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局防治入侵物種工作通知

時間:2022-06-16 04:02:00

導語:環保局防治入侵物種工作通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環保局防治入侵物種工作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局(廳):

近年來,互花米草、水葫蘆、紫莖澤蘭、薇甘菊、濕地松粉蚧等外來入侵物種已對我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和巨大的經濟損失。為防治外來入侵物種,保護我國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保障國家環境安全,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現就加強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外來入侵物種危害的嚴重性

多年來,經過各級地方政府和廣大群眾的共同努力,我國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由于一些單位和個人的環境意識淡薄,在引進外來物種時只注重經濟效益,不考慮和評估其對我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的影響,結果引進了外來入侵物種。我國的一些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自然生態系統已受到外來入侵物種不同程度的威脅,而且危害范圍不斷擴大,危害程度不斷加重,有些已經失去控制。據專家調查分析,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公布的世界上最壞的100種外來入侵物種,約有一半入侵了我國,已對我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也給農業、漁業、畜牧業、林業和旅游業等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各地要充分認識外來入侵物種危害的嚴重性和防治外來入侵物種對于保護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保障國家環境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做好外來入侵物種的防治工作。

二、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

防治外來入侵物種必須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各級環保部門應高度重視,主動牽頭,按照預防為主的原則,聯合有關部門加強對物種引進的監管工作。首先,要逐步建立起引進外來物種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對所引進的物種不僅要考慮其經濟價值,而且還要考慮其可能會對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進行科學的風險評估,并進行必要的相關試驗。只有經過環境安全影響評價的外來物種才能引進、應用和商業化;其次,從事外來物種引進和應用的單位和個人,要對引進外來物種采取隔離或緩沖區等相應的防范措施,并進行環境監測和建立監測檔案;第三,嚴禁在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生態功能保護區以及生態環境特殊和脆弱的區域從事外來物種引進和應用。

同時,各地要加強有關部門的聯合,在做好外來入侵物種情況調查的基礎上,要制定外來入侵物種防治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開展除治工作。要定期對轄區內外來物種引進和應用情況進行檢查。當發現引進的外來物種是入侵物種時,應責令有關單位、個人立即停止引進活動,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和清除,同時向當地人民政府和上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通報有關情況;對于已建立穩定種群的外來入侵物種,應當制定切實可行的除治方案,采取生物防治、低污染化學防治、物理防治、生態替代、合理利用等綜合防除措施予以清除;對于暫時無法清除的外來入侵物種,應當采取措施,將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防止其傳播和蔓延。

三、確定重點外來入侵物種和重點防治區域

各地要聯合有關部門確定本地區的重點外來入侵物種和重點防治區域,并予以公布。自然保護區、生態功能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生態環境特殊和脆弱的區域以及內陸水域等應作為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工作的重點區域。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和危害的上述區域,應集中力量和資金,盡快予以控制和清除。要加強對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旅游活動的環境管理工作,防止外來入侵物種的有意或無意傳入。

四、加強科學研究,提高科學管理水平

針對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工作中的重大技術難題,各地要加強對外來入侵物種防治的基礎和應用的科學研究。特別要重視外來入侵物種入侵和危害機制、引進外來物種環境影響評價方法、外來物種控制技術,如生態系統、生境恢復技術、生物防治、低污染化學防治、生態替代、早期預警、遙感監測等綜合防治方法的研究,為外來入侵物種的防治和管理提供技術支持,使防治工作更加科學有效。

各地要增加對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工作的資金投入。加強對外來入侵物種預防、控制和清除的資金支持力度,不斷加強和完善外來入侵物種防治的基礎設施和技術手段的能力建設,努力提高防治外來入侵物種的能力和水平。外來入侵物種危害嚴重的區域,要積極爭取政府設立專項資金。

五、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和宣傳教育

各地要把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工作作為政府環保部門一項重要的職責,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要加強對外來入侵物種預防、控制、清除和恢復工作與農業、林業、工商、質檢等有關部門的協調;建立健全外來入侵物種監測制度和信息報告制度;積極開展外來入侵物種防治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要建立防治外來入侵物種的獎懲制度。對在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工作中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應予以表揚和獎勵;對監督管理不力、執法不嚴的,要通報批評,并責令限期整改;對沒有落實預防、控制和清除措施,造成重大損失的,要追究領導責任;對非法引進外來物種,對生態環境和經濟造成巨大危害和損失的,要依法追究有關責任人的刑事責任。

各地要充分利用廣播、電影、電視、報紙等宣傳媒介對外來入侵物種的危害、入侵途徑、防治技術方法以及案例的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公眾的環境意識,發動全社會的力量,做好外來入侵物種的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