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農民插上致富“翅膀”
時間:2022-02-17 01:45:00
導語:為農民插上致富“翅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什么是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一年前問起這個問題,連貴陽市城郊農村的黨員干部也會一頭霧水。現在,這里即使偏僻的村落,也可以在他們的教學播放點接收到中央教育臺的遠程教育節目。
200年5月,中央作出了開展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作的決策,并確定貴州作為全國遠程教育工作試點省。一年多來,遠程教育工作給貴州山鄉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遵義市紅花崗區深溪鎮清江村,一直有著畜牧養殖的傳統。村民們以往也曾想擴大養豬規模,提高養豬效益,但由于技術不精、市場不明,總覺力不從心。
200年1月1日,清江村遠程教育接收點正式開通。通過遠程教育的節目,看到別的地方村黨支部帶領村民致富的經驗和做法,清江村黨支部一班人找到了帶頭致富的竅門。
針對大部分農戶缺乏養殖技術方面知識的狀況,村里組織了養豬協會,協會利用遠程教育網的各種資源,組織全村黨員干部、科技示范戶和農民群眾學習三元雜交豬的養殖方法。在市遠教辦的組織下,當地鄉鎮農技人員結合遠程教育節目,采取從“課堂”到“豬場”的現場示范輔導培訓方式,解決村民學以致用難的問題,使科學養豬技術迅速在村民中間推廣。
有了技術就有了膽量。年初由村兩委和養豬協會牽頭,村民以住房為抵押,貸款244萬元,用來興修圈舍、擴大規模。村兩委采取以獎補息的方式鼓勵農戶發展養豬,貸款戶每出欄一頭生豬,獎勵20元。目前,飼養規模50頭以上的達到了86戶,不少人家還在爭取貸款。村里的養豬項目當初是“壓任務”,如今變成了“搶著要”。今年,清江村的生豬出欄預計可超過1.2萬頭。
村民劉明富、胡正群夫婦,外出打工六七年沒有掙到多少錢,今年初回到村里,看了遠程教育介紹養豬致富的節目后,決定留在村里飼養生豬。在養豬協會的幫助下,劉明富通過遠程教育學到了養殖、消毒、防疫技術,養豬規模從去年的2頭發展到了70多頭,由于堅持科學飼養,平均每天一頭豬要凈長0.7公斤,今年生豬出欄將超過200頭。他感慨地說:“遠程教育真是咱們農民致富的免費教師!”
從“玩泥巴”到“玩電腦”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白午村,村遠教站點管理員、苗族青年農民文靈一雙操持農活的粗糲大手正在鍵盤上靈活地跳躍著。
“我是參加了州里組織的為期十天的第一批業務培訓后才會用電腦的。”文靈高興地對來訪者說。現在的文靈不僅能熟練地錄入文字,還能上網查詢信息資料、刻錄光盤。文靈說,能為鄉親們做點事,自己感到很高興。“我想搞種草養牛。”除了為鄉親們服務外,文靈通過學習也萌發了科技致富的念頭。
在貴州,像文靈這樣的人不在少數。通過遠程教育培訓,“玩泥巴”的人學會了“玩電腦”,發現和培養了一大批鄉村人才。據省遠教辦介紹,按照“分級負責、分類培訓、適當超前、學以致用”的原則,目前該省已經完成了1萬多名工作骨干的第一輪培訓任務。近日,團中央還特意從今年組織的青年志愿者中挑選了400多名能熟練操作計算機的大學生志愿者到貴州工作,為貴州遠程教育的教學、管理、運行和維修服務。
“千里眼”、“順風耳”造福農民
遠程教育的開通,好比給貴州的廣大農民裝上了“千里眼”、“順風耳”,來自北京與省城貴陽的遠程教育節目和全國各地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信息被“一網打盡”,豐富的市場信息一下子匯聚到了每個邊遠山村的遠程教育接收點,為他們打開了致富的大門。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是全省最邊遠的縣之一,全縣14萬勞動力中有近8萬人在沿海打工。為了使外出務工人員及時掌握工作信息、基本技能及合法權益,該縣依托遠程教育下載有關資料,結合本縣實際,編制了《進城務工指南》光碟,為外出人員提供幫助。
清鎮市遠教辦錄制了有關荷蘭豆的光盤組織農民學習,生產出來的荷蘭豆全部達到出口標準,獲得進出口檢疫備案登記。農民們高興地說:現在我們也成了“國際”農民了!
據統計,貴州省目前已建成遠程教育站點11525個,組織黨員干部和農民學習培訓達50多萬人次。遠程教育已成為提高農村黨員干部綜合素質的培訓點、創新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的切入點和廣大農民學習現代農業知識和實用技術的致富點,為越來越多的農民群眾所接受和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