企業和科研院所的人才積聚和儲備能力,以及社會聲譽,促進其增大研發投入和增強創新能力。
建設目標:通過遴選建設一批示范基地,輻射帶動全省研究生培養單位積極參與教育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變革,加快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全面提高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進一步促進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之間的知識流動和技術轉移,推動相關行業領域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通過多種形式,探索建立穩定長效的產學研合作機制。
二、示范基地的建設原則
示范基地的遴選以應用型學科為主,主要圍繞省實施“861”行動計劃的“八大基地”和“六大工程”建設需要,側重于*經濟社會特別是支柱產業發展所急需的重點領域,包括:電子信息、生物技術、新材料、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資源、環境、公共安全、新醫藥、先進制造技術、化工新技術等領域;并遵循下列原則:
(一)立足需要,服務*。鼓勵高校結合自身實際,強化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的意識,優先選擇我省急需發展的行業和支柱性產業進行產學研合作。
(二)聯合培養,優勢互補。在指導培養研究生、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和產品開發等各個環節,充分發揮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生產部門在學術隊伍、技術項目、信息資料、實驗設備和科研經費等方面的綜合優勢,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高層次應用型創新人才。
(三)形式多樣,注重實效。鼓勵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生產部門,根據不同行業研究生培養的特點,開展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形成富有創意、成效顯著的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的科學運行機制。
(四)互惠互利,共同發展。通過產學研結合,進一步提高高等院校高知識群體尤其是研究生群體的社會貢獻份額,調整研究生知識和能力結構,增強研究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促進合作單位研發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實力的提高。
(五)示范基地實行滾動建設和發展。遴選出的示范基地,省教育廳將投入專項經費予以支持,并鼓勵多渠道籌措建設經費;省教育廳將對示范基地進行定期評估和實施有上有下的動態建設管理機制。
三、申報示范基地的基本條件
申報示范基地的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或生產部門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有良好的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工作基礎。
(一)申報示范基地的牽頭單位應是高等學校,且至少具有3屆以上碩士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經歷;優先考慮以應用學科為主且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工作基礎好,并在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和創新能力培養方面成效顯著的單位;申報學科一般應是“十五”期間國家或省部級重點學科。
(二)科研院所或生產部門是示范基地的合作單位。合作單位以省內為主,應具有高水平的科研開發隊伍,先進的科研設備及科研條件,充裕的科研任務和充足的科研經費,系統而規范的科技和人才管理制度,以及強烈的創新意識和濃厚的創新氛圍。
(三)合作雙方已具備了一定的產學研聯合基礎,培養出了一定數量具有較強解決實際問題和創新能力的研究生,社會反映良好。
四、有關示范基地申報評選的具體事宜
有關高校(包括部委高校)可根據條件要求組織示范基地的申報工作。博士生培養單位本次申報示范基地的數量一般不超過3個,碩士生培養單位本次申報示范基地的數量一般不超過2個。
(一)材料報送:有關高校須將申報示范基地的報告、已進行產學研合作的協議等證明材料、《*省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示范基地申報書》(一式二十份),以及與之相對應的電子文檔,于20*年4月30日前報送至省教育廳高教處(學位辦)。
(二)評選安排:省教育廳在對報送材料進行形式審查和對相關材料進行網上公示的基礎上,組織省內外同行專家進行評審。必要時將安排現場答辯和進行實地考察,最后由省教育廳審定。
各有關高校要高度重視示范基地的申報和建設工作,精心組織,實事求是,認真遴選本校優勢學科和有效社會資源積極申報,為推動我省研究生培養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和研究生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作出應有的貢獻。
- 上一篇:工商局醫療管理辦法
- 下一篇:工商行政走私管理制度
精品范文
10研究性學習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