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時間:2022-11-29 06:07:00
導語: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話題·學習十七大精神
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我們必須適應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那么,我黨歷史上是怎樣順應各族人民的新期待的?黨的十七大報告對人民的新期待有哪些具體表述?當前我國人民的新期待主要有哪些?順應人民新期待對我黨自身建設提出了怎樣的要求?請看專家學者們的解讀——
特邀嘉賓
許耀桐(國家行政學院科研部主任、教授)蔡霞(中共中央黨校黨建部教授)
陳少峰(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方栓喜(中國【海南】改革研究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順應我國各族人民的新期待,努力把人民的利益實現好、發展好、維護好,是我黨執政以來一以貫之的一個基本出發點
主持人:近日,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了“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的重要論斷,那么,如何從黨的歷史上來認識和理解這一重要論斷?
蔡霞:順應我國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努力把人民的利益實現好、發展好、維護好,這是十七大報告的一個基點,更是我黨自創立以來特別是執政50多年來一以貫之的一個基本出發點。我們黨的全部歷史表明,無論是在革命戰爭時期,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我黨都始終自覺順應人民的利益期待,為人民的利益而不懈奮斗。民主革命時期,我黨經過28年的浴血奮戰,帶領各族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壓迫,建立了新中國,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大解放,為當代中國一切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新中國成立后,為順應全國人民擺脫貧困,走向富強的期待,我黨繼續著新的“偉大長征”,致力于為建設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但由于各種復雜原因,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在取得成就的同時,也遇到很大的曲折,實踐證明,計劃經濟模式的社會主義難以真正使中華民族強盛起來。20世紀70年代末期,“振興中華”成為全國各族人民的一大心愿和期待,為順應人民的這一期待,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毅然作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梢哉f,改革開放是決定社會主義和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關鍵抉擇。改革開放29年來,我黨始終把順應人民的期望作為制定改革政策,實行改革舉措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力求做到使改革政策合民情、順民心,使改革成果為人民共享。
許耀桐:從歷史上看,我黨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并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奮斗的政黨,總是堅定地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善于傾聽著來自人民群眾的呼喚,通過提出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集中反映民情、民氣、民心、民意,為民解憂愁,為民謀福祉,為民建基業。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就是這樣一個凝聚全體人民意志的盛會;大會上所作的報告,回答的都是老百姓殷切期盼,都是貼近老百姓的事情。
■十七大報告中關涉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部分中的許多新觀點、新思路,鮮明地體現了我黨唱出了人民群眾的政治心聲
主持人:從歷史上看,人民群眾的期待包涵了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那么,就政治方面來說,十七大報告涉及人民群眾政治新期待的內容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許耀桐:黨的十七大報告中關涉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部分,所包含的眾多新觀點和新思路,鮮明地體現了我黨唱出了人民群眾的政治心聲。具體來說:
一是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的新命題。它前所未有地把人民民主視為社會主義的珍貴生命,賦予社會主義民主以生機活力。倘若缺失了民主,鮮活的社會主義生命之花就會枯萎、凋謝。因此,一切珍惜社會主義稱號的人們,一切為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的人們,都要像愛護生命一樣愛護民主,不遺余力地推進民主政治的發展。
二是明確提出“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鄙鐣髁x之所以要發展人民民主,擴大人民民主,就是為了實現人民的民主權利,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推進人民民主建設,任重道遠、意義非凡,只有把人民民主建設好了,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才會徹底清除封建遺毒,使我國的政治體制和政治生活真正發生歷史性巨變。
三是把民主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緊密聯系起來,提出“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以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為目標”。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能離開政治體制改革。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從人民的意愿出發,滿足人民的根本要求。
四是概括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內容和基本方略。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內容就是“四民主”和“四權”,即“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開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方略包括:支持人民代表大會依法履行職能,善于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支持人民政協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履行職能,推進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制度建設,提高參政議政實效,等等。
五是明確提出了“對干部實行民主監督,是人民當家作主最有效、最廣泛的途徑,必須作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礎性工程重點推進?!币凑杖罕姽J的原則選拔干部,保證我們黨的各級干部都能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利益。這項工作確實是一項重點工程,是老百姓最為關注的基礎工程。
■在文化領域,要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就需要關注百姓不同層次的需求,包括基本權益保障和豐富生活、欣賞精品等各個層面
主持人:當前,在文化領域我國人民有哪些新期待呢?
陳少峰:“文化大繁榮大發展”,這是在文化領域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的基本戰略。一個社會的精神文化生活,有與時俱進的要求,有不同層次的需求。我把文化分為三個層面,即核心層、中間層和表層。所謂核心層的文化,主要是指歷史文化中延續性強的內容,如道德、宗教、語言、習俗、部分思維方法等;所謂中間層是指歷史上每經過一段時間發生部分內容較大變化的文化,如法律、文學藝術和生活方式等;所謂表層文化,是指和社會發展和生活水平密切相關,以生活時尚、娛樂為主的文化。人們對于不同層次的文化都有需求,深層文化和中間層文化更加要求一致性,而表層文化則需要豐富多彩。顯然,一個社會中不同的人群,根據他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養的不同,其所期待的具體文化內容也有差別。我把它區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基本文化權利保障層次,二是豐富的文化娛樂層次,三是精品的創造與欣賞的層次。
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著力豐富農村、偏遠地區、進城務工人員的精神文化生活”;“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梢哉f,文化領域要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就需要關注百姓不同層次的需求,包括基本權益保障和豐富生活、欣賞精品等各個層面。順應不同的需求層次,需要開展不同層面的創造與創新的工作。為此,要打破把“百花齊放”理解為同一種香花一百株的誤區。我們要滿足不同層次的文化生活需求,是需要千百種多姿多彩的可觀、可嗅、可感、可樂的鮮花。
■滿足人民對公共服務的新期待,要把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作為新階段社會政策的重點
主持人: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可以說,這為滿足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指明了一個方向。那么,解決民生問題的具體目標是什么呢?
方栓喜:對于解決民生問題的具體目標,十七大報告中作了明確表述:“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這個具體目標反映了人民群眾的新期待。當前要滿足新形勢下人民群眾的新需求和新期待,應從新階段社會建設中的新矛盾、新課題出發,把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作為社會政策的重點。
當前,廣大社會成員日益增長的公共需求同基本公共服務不到位之間的矛盾,成為新階段民生問題突出的矛盾。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作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沒有變,但是這一矛盾的具體表現形式發生了階段性的變化。近幾年,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大社會成員在一般的衣食等生存資料方面已經得到比較充分的滿足。但另一方面,廣大社會成員在基礎教育、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公共就業服務、基本社會保障、基本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公共需求在快速增長。由于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能力沒有相應跟上,使得我國在經濟快速增長的情況下,民生問題相對突出,公共服務產品供給跟不上人民的需要。
從我國的現實情況看,我國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的供給問題,又主要表現在基本公共服務的非均等化上。比如,城市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相對完善,但農村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相當不健全。再比如,發達地區的基本公共服務,不僅比較健全,而且供給水平比較高,但落后地區的基本公共服務相對來說,不但體系欠缺,而且供給水平也較低。因此,解決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的問題,主要的矛盾在于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自覺順應人民的期待,最根本的是堅持黨的思想路線,不斷解放思想,破除教條主義
主持人:順應人民新期待這一課題,對我黨提出了哪些具體要求?
蔡霞:我黨要自覺順應人民的新期待,應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最根本的是堅持黨的思想路線,不斷解放思想,破除教條主義?!白杂X順應”的前提是要能夠準確把握什么是人民的期待。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堅持反對教條主義,不斷解放思想,努力實現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當前,我們要順應人民的新期待,仍然需要我們黨在社會主義問題上進一步解放思想,從規律和本質的高度去深入認識當前的階段性特征,用改革創新來化解發展前進中的新矛盾、新問題。其二,最重要的是提出和堅持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我們黨要很好地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需要深入實際,充分把握情況的變化,提出合民心、順民意的方針、政策。例如,我們黨提出改革開放的基本政策,就很好地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須長期堅持。鄧小平指出:“誰要改變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老百姓不答應,誰就會被打倒。”當前,我黨要自覺順應人民的新期待,最重要的是在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前提下,根據情況的變化,適時調整和完善改革政策,以努力解決發展過程中的各種矛盾,更好地做到改革成果為人民共享。其三,最關鍵的是以改革和創新的精神推進黨的建設。我們黨內存在的一些消極現象,人民群眾對我們黨的不滿意之處,相當程度上是黨的建設與新形勢新任務不相適應的表現,這就需要我們黨勇于正視這些問題,積極推進黨的自身建設,并通過改革創新來創建黨的建設新體制、機制,從而為我黨順應人民的新期待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