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基礎工程
時間:2022-02-17 10:59:00
導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基礎工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必須以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為基礎。我們要認真落實全會精神,切實把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作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基礎工程抓緊抓好,確保我們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
把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放到突出地位
擁有鞏固強大的基層組織和自覺奮斗的黨員隊伍,是我們黨從成立之初就區別于世界其他政黨的一大特點,也是我們黨保持生機和活力,克服艱難險阻,不斷走向新勝利的一大優勢。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時期,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抓基層、打基礎的工作,不斷加強基層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同志提出了著名的“支部建在連上”的建黨原則。鄧小平同志提出,“黨的基層組織是黨聯系廣大群眾的基本紐帶”;“工作總是離不開基層”。同志提出,“黨的基層組織的工作和戰斗力,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整體戰斗力的基礎”。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作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戰略任務提到全黨面前。
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隊伍的狀況,直接決定著黨的執政能力的強弱和執政成效的優劣。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隊伍不斷發展壯大,發揮了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黨所處的地位和環境、黨所承擔的任務以及黨的自身都在發生深刻變化,這就給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提出了“能不能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新問題和新挑戰。如果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不能發揮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上級組織和領導機關就會懸空,這是非常危險的。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僅要靠黨的上級組織和領導機關,而且要靠黨的基層組織和廣大黨員。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不但要高度重視上級組織和領導機關,而且要高度重視基層,著力抓好基層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不斷提高黨的基層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最終要靠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團結帶領群眾貫徹落實,黨的各項任務最終要靠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去完成,黨的形象和威信最終要靠基層組織和廣大黨員來建立,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最終要靠基層組織和廣大黨員來體現。人民群眾常常是根據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想什么、說什么、干什么來了解和評價我們黨的。基層黨員干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帶頭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嚴格遵守黨的紀律和國家的法律,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和工作作風,組織、宣傳、教育和服務群眾,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切實做到為民、務實、清廉,群眾就會真心實意地擁護我們黨。如果基層黨員干部的素質和作風不能讓群眾滿意,就會損害黨的形象,降低黨的威信,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難以貫徹落實,甚至會削弱黨的執政基礎,動搖黨的執政地位。前蘇聯、東歐國家的共產黨失去執政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黨的基層組織軟弱渙散,缺乏凝聚力和戰斗力。我們必須認真總結汲取自己和別人的成功經驗與失誤教訓,持之以恒地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不僅在黨的領導層,而且在黨的基層組織和廣大黨員中切實解決好為誰執政、靠誰執政、怎樣執政的問題,使黨的執政方略更加完善、執政體制更加健全、執政方式更加科學、執政基礎更加鞏固。
落實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的根本要求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要使黨的基層組織真正成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組織者、推動者、實踐者,促進廣大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這是對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的根本要求。
真正成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組織者,就是按照時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把握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堅持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黨員、教育群眾,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把人民群眾組織到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建設中來,把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出來。
真正成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推動者,就是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貫徹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路線,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團結帶領人民群眾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真正成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實踐者,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判斷各方面工作的根本標準,始終誠心誠意地為人民謀利益,為人民群眾作出表率、樹立榜樣,為黨和人民建功立業。
把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各項任務真正落實到基層,主要應把握以下四個方面:
提高創造力。基層的生動實踐是黨的創造力的不竭源泉。我國改革發展正處于關鍵時期,挑戰和機遇并存。黨的基層組織和廣大黨員必須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與時俱進地推進工作方式、工作內容的改革創新,創造新的業績,總結新的經驗,使黨的創造活力源源不斷。
增強凝聚力。黨的基層組織真正成為政治核心,廣大黨員真正成為群眾的主心骨和帶頭人,是黨的凝聚力的不竭源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黨的基層組織迅速提高工作水平和質量,要求廣大黨員迅速提高素質和能力。要認真開展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提高黨員素質,加強基層組織,服務人民群眾,促進各項工作,使黨具有更加強大的凝聚人心的力量。
提高戰斗力。黨的基層組織和廣大黨員發揮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是黨的戰斗力的不竭源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黨的基層組織和廣大黨員與群眾同呼吸、共命運,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困難的時候能挺身而出,關鍵的時刻能沖得上去,使黨始終保持旺盛的戰斗力。應加強黨務工作者隊伍建設,把加強黨員的教育管理同解決黨員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關心愛護黨員,充分保護和調動廣大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擴大影響力。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全會都提出,要增強黨在全社會的影響力。切實做好基層黨建工作,不斷增強黨執政的階級基礎,擴大黨執政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是黨的影響力的不竭源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黨的基層組織和廣大黨員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認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大力加強和改進群眾工作,不斷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把廣大群眾團結在黨的周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切實關心群眾的生產生活,切實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是新形勢下黨的群眾工作的重點。
圍繞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全面加強和改進基層黨的建設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明確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我們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緊密聯系治國理政的實踐,從思想、組織、作風和制度上全面加強和改進基層黨的建設,使黨的基層組織和廣大黨員充滿活力,不斷提高執政本領。
圍繞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來進行。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為黨提出和運用正確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策略,領導制定和實施憲法和法律,提供堅實的實踐基礎,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二是為黨采取科學的領導制度和領導方式,推進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提供有效的實踐載體,創造多樣的實踐形式;三是為黨全面加強和改進自身建設,把握執政規律、提高執政能力、完善執政方略、改進執政方式、鞏固執政基礎、完成執政使命,提供活躍的實踐主體,構建統一的實踐整體。
按照黨的建設的總規律來推進。把思想理論建設放在首位,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黨員,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加強和改進組織建設,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大力發展黨內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設好領導班子及高素質的干部隊伍和黨員隊伍;加強和改進作風建設,大興求真務實之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深入開展反腐敗斗爭,增強全黨的團結統一;堅持把思想、組織、作風建設有機統一起來,并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提高基層黨的建設的總體水平。
深入探索和把握新形勢下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的規律。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形成了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基層黨的建設的規律性認識,黨的十六大將之概括為“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拓寬領域、強化功能”的十六字方針。加強和改進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必須以這一方針為指導,扎扎實實地向前推進。一應調整組織設置。構建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教育管理的新格局,健全黨員充分發揮作用的激勵機制,形成黨員隊伍自我純潔的有效機制。二應改進工作方式。圍繞統籌城鄉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加強農村基層黨的建設;圍繞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搞活國有經濟、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競爭能力,加大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力度,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積極在生產和工作一線特別是優秀青年知識分子中培養積極分子,把符合條件的生產經營骨干培養成為黨員;圍繞城市建設發展、完善功能和社會管理,以服務群眾為重點,構建城市街道、社區黨建工作新格局。同時,堅持不懈抓好機關黨建工作。三應創新活動內容。在這方面,要善于總結推廣基層創造的新鮮經驗。四應擴大覆蓋面。抓好在非公有制企業、新經濟組織建立黨組織和發展黨員的工作,探索黨組織和黨員發揮作用的方法和途徑。積極利用媒體特別是互聯網等現代傳播手段,形成黨的宣傳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