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地區流動黨員問題的調查與思考

時間:2022-12-07 03:58:00

導語:貧困地區流動黨員問題的調查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貧困地區流動黨員問題的調查與思考

加強對流動黨員隊伍的管理工作,是認真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政治要求的大事,也是在實施“云嶺先鋒”工程活動中,真正做到哪里有黨的組織,哪里就有黨員活動,哪里有黨員,黨組織的管理就拓展到哪里的具體體現。流動黨員管理工作不是一省、一市、一縣的事,而是全國各級黨組織都應承擔的組織責任。對流動黨員教育有方、管理有法、引領有道,不僅能調動廣大流動黨員為我們從事的偉大事業增磚添瓦的積極性、主動性,而且便于他們隨時隨地都能充分展示出黨員的先進性,從而更好地影響和帶領身邊群眾走正道、干正事、促穩定、謀發展。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特別是貧困地區農村外出務工經商人員中,黨員人數逐年上升。黨員外出增多所帶來的一些問題可以這樣概括:

國家政策搞活市場,

務工經商離別故鄉。

黨員去向組織不詳,

支部活動很難正常。

年輕黨員外出務工,

老弱病殘在家守房。

預備黨員無法轉正,

妥處“三不”已是經常。

外出務工寢食難安,

黨員身份逐漸淡忘。

重大決定難以作出,

換屆選舉人難到場。

結對幫扶責任難定,

危難險急缺少脊梁。

發展黨員難找對象,

村黨組織后繼斷檔。

流動黨員管理不好,

基層組織實難安恙。

此種現象,是貧困地區黨員外出務工經商后形成的實際狀況。它不但單方面形成流動黨員管理問題,而且給農村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提出了新的研究課題。因此,對流動黨員的管理途徑無疑也要做到與時俱進。找準流動黨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努力探索和尋找一條切合實際的對流動黨員進行管理的新途徑,實在是時不我待、迫在眉睫。

當前,流動黨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集中表現為:一是黨員政治思想素質不高,認為外出務工經商黨不黨員不重要,只要帶上身份證就行,不告而走是普遍現象,所以就造成了黨組織對黨員的去向不清,對黨員在外的情況更無法聯系和掌握;二是黨員外出后,多數黨員不會主動與當地黨組織取得聯系,有少數黨員想找黨組織聯系,但很難找到。多數地方(不論工廠或城市)沒有黨組織特別是黨支部的牌子,只有行政單位的牌子,黨員投靠無門;三是少數個別黨員即使找到了黨組織,也是充其量接轉一下黨員組織關系了事,得不到黨組織起碼的關懷和溫暖,久而久之,疏遠了黨員同黨組織的關系,黨組織的威信在黨員和群眾心目中不及廠長、經理和業主;四是黨員外出務工與一般群眾沒有兩樣,都是靠能力、憑本事,有的還不如一般群眾能找工作,黨員不能用自身的言行影響和帶動其他群眾,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很難得以發揮;五是流動黨員居無定所,游離不定,給管理工作帶來困難。

針對目前的狀況和存在問題,總結過去對流動黨員進行管理的一些好的方法,筆者認為,流動黨員的管理工作應該做到與黨的政策相結合,與流動黨員特別是貧困地區流動黨員的實際相結合。有沒有一套對流動黨員進行管理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是能不能管理好流動黨員的首要條件。而關系到一些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出臺,已經不是一個縣、一個市乃至一個省能夠解決的,非中央或中組部的政策措施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要從以下方面考慮制定相應政策和措施,并使之成為長效機制,全國性的流動黨員管理工作將可能走上科學、規范、實際的軌道,改變目前的狀況,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

第一,加大教育培訓經費投入,加強黨員先進性教育,提高其政治思想素質和務工技能,使之懂得黨的紀律。這個問題似乎是老生常談,但在過去的時期內卻沒能得以落在實處。為什么?關鍵在經費問題上遇到困難。“沒有錢,干事難”。在貧困地方,財政增收困難,支出卻難保起碼的人頭經費,靠地方財政無力解決教育培訓經費,鄉鎮更是捉襟見肘。因此,是否可以考慮從中組部黨費中每年撥出專款,要求省級財政相應劃撥配套專款,按黨組織和黨員數的多少,直接將教育培訓經費投入到縣市級財政或縣市委組織部。這樣,在經費得以保障的前提下,要求鄉鎮黨委作好教育培訓規劃,制定年度目標,充分發揮鄉鎮黨校的作用,把加強黨員先進性教育、提高黨員政治思想覺悟同素質教育工程結合起來,定期對所轄農村黨員進行規范培訓,縣市委組織部門及相關單位加強指導檢查,考核督促,狠抓落實,真正實現提高思想認識、掌握務工技能的雙重實際效果。

第二,縣市級勞動就業部門均應建立流動黨員活動站,并發揮作用。縣市級勞動就業部門要建立由3—5人組成的流動黨員活動站。進入流動黨員活動站工作的,必須是對黨的事業忠誠、責任心強、涵養好的同志,才能耐心細致地做好到來的流動黨員方方面面的具體工作。流動黨員活動站不但對到來的流動黨員進行相關情況的了解登記,掌握其務工技能,而且要根據黨員務工地點,本著就近的原則,介紹他們應到哪個黨支部,該黨支部在接到活動站的相關介紹及黨員所持組織關系介紹信,接納流動黨員。流動黨員活動站的另一職能,也是核心職能,是廣泛收集當地各用工單位相關信息,根據掌握的流動黨員各自的情況,為流動黨員務工經商提供信息咨詢服務,幫助尋找適合個人技能的用工單位,使他們能在短期內各得其所,做到對部分勞動力人才的合理支配,達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目的。

第三,可探索建立流動黨員務工優先、經商優惠的政策機制。黨員務工優先、經商優惠,乍一聽一想,似乎與《黨章》規定的黨員條件相背離,與平常要求黨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相矛盾,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如果黨組織不關心愛護自己的黨員,不了解黨員的困難并最大限度地幫助解決和克服,那么,黨組織的號召力、凝聚力、戰斗力又怎么能體現,誰來體現?所以,有流動黨員的地方,當地流動黨員活動站和所在黨組織,要積極主動負責地與用工單位聯系,同等條件下實行黨員務工優先,用工單位要在同一用工條件、職位上首先考慮安排務工黨員工作(外資、中資和其他管理階層需用人員除外),盡量達到用工單位滿意,務工黨員滿意;經商辦實體的,有關單位在工商管理、稅收等方面,一定時期內是否可以實行減免等優惠政策。這樣,一方面關心了務工經商黨員,充分體現黨組織的責任感,提高黨組織的威信,避免了黨員務工的盲目性,另一方面更激發出黨員對黨組織的信任感,增強作為一名黨員的自豪感,發揮好務工經商人員中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影響身邊群眾。

第四,可考慮建立外出務工特別是西部貧困地區外出務工困難黨員實行社會救助機制。經費來源由省級財政或民政部門劃撥專款直接到縣市級流動黨員活動站,只對外出務工黨員專款專用。可以規定,外出務工黨員和其他暫時沒有找到工作的困難黨員(比如畢業生黨員),生活嚴重困難的,由民政等有關部門的社會救助機構,根據情況,解決一定的生活補助予以實行短期救助,在找到工作的當月隨即取消,超過期限還未找到工作的,同樣取消,增加黨員尋找工作的時間緊迫感。這樣,使他們充分感到黨組織實實在在的關心和溫暖,達到積極主動地與當地黨員活動站取得聯系的目的。

第五,可考慮適時開展對外出務工黨員困難家庭進行慰問活動。在農村,由于家庭沒有經濟來源,黨員才外出務工。有的黨員家庭,因為年輕的外出務工,家里只剩下老人,甚至是體弱病殘的老人,所以生活上、勞動上就更顯困難。在每年“七一”和春節期間的慰問貧困黨員工作中,把該類家庭也納入慰問范圍,慰問標準與其他慰問對象一樣,既可以安撫外出務工黨員對家庭的牽掛之心,安心在外面干工作、求發展,也給周圍群眾帶來無盡的正面影響。

第六,可探索實行流動黨員亮牌務工制度。由縣市級流動黨員活動站統一制作“務工黨員”徽章或“務工黨員證”,黨員外出時,在原籍縣市級黨員活動站登記領取,務工期間佩戴,亮明身份,接受組織和群眾監督。

聯系和管理是整個工作的最終落腳點。有了上述各種成型的政策措施,那么,流動黨員管理工作中的諸多存在問題將得到解決。首先,不管黨員走向何方,必須持有“兩信”,即《黨員組織關系介紹信》、《外出務工黨員介紹信》(先由原籍縣市級流動黨員活動站出具,以后類推),“一證”,即《流動黨員活動證》(由原籍縣市級黨員活動站發放)。《黨員組織關系介紹信》交所去黨組織,《外出務工黨員介紹信》交流動黨員活動站登記保存,《流動黨員活動證》交所去黨組織代管,便于對務工黨員在當地務工期間進行考察考核作出鑒定。如果黨員要另擇務工地點,所在地的流動黨員活動站和黨組織同樣出具“兩信”,退還其《流動黨員流動證》,并對務工黨員的去向作明確登記,照此類比。其次,主動相互聯系,強化管理。流動黨員活動站之間,可定期或不定期了解、反饋黨員的情況,如遇選舉、轉正預備黨員、召開黨員大會等需要黨員回鄉參加時,也就方便、迅捷了。黨員在外出務工期間的各種表現的考核評定、黨費收繳、組織生活等問題,則由所掛靠的當地黨組織全權負責,并如實填寫在《流動黨員活動證》上,作為原籍黨組織對黨員外出務工期間的全面情況進行綜合評定的真實依據。

流動黨員的流動和管理可以用下圖示意:

堅持以人為本,關注人的發展是21世紀的發展主題之一。作為黨組織,關心黨員,愛護黨員,幫助困難黨員走出困境,把加入到我們黨內來的每一分子都緊緊凝聚在周圍,教育、引領他們在社會的各階層、各行業、各地域,都能真正體現出黨員的先進性,工作上、生活中充分發揮出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影響和帶動身邊群眾走正道、干正事,于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是大有裨益的。真正營造出“黨在我心中,我在黨懷抱”的良好環境,使黨外優秀分子向往黨組織,努力創造條件加入到黨組織中來,我們黨才能永葆青春與活力,這是我們黨的事業日臻興旺發達的不竭力量源泉所在。只要全國一盤棋,制定切實的政策和措施,形成縝密的流動黨員管理網絡,對流動黨員的管理工作就一定能走上規范、科學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