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糧食直接補貼會領導講話

時間:2022-11-24 10:49:00

導語:市糧食直接補貼會領導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糧食直接補貼會領導講話

同志們:

今天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今年省委、省政府3號文件及省、市糧食直接補貼工作會議精神,研究部署今年我縣的糧食直接補貼工作,確保糧食直補及時、準確、足額到位,為今年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發揮積極作用。剛才,縣農林局副局長桑圣權同志、財政局副局長江新泉同志分別就我縣糧食直補的有關工作作了具體部署,各地要認真貫徹執行。下面,我就糧食直接補貼工作講四點意見:

一、統一思想,充分認識對農民種植糧食實行直接補貼的重要意義

黨的屆中全會和中央1號文件都明確規定了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的政策。根據中央和國務院的要求,省委、省政府決定,今年從糧食風險基金中拿出40%的資金,用于對糧食主產區種植水稻的農戶實行直接補貼,每畝補貼20元。這對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保證糧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實行糧食直接補貼,有利于調動廣大農民種糧的積極性。近年來,全國糧食產銷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集中表現為耕地減少、糧食播種面積減少、糧食總產量減少和人均占有糧食減少四個方面。在這四個方面,我縣相對比較穩定。目前糧食價格開始回升,但與棉花、油料等經濟作物相比,比較效益還是較低的。實行糧食直接補貼,是一個強烈的政策信號,對發展糧食生產,保證糧食安全,調動廣大農民種糧積極性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實行糧食直接補貼,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近幾年,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是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但是糧食價格持續低迷,致使種糧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甚至有一些純農戶收入還有所下降。增加種糧農民的收入,是當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根據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農業稅稅率調減3個百分點,同時,對種糧農民給予補貼,減法加法一起做,預計種糧農民人均受益在50元左右,而且這一系統政策直接與種糧面積掛鉤,種田越多受益越多。這一對農業和種糧農民的普惠政策,將有效地增加種糧農民收入,特別是增加純農戶的收入,對于加速實現農村全面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實行糧食直接補貼,有利于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黨的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把通過流通環節的間接補貼改為對農民的直接補貼,切實保護種糧農民的利益。”對糧食生產實行直接補貼,是符合世貿組織規則的“綠箱政策”,也是發達國家扶持農業生產發展的通行做法。長期以來我國實行的是通過流通環節對農民實行間接補貼。這種補貼方式在過去一段時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隨著農業的發展和形勢的變化,農產品供求關系已經發生轉變,農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如果繼續實行這一政策,資金使用效益就難以保證,農民難以得到實惠,種糧利益也得不到保障,對糧食生產的支持無法產生明顯的效果,勢必影響國家糧食安全。實行糧食直接補貼政策,不僅能提高糧食風險基金的使用效益,也充分體現了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保證了糧食安全。

二、堅持原則,準確把握糧食直補工作的指導思想

糧食直接補貼工作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農業和糧食工作會議精神,以切實保護糧食生產能力,保障農民利益,保證糧食安全,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村經濟發展。

(一)堅持與糧食生產掛鉤,突出水稻生產的原則。目前,糧食流通多渠道、經營主體多元化的格局已經形成,對糧食市場的調控主要依靠庫存和儲備。增加糧食,特別是稻谷庫存,保證糧食安全,保障糧食市場供應,保證社會穩定和經濟持續發展,要立足糧食生產實際,在穩定糧食,特別是水稻面積和總量的基礎上,擴大面積、增加總產。今年省農林廳下達給南通市的糧食面積為840萬畝,其中水稻種植面積確保260萬畝。我縣上報水稻種植計劃為75萬畝。根據上級的要求,今年的糧食直補工作,必須堅持與糧食生產掛鉤,突出水稻生產的原則,促進糧食生產特別是水稻生產的恢復和發展。

(二)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糧食直補是一件惠及千家萬戶的好事,同時也是一件難事,涉及到廣大農民的利益,政策性很強,農民也十分關心。要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認真宣傳糧食直補政策,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將直補政策交給農民,補貼標準和到戶直補資金要以村為單位張榜公示,接受群眾的監督。各地要利用廣播、宣傳欄、黑板報等多種形式,加大對糧食直補和國家有關優惠政策的宣傳力度,使各級對發展糧食生產、增加農民收入的政策家喻戶曉。要進一步規范張榜公開辦法,各鎮統一以村民小組為單位進行公示,公示時間一般不少于七天。

(三)堅持簡便易行、便于操作的原則。制定便于操作和監督的實施辦法,是今年中央1號文件的明確要求。對糧食直補工作,實施辦法要簡便易行,直補政策、操作要透明,這樣,群眾就容易明白,容易接受。同時也可以大大降低工作成本,加快工作的進展。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在農村土地二輪承包和農村稅費改革工作基礎上,注意與農村土地承包政策、稅改政策相銜接,按照農民簽字蓋章認可的承包面積及有關規定落實直補方案。不允許重新丈量農戶承包地面積,以防止農村政策不穩引發新的矛盾。

三、明確職責,制定和落實直補工作方案

黨中央、國務院對糧食直補工作抓得很緊,要求6月底前將直補資金發放到農民手中。現在距6月底僅有30多天,時間相當緊,工作量又比較大。為此,我們要有高度的責任感、緊迫感,集中精力,認真抓好糧食直補工作的落實。

(一)準確核實種植面積,認真制定直補方案。糧食直補實施方案要自下而上、層層審核制定。各鎮要組織力量對農民水稻種植面積進行認真核實,在此基礎上以村民小組為單位,將水稻種植面積、補貼標準、補貼金額造冊到戶,張榜公示。如在公示中發現有問題的,各鎮要及時處理。要根據公示的補貼面積和補貼金額,制定實施方案,報縣農林局和財政局審核。縣農林局要根據各鎮上報的方案,積極與農機部門聯系,以各地的水稻灌溉面積為參考,對各地上報的水稻種植面積等逐個核實,并向縣財政局提供直補面積清冊。縣財政局要根據省規定的補貼標準和農林部門提供的直補面積清冊,制定全縣直補實施方案,報縣政府審批。直補方案確定后,上報市政府審批備案。根據市政府要求,全市糧食直補實施方案審核批復工作于6月10日前結束。我縣必須在此之前完成直補方案。縣農林局、財政局要加強對各地糧食直補方案制定的指導,全面深入了解工作進展情況,確定我縣方案按時報市。

(二)采取簡便易行辦法,確保糧食直補資金兌現到戶。要明確補貼政策。農戶承包地流轉給他人耕種的,原則上實行補貼隨稅走,誰繳納農業稅,補貼就給誰。要區別不同情況明確兌付辦法。為減少工作成本和方便農民,可以將糧食直補資金直接抵繳當年農業稅及附加。在兌付過程中,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將糧食直補資金抵扣其他款項。糧食直補資金兌現工作時間緊、工作量大,各地一定要認真做好組織工作,確保直補資金全部及時兌現到戶。在具體操作中,要以方便農民為主,因地制宜,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

(三)實行專款專用,嚴格管理直補資金。糧食直補資金要實行專戶管理、專款專用。各鎮要設立“糧食直補資金專戶”,實行專戶管理,封閉運行,專款專用。并認真執行上級對直補資金制定的管理辦法。在資金管理上要堅決做到“四個不準”,即不準變更補貼標準,不準截留、擠占、挪用補貼資金,不準借發放補貼之機搭車扣款,不準弄虛作假。

四、精心組織,切實加強對糧食直補工作的領導

對種糧農民實行糧食生產直接補貼,是適應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新形勢的需要,是切實提高種糧效益,增加農民收入,保護農民利益的重大舉措,也是深化農村稅費改革、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嘗試和探索。各地、各部門要從講政治、顧大局的高度,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充分認識做好糧食直補工作的重要性,切實履行職責,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各項關鍵措施的落實,確保取得實效。

(一)加強對糧食直接補貼工作的組織領導。糧食直補工作政策性強、工作量大,是當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一件大事。各地、各部門一定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組織領導。主要領導要親自過問,分管領導要親自抓,財政、農林等有關部門要抽調專門人員成立專門的工作小組,具體負責直補實施方案的制定,處理直補工作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問題。

(二)實行嚴格的工作責任制。糧食直接補貼工作,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要確保省補資金全額用于糧食直補,并按水稻面積每畝20元補貼到農民。同時要建立部門責任制,農林部門負責補貼面積的核實,督促各鎮處理補貼面積核查中可能出現的矛盾和糾紛。財政部門要切實加強資金的專戶管理工作,指導、幫助和監督鎮財政所采取簡單易行、方便農民的辦法,將直補資金直接兌現到農戶,嚴防資金被截留、挪用。

(三)建立直補工作進展情況報告制度。為及時了解直補工作進展情況,要加強對這項工作的監督。國務院要求各省每周將直補資金落實情況向財政部報告一次,市里也要求各(市)、區從5月20日至6月底,每周向市有關部門報告一次直補工作進展情況。為此,我縣也要相應建立直補工作進展情況報告制度。各鎮每周向縣財政局和稅改辦報告一次直補工作進展情況。縣向市的匯報由縣財政局具體負責。

(四)加強對糧食直補政策落實情況的督查。縣農林、財政、稅改辦等部門要認真調查研究,加強聯系與溝通,總結經驗和教訓,保障糧食直補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農民手中。要組織各鎮在7月份對直補工作實施情況進行一次全面檢查。準備迎接8月份省、市的抽查。各地、各部門要結合農民的來信來訪,開展重點督查,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認真核實,及時處理。對嚴重違反政策的,要按有關規定追究責任,嚴肅處理。

同志們,做好糧食直接補貼工作責任重大,時間緊迫,意義深遠。我們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統一思想,堅定信念,精心組織,真抓實干,為促進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