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科研院所長聯歡會講話
時間:2022-10-11 11:08:00
導語:省科研院所長聯歡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有幾點感受:一是大家想科技工作之所想,剛才聽了5個小組的討論情況和奚正平同志的發言。急科技工作之所急,為統籌科技資源獻計獻策,奉獻智力;二是找到制約我省科技發展、科技與經濟結合的癥結和瓶頸。比如,當前形勢下,如何以科技為紐帶,統籌利用人才、項目、資金等資源,著力解決好優勢產業的共性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產業化。有院所建議,科技部門可以牽頭組織院所、高校、企業參加重大項目研發;有院所建議設立科研院所科技產業園區,面向國內外,吸納項目和企業,聚合專業優勢,發展產業集群。三是沙龍搭建的平臺帶來很多創新的思維。特別是中央在大院、大所參與進來,共同探討如何加強與地方的合作、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這正是統籌科技資源過程中希望看到下面,借此機會我講幾點意見:
參加人員既有科研院所的領導,很高興參加省委科技工委、省科技廳一年一度的科研院所長聯誼沙龍。今天的沙龍是一種形式上的創新。也有設區市的科技局長,這不僅為在科研院所創造了交流合作的機會,也使基層科技管理工作者與中省科研機構負責人站在同一個平臺,思想上相互啟迪,思路上相互借鑒,共謀科技發展。本次沙龍選擇當前統籌科技資源的重大實踐問題作為主題,對于做好“十二五”開局之年的各項科技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過去的一年,科技工作卓有成效
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科技工作堅持以應用為導向的自主創新戰略,大力開展“關中—天水經濟區”統籌科技資源改革調研,穩步推進“13115”科技創新工程,啟動科技資源中心建設,大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各項工作進展是顯著的,成效是明顯的。我省主持和參與的27個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技術合同成交額首次突破100億元,年度科技進步指數52.9%,位列全國第八、西部第一。科技系統的各類科研院所,包括各市科技局、省科技廳直屬事業單位也都取得了改革發展的新成果。正是因為大家的辛勤努力,為全省的科技事業增了光、添了彩。為此,我代表省政府對科技系統的各位領導和專家表示親切的慰問!
二、新的一年,科技工作任重道遠
考慮至少有十項工作要做:一是構建具有西特色和競爭力的創新體系;二是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孵化;三是科技產業化基地建設;四是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關于統籌科技資源。科研院所要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倡導者、培育者;五是促進產業聚集和園區發展;六是持之以恒的增強區域自主創新能力;七是廣納科技領軍人才,要利用“千人計劃”百人計劃”三秦學者”科技新星”等各類計劃吸引人才,培養和用好人才,最大限度發揮人才作用;八是認真落實關于統籌科技資源、鼓勵創新創業的政策;九是相應調整現行的科技管理制度;十是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跨入新的發展階段。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去年我省國民生產總值首次突破萬億元。省委省政府確定了科學發展,富民強省”主題,要求我加快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更加關注民生,讓三秦父老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1月召開的省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上,趙正永省長指出,十二五”期間西要充分激活科技教育潛能,實現“西制造”向“西創造”轉變。如何激活科技教育潛能?理解是西是科技教育大省,但大而不強。省的科教資源存在中央和地方之間、軍民之間、研發與應用之間的分隔、分離現象。如何統籌好、利用好、使其發揮最大效用,始終是省委、省政府著力破解的難題。
三、堅定信心,繼續深化科研院所改革
一方面,解決這些問題。要求科研院所積極適應市場的需求和變化,不斷創造規模化、產業化的新技術和新產品;另一方面,要求我發現、培養、造就一大批既身懷絕技,又善管理、會融資的科技型企業家。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中國重型機械研究院的成功,印證了這個道理。同時,對于科技人員而言,不僅要把技術寫在論文里,更要緊密結合生產實踐,轉移轉化技術,把論文寫在大地上,讓科學技術真正服務于社會、貢獻于社會。希望大家堅持不懈的解放思想,敢于突破,敢于超越,保持科技系統又好又快、和諧穩定地發展。
轉制科研院所基本建立起了以產權清晰、職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特征的現代企業制度,自年月啟動科研院所轉制工作以來。經營理念、運營體制、科技創新能力、產業化水平等方面發生了可喜變化,研究與開發、科技成果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院所的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產業化規模和經濟效益不斷提高。與此同時,轉制科研院所仍然面臨諸多發展的瓶頸和問題。一是領軍科技人才匱乏,特別是集新技術、管理和資本運作能力于一身的科技型企業家稀缺;二是科技創新平臺整體水平較低,中省之間,高校、院所、企業之間,科技資源共享程度不高;三是新型企業文化沒有完全建立,科技人員歸屬感不足。同樣,事業單位和市縣科技工作也存在人才短缺、科技服務能力不強等問題。
四、進一步加強市縣科技工作
市縣科技工作作為全省科技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支撐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使命。離開了市縣科技工作,就談不上全社會的科技進步和創新發展。隨著縣域經濟實力的發展壯大,對市縣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必須在現代農業科技示范推廣、企業技術創新、科技園區建設、引領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彰顯科技的力量,發揮更大的作用。2011年省上對各市的目標責任考核已經把全社會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占生產總值的比重、技術合同交易額這兩項指標納入考核范圍,要充分理解和認識其中深刻的意義,把握和利用好這個契機,全面推進市縣科技工作。
同志們,時不我待,只爭朝夕。讓我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科技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為主線,以建設科技強省為目標,全面構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區域,為“強省富民”作出科技人的積極貢獻。
- 上一篇:運用知識產權規劃未來
- 下一篇:語言文字工作專題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