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地區應對加入WTO的思考
時間:2022-02-22 08:24:00
導語:農業地區應對加入WTO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社會上對我國加入WTO后農業所受沖擊比較憂慮,在農業地區尤為普遍。永濟市作為山西省的糧棉主產區,面對存在的嚴峻挑戰,如何積極主動地適應新形勢,變壓力為動力,興利避害,促進發展,值得認真地思考與研究。
一.國際規則的介入,對政府管理經濟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成為應對WTO的首要任務。
加入wto后,我國原有的政府管理經濟職能首先受到沖擊.其原因有三:一是WTO自身規則的權威性和強制性要求占有國家部分管理權,過去完全由主權國家所獨立擁有的經濟權力,將日益成為國\際社會所共有.二是WTO將不斷影響政府管理決策的自主性.加入WTO后,隨著市場機制作用的擴張,國內外各種利益集團必然利用自身的經濟資源企圖介入政府管理決策,政府的自主決策能力將受到影響.三是傳統的經濟管理職能在WTO規則下暴露出明顯弊端.以政府對農村的經濟管理來說,其直接干預的方式使農民失自主經營的活力,缺乏應有的競爭能力.鑒此,轉變政府職能,改革政府管理經濟的方式,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要求,也是遵守WTO的規則,規范政府行為,提高政府工作的迫切需要."入世"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政府入世"。
永濟市作為農業地區,政府在管理農村經濟時,必須從事無巨細的微觀經濟活動中跳出來,讓農民自主經營、自主決策、自擔風險,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上的基礎作用.首先,要依法行政,不斷規范政府行為.政府要從直接管理經濟轉變為間接管理,要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逐步取消不合理的支持措施,為所有經營者創造公平、平等的競爭環境.從以前的“強制命令型”轉變為“管理服務型”。第二,要加大服務力度,為農村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要不斷加大對農業資金的投入,努力改善農田的標準化生產;培養和發展農村經濟人隊伍,積極參與國際竟爭,要加快建立信息公開化制度,促進信息自由交換。第三,要強化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強調政府轉變職能﹑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并不是說政府可以放棄農村經濟管理的權利。在某種程度上,加入WTO后政府的宏觀調控不僅不能削弱,還要更具有藝術性。國際經貿往來的種種經驗表明,誰對WTO規則學習、運用得越充分,誰在國際分工和國際競爭中就越主動。從這個意義上講,入世后政府轉變職能,肩上的擔子不是變輕了,而是更重了。
二、國際市場的擴大,對原有的經濟結構帶來了新沖擊,調整結構,實現農業產業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加入WTO后,面對國際國內逐步融為一體的農產品市場,我們必須重新審視現有的經濟結構是否合理,要堅持面向國際市場,加快進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以市場需求為依據興利避害,堅定不移地走農業產業化的路子,大力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努力打造區域農業的“航空母艦”,提高本區農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
(一)、發揮區域特色,做大做強優勢產業永濟市作為農業地區,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本著“壓糧穩棉,發展經濟田”的指導思想,積極進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已基本建成40萬畝小麥、20萬畝棉花、10萬畝蘆筍、4﹒5萬畝油料、20萬畝林果、3萬畝牧草、5萬畝蔬菜、3萬畝泡桐、2﹒5萬畝水產等九大商品基地,并建成肉雞、蘆筍、油脂、蔬菜、牧草等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有力地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壯大。以上產業在參與國際競爭上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但是由于這些產業普遍存在的生產規模小、深加工能力較差、資本運營機制不夠合理等原因,其相對的產業優勢在轉化為市場優勢和經濟優勢上還存在一定困難。因此,加入WTO后,按照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應具備的基本要素,有目的、針對性地提高這些產業的競爭能力,盡快做大做強這些優勢產業,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首先,要加快農產品品牌建設。目前,我市農產品品牌建設相對滯后,農民的品牌意識嚴懲缺乏,政府相關部門要積極組織對農產品品牌的審報、認定工作,加大對名牌產品的宣傳力度,實施“名牌戰略”。對已有的品牌(如粟海肉雞等)要重點加以保護,并充分發揮其品牌效應,繼續擴大其在同類產品中的市場份額,有效提高經濟效益。其次,注重強強聯合,實現規模擴張。永濟市蘆筍產業從無到有,由小變大,由弱變強,其發展壯大的經歷為我們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目前,全市18家蘆筍加工企業聯合組建成永濟黃河蘆筍集團,年加工能力3萬噸,實現產值2﹒5億元,其它優勢產業也要成立相應的產業協會,統一組織和管理同類產品的生產、經營,努力實現資金、技術、信息等資源共享,采用集團作戰的方式,積極應對加入WTO后的嚴峻挑戰。第三,積極進行產業化開發,發揮優勢產業的整體效應,加入WTO后,要真正把區域內有特色的農產品優勢變為經濟優勢,就不能滿足于小規模下的種養加工,必須借鑒國內外先進地區的經驗,走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道路。要選定區域內特色產品,建設生產基地,積極進行市場開發、加工、儲運及技術創新、產品鏈延伸,實施貿工農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開發,在鼓勵多樣化發展基礎上,重點發展幾個主導產品,以此組建農產品加工銷售企業,利用資本市場融資,最終形成產業規模。今后,粟海集團等龍頭企業要繼續采取公司十農戶的形式,一頭連著國內外市場,一頭連著千家萬戶,實現現代農業規模經營的要求。
(二)、做好農技推廣工作,提升傳統產業國外的先進經驗及多年的實踐證明,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始終是一把開啟國際和國內市場的鑰匙。加入WTO后,面對廣泛的市場競爭,我們一方面要大力發展優勢產業,另一方面還要依靠科技進步的力量,積極發展傳統產業的“名優特新”產品,有效規避經濟結構趨同,全面提高農業產業效益。隨著市場開放的逐步擴大,國內外一些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將跨入國門,如何變科學技術為現實的生產力,關鍵是做好農技推廣工作。一是要穩定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二是要努力探索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技推廣新路子。各級農技推廣機構服務目標要逐步由促進農產品數量增長向提高質量和效益轉變,服務形式要由單一服務向綜合服務拓展,服務內容要由以產中服務為主向產前產后服務延伸。三是鼓勵農業科技售貨員到農業生產第一線。永濟市為純農業地區,在應對WTO的過程中,必須逐步提高對農技推廣事業的投入,繼續發揮農業科技示范園的帶動作用,加強優良新品種的引進和開發,加強對現代化栽培方法、現代飼養方法、病蟲害和自然災害防治、中低產田改造、先進技術裝備和生物技術等在農業上的應用,力爭實現“精品產業”。
(三)、抓住重點,突出特色,發展第三產業當前,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在農村經濟中的比例普遍偏低,這種現象不符合加入WTO后擴大開放的需求,影響和制約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業地區要加快農村第三產業發展,必須抓住重點,突出區域特色。按照這一觀點,永濟市要鄭重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小城鎮建設。發展小城鎮要統一規劃,合理布局;要根據小城鎮的特點,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為依據,形成農村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基地,為農民進行商品流通提供便利條件;要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服務,減輕企業負擔等措施,吸引鄉鎮企業進鎮;要抓住國有企業戰略改組的機遇,吸引技術,人才和相關產業向小城鎮轉移,增加農民的就業機會;要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引導和鼓勵農民參與小城鎮建設;要加快小城鎮戶籍制度改革。二是加快發展旅游產業。永濟市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有開發價值的景點共140余處,這些資源經過多年的開發與建設,已呈現出蓬勃生機,顯現出旅游業特有的經濟效益。今后,要繼續加大景點的宣傳力度,積極研究開發旅游產品,建設和完善旅游相關配套設施,為這一產業的良性發展奠定基礎。最近,我市開通永濟旅游和永濟黨建網站,為參與國際國內市場的公平競爭提供了條件。此外,我們還要進一步借鑒國內外先進地區的經驗,不斷創新融資體制,改革管理辦法和運作機制,對旅游資源進行深度開發和利用,真正使這一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
三、國際競爭的加劇,對人才的需求顯得愈為突出,全方位提高農民素質是農村經濟騰飛的重要因素美國經濟學會前會長、芝加哥大學經濟系教授蓋爾.約翰遜認為,中國農民接受的低水平教育是影響他們收入的重要因素。加入WTO后,我國人才流動也將進入一個新的活躍時期,外國人力資源務必將大舉進入,中國人才市場尤其是農村人才市場面臨嚴峻挑戰。面對純農業地區農民較低的受教育水平,加強繼續教育,全面提高農民素質已迫在眉睫。對農民進行繼續教育,一定要切合實際,按照國際國內市場需求,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一是增強農民的規則意識。各地在對農民進行WTO常識培訓時,首先要教育農民增強規則意識、契約意識、產品的標準意識,使農民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按照國際規則從事農業生產和貿易往來,學會利用規則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二是提高農民的創新能力。加入WTO后,農民必須克服安于現狀的思想和小農意識,增強把小商品當作大產業發展的信心,要具備長遠發展的眼光,敢于向世界農業看齊,逐步使自己成為國際型的農民。三是完善農民的技術水平。要堅持不懈地對農民進行農科知識培訓,培養一大批科技致富帶頭人。鼓勵農民或采用經濟補償的方式推廣運用國內外高新技術,提高農產品科技含量,增強市場競爭能力。積極組織農民學習先進地區的經驗,為發展本區域特色農業提供專業人才。教育農民繼續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為勞務輸出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