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系統學習班領導講話
時間:2022-11-24 04:12:00
導語:糧食系統學習班領導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年,我縣糧食系統乘全市全面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東風,從各企業實際出發,因企制宜、一企一策、分類指導,采取“兩置換,一保障”的辦法,全面完成了糧油加工企業的改制;千方百計籌集資金,采用“一保留,一置換,一保障”的辦法,一次性全部置換了糧食購銷企業職工的國有身份;撤銷了八個糧食購銷站;一次性安置了離退休職工和遺屬和有關遺留人員;返聘部分員工在保留的一庫一公司繼續從事糧食流通工作;收購小麥523.4萬斤;縣局認真學習和宣傳《糧食流通管理條例》,轉變行政職能。現簡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現有國有獨立核算的糧食企業三戶,即兩戶收儲企業:“甘肅省兩當縣糧食收儲公司”、“兩當縣糧食儲備庫”;一戶經營性企業:“兩當縣糧油綜合經營公司”。現有在冊職工151人,離退休人員40人,有初級專業技術職稱的35人,占職工總數的23.2%,中專以上文化程度的職工有108人,占職工總數的71.5%,從年齡結構上看55歲以上13人,占職工總數的8.6%,45歲以上的有65人占職工總數的43.1%;35歲以下的有15人占職工總數的9.9%。截止10月底當年虧損53萬元,其中:2004年12月前虧損446萬元。
二、開展的幾項主要工作
(一)、采用“一保留、一置換、一保障”的辦法積極推進購銷企業的改革
2004年初中央一號文件明確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后,我們多次召開職工會議學習并先后轉發了《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意見》、國家五部委《關于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及有關配套改革文件,要求全體職工明確再不可能等靠要、再不可能吃政策飯,而是要吃市場飯。并采取了下列措施:
召開糧食系統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職工代表大會。在會議上修改了章程,撤銷了原糧食收儲站,成立了購銷站,全方位改革了企業經營體制,出臺了新的管理辦法,明確各購銷站必須自購自銷、自負盈虧。在改革初期進行扶持幫助,一年內,各站自掙自發一月工資,公司補助一月,只補6個月。從而把基層企業真正推向了市場,在職工思想深處產生了只有改革才有希望的觸動。
同時,把握縣上國企改革的大形勢和基層企業的思想動態,出臺了關于申請進行“一置換,一保障”改革試點的政策。誰第一個申請,就列誰。要求必須是百分之百的職工書面申請,缺一個都不能列入改革。政策宣布的當天下午,就有百分之五十的基層站申請試點。
為取得改革的經驗,加快推進全縣糧食企業改革的步伐,有計劃、有步伐、有秩序地完成企業改制任務,結合我縣糧食企業的實際情況,考慮到此項改革關系到職工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強,涉及面廣,經局務擴大會議討論決定將第一個申請要求改制的糧食購銷企業(魚池糧食購銷站)列為改制試點單位。縣局組成8人工作組進駐企業,歷時兩個月開展了清產核資、工齡界定、帳務清理移交、資產移交、制定方案、企業重組等工作,請政府分管縣長和縣國企改革領導成員組成單位參加了兌現大會,當場按程序辦理了有關手續。并組織其它企業全體職工參加了大會,還進行了改還是維持自購自銷、自負盈虧體制等待全省統一改革的民意測驗。測驗結果是百分之九十的職工要求立即改制,特別是在機關工作的企業老職工強烈要求先改。結合試點經驗,在企業領導層和全體職工會上討論了《兩當縣糧食購銷企業改制方案》和《兩當縣糧食購銷企業改制職工安置標準》。
為此,縣局決定,基層企業是否改制完全由各企業自行決定。局里不派工作組不要求不參與,只接受審批方案、資產移交、協調補助改制資金、監督兌現。各企業若有一名職工反對,方案就不批。
及時印發了《兩當縣糧食購銷企業改制職工安置標準》:
1、試點單位標準:參考縣內已改制企業的最高標準:1000元/工齡年。
2、非試點單位計算標準:以改制兌現月為截止時間,期間每推遲一月,在試點單位標準1000元的基礎上遞減30元:計算公式為:非試點單位標準=試點單位標準1000元-【30元×(改制兌現月-糧食購銷企業改制試點兌現月)】。
3、遺屬:
一次性生活補貼計算公式:月補貼標準×計發月。除子女外,計發月計算到70周歲,最多不超過120個月。所有遺屬計發月不足24個月的,均按24個月計發。
4、離退休職工:
一次性醫藥費補助計算公式:退休時工齡年數×100元/工齡年數。
先后用了四個月的時間,通過流動資產變現、應收帳款回收、經營利潤等方法籌集資金300多萬元,對條件成熟的政策性企業,采取“一保留、一置換、一保障”的改革方式,即:固定資產(包括糧食)保留國有,職工身份全員置換,職工全部進入社會保障范圍。讓企業真正成為市場競爭的主體,通過置換職工身份,解除企業對職工的無限責任,讓職工進入市場自主擇業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勞動就業體制,通過落實職工養老、失業等保障政策,使所有職工進入社會保障體系,解除職工后顧之憂。現兩戶糧食購銷企業全部改制結束。
(二)、全面完成了工業企業的改革
兩當縣面粉廠始建于一九六六年,原有職工8人,職工共計166.5個工齡年。經職工大會討論通過,于2005年3月15日上報《兩當縣面粉廠改革實施方案》的請示,兩當縣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以兩企改組字(2005)2號文件批復,同意原國有企業兩當縣面粉廠以企業產權整體出讓為主要形式改制為非國有企業。改制后的企業名稱為:“田源面粉有限責任公司”,組織機構由受讓人依照《公司法》確定,法人代表堅持誰受讓誰出任的原則。通過“兩置換一保障”,使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照章納稅的法人實體。現受讓人(面粉廠原法人代表)為王斌。
(三)、引導企業改變收購方法,開展形勢下的糧食收購工作
做好夏糧收購,確保農民增產增收是今年糧食收購工作中的重點。一是下發了關于做好夏糧工作的通知;二是縣局領導分別帶領工作組深入企業、農戶安排督促夏糧收購工作;三是認真貫徹落實市糧食局的安排部署使夏糧收購工作有準備、有打算、有措施、有落實。
在收購中要求國有糧食企業,帶頭執行國家和省上有關規范糧食流通的政策。充分發揮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主渠道作用,利用倉儲設施、收購網點、人員經驗等方面的優勢,面向市場,改善服務,堅持優質優價和“購得進,銷得出”原則基礎。大力開展誠信經營,有效的促進了夏糧收購工作的順利開展。截止10月底收購小麥523.4萬斤。
(四)、認真鉆研《糧食流通管理條例》,積極轉變職能
一年來,認真組織職工學習、貫徹執行《糧食流通管理條例》、《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甘肅省糧食收購資格審核管理暫行辦法》和《甘肅省糧食市場監督檢查暫行辦法》等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及政策,兩次參加省局的法制學習班,使全體行政人員從以往的管理國有糧食企業向管理全社會糧食企業轉變,加強宏觀調控、行業指導和服務的職能。向各級領導和糧油經營戶散發了《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單行本150份,在縣廣播電視臺設立糧食劇場,特約播放電視劇,連續一個月宣傳播放《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基本上使社會各界人人皆知,家喻戶曉,一方面讓大家知道了國家在新形勢下的糧食政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們依法管理糧食市場。
三、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非購銷企業資產少且變現難,缺乏改制資金,改革難以推進。“兩當縣糧油綜合經營公司”現有在冊職工44人,原劃分的20多萬元資產多屬經營門店,在縣上城市建設中大都無償拆除,經營無積累。該公司很多職工多次到縣局要求改制給他們兌現工齡補償費、補繳養老金。這40多名職工的身份界定、工齡核算、帳務清理以進行完畢。經計算,需工齡補償費85萬元,補繳養老金28萬元,應籌改制成本113萬元。我們準備用省上的企改補助資金、再變現一部分購銷企業的資產來安置44名職工,后注銷該公司。從而全面完成糧食企業國有職工的身份置換和安置。
(二)、企業重組仍需探索。保留國有或控股,還是沒有走出老路;完全改變產權,無人無力購買。建議市局在全面推進改制前組織各縣去外地學習取經,以利于改革中利用現有資產重組新型糧食企業。
(三)、資產處置變現難。糧食企業的設施具其行業的特殊性,建設成本高,處理變現貶值損失太大。
(四)、糧食購銷市場化后,購銷市場疲軟,經營效益普遍下滑。我縣改制后的一年時間里,凡是經營糧食的個體戶基本是賠本。原來的一些經營大戶都改了行,沒有一戶租借國家倉庫。
(五)、隨著糧食局的職能轉變,工作重心的轉移,很少的行政人員無力承擔《糧食流通管理條例》賦予的執法、統計、管理全社會糧食流通的職能,建議市局和省局協調解決增加行政編制。
(六)、協調建立市縣糧食儲備,以確保實施糧食緊急預案有物資作保證。
四、今后工作的打算
乘全省全面推進糧食企業改革的東風,抓住機遇,重點作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全面完成“兩當縣糧油綜合經營公司”44名職工的身份置換和安置。
(二)、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后,結合改革后的實際情況,組建兩戶國有控股的糧食企業。改變我縣糧食購銷企業點多面廣、經營分散的問題,按照政企分開的原則,積極推進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組建兩戶國有控股的糧食購銷企業,保留原“兩當縣糧食儲備庫”,主要承擔各級儲備糧的儲備和代儲;撤銷原“甘肅省兩當縣糧食收儲公司”,組建“兩當縣糧食購銷有限責任公司”,利用糧食產區鄉鎮的倉儲設施,進行資產運營和糧食經營,創新經營形式,重點突破資源開發和招商引資。新成立的企業徹底和糧食局脫鉤。人員實行合同制和聘用制,重新簽訂勞動用工合同,實行管理人員聘任制;員工競爭上崗制,收入分配效益工資制;督促改制企業引入競爭機制,制定崗位責任制和內部考核管理辦法,健全完善企業員工的績效考評考核機制;全面加強企業管理,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和經營管理機制;推進企業經營機制轉換和管理體制創新,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和抵御風險能力。
(三)、繼續認真學習《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增強縣糧食行政管理人員依法行政、依法管糧的觀念,全面提高糧食行政執法能力和水平。努力爭取增加糧食局的行政編制,加強對糧食市場的監測和預警,做好全社會糧食流通統計工作,加強糧食市場管理,把好糧食收購準入關,加強糧食質量監管,依法規范糧食經營行為。
以上匯報如有不妥,請指正。
- 上一篇:縣干部監督工作會議領導講話
- 下一篇:論述查證賬外資金的審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