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區非公企業黨建“取經記”
時間:2022-02-17 02:50:00
導語:廬山區非公企業黨建“取經記”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把生產技術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生產技術骨干,把黨員技術骨干培養成企業管理人員;把黨員技術骨干推薦任班組長,把負責企業中層管理的黨員推薦到企業決策層。從農村黨建的“三培兩帶”到非公企業黨建的“三培兩推”——“三培兩帶”本是加強農村黨建工作的有效載體。但廬山區卻把它靈活運用于非公企業黨建工作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廬山區的實踐表明,黨建工作的創新,除了另辟蹊徑的“新”以外,借鑒其他領域的成功經驗,也可以成為創新的源泉,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勞愛國,是江西九江市廬山區一家民營企業——江誠制衣公司的副總經理。但他更看重自己的另一名分:公司黨支部書記。因為正是在黨組織的培養和支持下,他由一名管生產的中層干部,成為企業的副總,并成為區生態工業城黨工委委員。
在廬山區非公企業當中,有不少像勞愛國這樣由生產技術骨干而入黨、而“提干”,或由原來的普通黨員而成為生產技術骨干,最后成為企業管理者的人。他們的成長,源于廬山區近年來借鑒農村黨建經驗,在非公黨建中開展的一項活動:“三培兩推”。
用農村黨建的經驗破解非公企業黨建難題
“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不同于機關黨建和國企黨建,有其自身特點,沒有現成的模式可循。”廬山區委書記余策恩談起“三培兩推”的起源時,談了他的體會,“只有根據非公企業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才能抓出成效。”
近年來,廬山區非公企業發展勢頭迅猛。2003年非公經濟創造的稅收占全區總稅收額的70%以上。盡管對非公企業“隱性黨員”、“口袋黨員”的梳理卓有成效,盡管在全市成立了第一家工業城黨工委,加強了非公黨建工作,但有兩大難題仍困擾著他們:
一個是在非公企業如何發展黨員,一個是非公企業中的黨員如何發揮作用?
廬山區有著典型的城鄉二元結構,農村黨建中的“三培兩帶”(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黨員致富能手培養成村組干部以及黨員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搞得有聲有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非公黨建遇到難題,廬山區委自然把眼光轉向農村黨建這一“亮點”,希望從中得到某些啟示。他們在調研中發現,非公黨建與機關、國企黨建有很大不同,但與同是搞市場經濟、人員流動性較大的農村黨建,倒有許多相似點。在多方比較之后,區黨委考慮要嘗試對農村黨建進行“移植”改造——“三培兩推”隨之出臺。
黨員素質提升支部活力增強
廬山區生態工業城是非公企業相對集中的地方,這里的“三培兩推”工作也最富特色。
黨工委在物色非公企業黨組織負責人時,除了考慮其是否有在國企中從事黨務工作經驗的因素外,特別重視在生產技術上是否過硬。選出的支部書記,75%以上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為“三培兩推”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他們還實施了“非公企業黨員素質提升工程”,建立職工黨校,為企業黨支部配齊電教設備,免費辦培訓班。萬事建材公司、美廬乳業等企業黨支部組建了各自的企業黨校,加強對企業黨員的培訓。
“爭先創優”、“黨員責任區”、“黨員示范崗”等有利于提高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生產技術水平的活動,成了“三培兩推”的有效載體。許多企業黨支部給“黨員責任區”、“黨員示范崗”等制定了具體的責任和技術規范目標,定期進行考核和考評,工業城黨工委還評選黨員“企業明星”,激勵更多黨員成為技術骨干,對活動中涌現出的非黨員的生產技術骨干,包括工作出色的工青婦組織的負責人,列入發展計劃,進行重點培養。
一批批技術骨干和黨員匯聚到了一起,很快就形成了聲勢,創出了成果。在九江興達制罐廠,車工、黨員羅會君成為廠里的“第一把刀”;在鑫星玻纖廠,原為勞資科長的共產黨員熊尚金調任織布車間主任后,帶領員工使織布產量當月即比上月上升7.1%,產品次品率下降68.7%;廠黨支部還針對織布車間油污問題,組織技術骨干進行攻關,徹底解決了因牽手帶動鋼管產生向上噴油問題……
與此同時,工業城黨工委啟動目標管理機制,對由于能力或責任心等因素不能勝任工作的企業黨組織負責人,及時進行調整,協調業主另選負責人,并推薦優秀的黨員技術骨干進入企業的管理層。一批政治素質高、懂技術、會管理的黨員,扛起了非公企業的大梁。非公企業中有60多名黨員任中層領導職務,所有非公企業黨支部書記都擔任了企業管理人員,90%以上進入企業決策層。
真正避免“兩張皮”做到各方都滿意
廬山區財興五金機電廠,以往產品中的次品按合格品價值計算,每年高達50萬元以上。去年企業黨支部在“三培兩推”中開展“黨員示范崗”、“黨員責任區”活動,產品不合格率下降了35%。業主江訓忠高興地表示:“招工就要招黨員!”現在全廠的33名黨員,均成了生產、管理的主力軍。共產黨員熊寶卿成為企業的財務總監,經常向業主灌輸“依法納稅就是為企業的明天投資”的理念,深得業主的信任和贊賞。
“‘三培兩推’找到了一條比較適合非公企業實際的黨建新路。”廬山區委副書記吳秋紅,把這一做法的好處歸納成三句話,“避免了非公黨建與經營的‘兩張皮’,確保了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收到了各方都滿意的效果。”
能否避免黨建與經營的“兩張皮”,是搞好非公黨建的關鍵。“三培兩推”從抓生產技術骨干入手加強黨員隊伍建設,與業主的經營目標可謂不謀而合。生產技術骨干加入黨組織,找到了新的奮斗目標;黨員成為生產技術骨干,增強了黨員的示范作用。所有這些,無疑都有利于生產經營。
黨員技術骨干成為管理者以至進入企業決策層,確保了企業的健康發展。由于不少黨組織負責人都是來自生產經營一線的骨干,所以許多企業把行政工作會議邀請黨組織負責人列席,作為企業的一項制度。近年來工業城中的19家投產企業,均未發生偷稅漏稅、違規經營的現象,無一例拖欠職工工資現象發生。
“平時工作看得出來,關鍵時候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是人們對非公企業黨員的期望。而“三培兩推”,則為這一目標的實現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通過“三培兩推”,黨員成為非公企業的骨干力量,員工服氣,業主滿意,黨員也找到了自身的位置,發揮出了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