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紀念七·一建黨8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時間:2022-09-25 08:49:00

導語:在紀念七·一建黨8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紀念七·一建黨8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同志們:

今天,我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歡聚一堂,隆重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85周年。待會,我們還將舉行新黨員入黨宣誓儀式及“我與黨章”演講比賽。借此機會,我謹代表鎮黨委向今天到場的全體黨員干部表示節日的問候,并通過你們向辛勤工作在各個崗位上的全鎮黨員表示崇高的敬意!祝大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萬事如意!

下面,我講三方面內容:

一、中國共產黨建黨85周年來的光輝歷程

我們回顧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不得不提到以下幾個重要時刻:

㈠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翻開了中國歷史新篇章。1921年7月23日,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會議代表有李達、李漢俊、等12人,代表著全國53名黨員,會議歷時10天,由于受到上海法租界的注意,最后一天的會議在浙江南湖游船上召開。這次大會確定了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規定了黨的目標是“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政權”、“消滅階級”、“消滅剝削”。這也標志著飽受苦難的中國走上了一條解放復興之路,開始了一場翻天覆地的社會變革。從此,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浴血奮戰、前赴后繼,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新中國;從此,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披荊斬棘、勵精圖治,用短短幾十年時間建起了一個步入小康,初步繁榮昌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廈。

㈡思想的形成讓中國有了適合本國國情的科學指導思想。思想是以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特別是在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中國共產黨內盛行的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圣化的錯誤侵向的斗爭中,依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對中國長期革命實踐中的一系列獨創性經驗作了理論概括而形成起來的,是隨著實踐的發展而向前發展的。這也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開端,它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適合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理論和經驗總結。

㈢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反映了黨對社會主義再認識取得科學成果。全黨集中精力開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經歷過“”和撥亂反正以后,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開始的。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大無畏的革命膽略和審慎的科學態度,果斷地在改革開放中推進現代化建設。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產生了以鄧小平命名的偉大理論——鄧小平理論。鄧小平在把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過程中,開始摸索著走一條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路,同時對于中國“為什么要發展”、“什么叫發展”、“怎么樣發展”等問題,也以實踐為基礎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改革開放近30年,中國大地舊貌換新顏,發生了質的飛躍,今天的中國,國力更強大,人民更幸福,前途更輝煌!

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新世紀中國的發展指明了繼續前進的方向。以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毫不動搖的堅持鄧小平理論,在科學判斷黨的歷史方位,敏銳洞察世界大勢,正確認識中國國情,深刻分析我們黨所處環境和黨的隊伍狀況發生重大變化的基礎上,根據我們黨新時期新階段的歷史任務和實踐需要形成的。它為新的改革發展實踐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時代特點的新觀點新思想,引導我們在一次又一次的發展浪潮中取得勝利。

㈤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實現了黨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導思想上的與時俱進。以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在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實踐以及在此過程中積累的豐富經驗的基礎上,提煉并精辟概括出了以“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主要內容,以“實現又快又好的發展”為實質的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的提出,表明我們黨在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不僅對“為什么要發展”加深了認識,而且對于“什么叫發展”、“怎么樣發展”的問題也深化了認識,我黨的理論認識又一次實現了歷史飛躍。

二、我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所取得的成績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五年來,我鎮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進展。五年來,我鎮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始終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以“深化工業強鎮戰略,鞏固農業基礎地位,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構建平安和諧社會”為發展方針,解放思想,勇于創新,狠抓落實,形成了鎮域經濟平穩增長,城鎮面貌顯著改善,社會事業協調發展,人民生活穩步提高,“平安墻頭”順利創建的良好局面。

五年來,堅持突出工業主體地位,工業經濟躍上新臺階。共培育規模以上企業17家,新辦企業86家,至2005年底工業企業總數達140余家;形成了3家實力型企業、3家潛力型企業和23家規模企業的梯隊格局。這五年,我鎮累計完成技改投入3億元,引進項目22個,實際利用外資276萬美元,內資9000萬元。工業總產值更是以年12%的幅度遞增,至2005年底實現工業總產值15.5億元,工業稅收從2001年的10.6億元快速增長到2005年的2200萬元。在這五年里,還相繼建成了墻頭工業集聚區和七里亭工業集聚區,占地面積100余畝,搭建了招商引資的良好平臺。

五年來,堅持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農業經濟穩重有升。基本形成千畝綠色農產品開發基地、千畝大棚草莓基地、千畝雷竹基地和萬畝灘涂養殖基地,提高了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成功引進特種果蔬、林蛙養殖、鴨蛋加工、竹根雕等四家農業企業,打響了墻頭特色農業品牌。五年來,組建了“海妹子”禽蛋專業合作社和宏森源瓜果生產專業合作社等多家專業合作社,農民收入穩步提高。2005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8億元,比2001年增長23%。

五年來,堅持改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基礎設施投入明顯加大。投入資金900余萬元完成亭溪小流域治理一期、二期治理和下新塘、湖萊港、黃溪東塘和洋北海塘等除險加固工程,擴容洋北、桃灣水庫,受益面積1000余畝。斥資3000余萬元完成全鎮23個行政村的村村通公路工程,完成亭白公路改造。五年共完成綠化面積28萬平方米,2004年在全縣率先完成垃圾集中清運和消滅露天糞坑兩個100%目標,同年全鎮各村全部實現垃圾袋裝化處理。

五年來,堅持發展社會各項事業,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投入資金700余萬元,新建墻頭中小學教學樓、學生宿舍食堂、改建鎮中心幼兒園,科學調整教育布局,形成了“中學、小學、幼兒園、成校”一體化的教育中心。在這五年里,計劃生育成效顯著,各項指標均居縣先進水平。村村建立社區衛生服務站,規范率95%。弱勢群體救助工作得到加強,投資120余萬元建成鎮敬老院,入住五保、孤寡老人近70人。低保戶占全鎮總人口數的1.64。

五年來,堅持加強綜合治理,全力保持社會穩定。相繼出臺突發性群體事件處理預案、黨政領導信訪接待日等一系列社會矛盾糾紛查處、化解制度,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突發性群體實踐,未發生重大群體性越級上訪事件。相繼成立、完善了標準化調解委員會、民主法制村、鎮綜治中心和鎮交通管理服務站等一大批綜治工作平臺,有效地維護了基層穩定。

五年來,堅持加強黨的建設,不斷實農村基層組織。始終堅持“黨委抓班長、班長抓班子、班子帶隊伍、隊伍促發展、發展見成效”的黨建工思路,全面落實村黨支部“兩推一選”和村民委員會“公推直選”制度,依章依法高質量完成了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五年累計爭取和投入黨建經費50余萬元,實現了村黨支部有活動室、電腦設備、桌椅、學習書籍的“四有”目標。不斷加大農村黨員和后備干部的培養力度,共發展新黨員75人,建立了53名村級后備干部人才庫。

三、下步工作要求

同志們,今年是落實縣委“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本屆黨委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對我鎮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全體黨員干部一定要率先垂范,繼續任勞任怨、盡心竭力的做好下階段工作。

㈠以“象山精神”統一全鎮思想,把“走在前列”落到實處。“象山精神”的表述用語為“海納百川,勇立潮頭”,這集中而凝煉地體現了象山和象山人的人文特征,生動地展示了象山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態勢。全鎮黨員必須自覺站在時代的前列,牢固樹立并不斷增強時代意識,努力踐行象山精神,爭做改革的排頭兵、發展的促進派。要不斷改進工作作風,保持“包容、大度、開明、開放”的心態;要不斷陶冶情操,發揮“敢闖敢冒、開拓創新、奮勇爭先”的精神品格;要腳踏實地辛勤工作,拿出“引進、吸納、協作、融合”的行動,帶領全鎮人民推動全鎮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構建和諧社會。

㈡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工作全局,實現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在長期的改革發展的實踐過程中,我們越發深刻地認識到科學發展觀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加快推進現代化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我們在發展鎮域經濟的同時,高度重視社會事業發展。通過實施農民健康工程、二次改水工程、擴大農村社會保障面等措施,讓公共服務更多更好地深入各村,惠及百姓;通過舉辦各類轉崗、就業培訓,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和就業創新能力,培育新型農民,拓寬農民致富渠道;通過實施“科教興鎮”戰略,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和科普工作;通過堅持從嚴治黨,培養一批“敢負責、善管理、作風正”的農村干部隊伍,切實改進黨員干部工作作風。

㈢以象山港大橋建設為發展契機,全力推進新農村建設。象山港大橋開始于寧波繞城高速公路云龍互通立交,經鄞州區,跨象山港灣后進入象山縣,止于我鎮戴港自然村。這將使我鎮從一個寧波的交通末梢變為連接浙江沿海縣市的交通樞紐重要站點之一,對于我鎮來說這是一個歷史性機遇,我們一定用好用足大橋建設給墻頭帶來的強大輻射效應,全面推進我鎮新農村建設。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著力推進農業產業基地建設。在全力打造千畝農產品開發基地、千畝草莓基地、千畝雷竹基地和萬畝養殖基地的同時,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社,打響“綠色生態環保”品牌,提高我鎮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提升墻頭農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增加農民收入。按照“因村而異、挖掘特色、以點帶面、合力推進”的總體思路,以墻頭、舫前、方家岙、黃溪和大溪蔣等五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村為龍頭,帶動全鎮各村走特色發展道路,把握大橋建設為我鎮形成的“窗口”形象機遇,爭取多方支持,不拘一格、不遺余力發展村級經濟;全面推進示范整治工程,形成“167”基本結構,即1個省級全面小康示范村,6個市級園林式村莊,7個縣級環境整治村。

同志們,歷史已經翻開全新的一頁,讓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為把我鎮早日建成現代化生態型濱海小城鎮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