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工作 規范管理 務求實效

時間:2022-03-01 10:50:00

導語:創新工作 規范管理 務求實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創新工作 規范管理 務求實效

在改革創新精神引領下,涪陵區直屬機關工委堅持“創新、規范、實效”的工作思路,帶領區直機關96個部門的6000余名黨員,緊貼中心,服務大局,開拓進取,使機關黨的工作在規范中不斷創新,在創新中不斷發展。

創新教育方式,推進理論武裝工作

思想建設是機關黨建工作的核心和靈魂,我們堅持創新黨員教育方式,始終把思想建設放在機關黨建工作的首要位置來抓。

建立宣傳教育工作團。2002年,在中央國家機關工委的指導和幫助下,建立了涪陵區直機關宣傳教育工作團,對黨課教育實行集中管理。宣教團設黨建黨史、政治法律、經濟發展、軍事國防、教育文化五個課題組,根據課題需要,選聘22名思想素質好、理論基本功扎實、語言表達能力強、群眾中知名度較高的區級部門領導、法律專家、部隊首長、大學教授擔任宣教員。區委常委會有五名領導先后擔任宣教團顧問,并帶頭到基層組織講黨課,輔導機關黨員學習黨章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全區經濟形勢分析等。在宣教工作中,堅持做好“四個統一”:一是統一管理,向宣教員發放聘書,每次聘任期為兩年,根據成員工作崗位、職務變化等情況,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二是統一要求,每次集中宣講前,由工委或課題組長召集宣教員討論講課稿,突出宣講重點,保證黨課質量;三是統一安排,宣教團成員到各單位講黨課、作輔導報告等活動,由宣教團辦公室根據基層黨組織提出的黨課計劃,負責協調安排;四是統一經費,宣教活動所需經費全部由工委籌措,統一支付,不給基層組織增加經濟負擔。五年來,工委籌集教育經費21萬元,安排宣教員到機關黨組織、鄉鎮、企業、學校、部隊和派機關講黨課、作報告1130場,有效地解決了機關人才資源共享問題,較好地堅持了黨課教育制度,提高了黨課教育質量,增強了黨員干部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在機關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

改進黨員干部培訓方式。層次高、影響大、效果好,是我們近年來抓黨員干部培訓工作的主要特點。在宣教團工作的啟發下,工委充分認識到,部分黨務干部思想保守,工作積極性不高、能力不強,機關黨員不太重視理論學習,關鍵在于學習方式陳舊,學不深、學不透,缺乏高水平的專業輔導。對此,工委改進培訓方式,著重提高培訓教育層次,使黨員培訓教育工作取得新的突破。一是走出去學習。從2003年開始,工委將黨務干部培訓納入區委黨校主體班管理,分期分批組織優秀黨員和優秀黨務干部,到北京、上海、浙江嘉興等地集中學習培訓,考察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開闊黨務干部視野,提升黨務干部工作能力。區委在安排干部外出掛職鍛煉時,也注重選派機關黨務干部,去年區委選派到浙江掛職鍛煉的20名黨員后備干部,有15人是機關黨務工作者。二是請進來輔導。自2002年以來,工委與區級有關部門密切配合,根據黨員干部的理論需求和業務工作需要,先后邀請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等有關領導舉辦專題講座,邀請上海、重慶市委黨校和重慶大學教授及重慶市直機關工委領導作學習輔導報告達51次,2.4萬人次參加各種報告會。知名專家教授的精彩報告,不僅機關黨員干部反響極好,鄉鎮領導也強烈要求參加。

創辦機關黨建刊物。2001年,工委自籌經費,創辦了《涪陵機關黨建》內部刊物,緊貼涪陵區工作實際,以服務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為宗旨,宣傳工委形象,介紹工作經驗,指導機關工作,發揮了突出作用。如“書記(部長)訪談”欄目,刊載區委領導談區委、區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的獨家報道;“工委工作”欄目,著重報道機關工委工作情況和階段工作安排;特別是“工作研究”、“學習與思考”等欄目,為廣大機關黨員干部、企業職工提供了交流思想的平臺,利用這個平臺,工委每年確定一個主題,開展征文評選和讀書競賽活動,組織廣大黨員干部學習理論、研究工作,撰寫心得體會文章,評選表彰優秀論文作者。刊物每雙月出版,免費贈送機關黨組織、鄉鎮、區屬企事業單位,并與重慶市委相關部門、部分區縣黨工委保持正常交流。六年編輯出版刊物36期,采用區委領導的文章42篇、機關黨員干部撰寫的心得體會文章482篇,報道機關黨建工作信息618條,刊物支出總費用超過25萬元,其中以獎勵優秀通訊員的方式,支付作者稿費7.5萬元。隨著辦刊工作日趨成熟,刊物在全區的影響越來越大,正逐步成為宣傳涪陵黨建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陣地。

創新管理模式,規范基層組織工作

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也是我們黨執政的基礎。為打牢黨組織工作基礎,工委堅持實施目標管理考核,開展黨建示范單位創建活動,不斷規范基層組織工作管理。

強化目標管理考核。在區委的支持下,將機關黨建工作納入區委、區政府年度綜合考核目標體系,統領基層組織工作。一是明確目標考核內容。按照當年工作要點,將機關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建設等工作任務具體量化,形成考核細則,印發各目標責任單位。二是加強督促檢查。根據目標考核內容的時間進度,工委每半年進行一次督查通報,督促各單位正常開展工作,層層抓好落實;年終,抽調機關黨務干部交叉檢查,保證目標考核工作公正、透明,增強說服力。三是嚴格兌現獎懲。根據檢查考核結果,每年表彰一批考核先進單位,并將各單位黨建工作目標考核得分計入區委、區政府綜合目標考核總分,與黨員干部職工的獎金掛鉤,把考核結果作為評選年度優秀黨務工作者的重要依據。實施黨建目標考核,增強了部門黨組(黨委)主要負責人的責任意識,對機關黨建工作更加重視支持;強化了黨組織工作規范化管理,既突出了每年黨建工作重點,也使一些不太熟悉機關黨務工作的干部能夠盡快進入角色,較好地調動和激發了機關黨務干部的工作積極性,為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奠定了堅實基礎。

開展示范單位創建。機關黨的工作要走在基層組織建設前頭,必須創新工作方式,抓出典型,樹好樣板。2003年,我們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黨建工作標準,采取抓兩頭、帶中間的工作方法,開展“機關黨建示范單位”創建活動,把基層黨組織獲得示范單位稱號作為向區委推薦表彰的必要條件。創建活動主要圍繞領導班子好、黨員隊伍好、制度建設好、機關作風好、陣地建設好、業務工作好的“六個好”目標,使創建單位成為基層黨組織看得見、摸得著、有學頭的典型和榜樣。開展示范單位創建活動以來,基層黨組織工作呈現出三個特點:一是機關黨組織有形化。在部門黨組的重視支持下,各創建單位購置電化教育設備、為黨員訂閱學習資料,建好規范標準的黨員活動室,同時收集整理歷年黨建工作資料,形成規范檔案,使黨員活動室真正成為“黨員之家”。二是黨建工作制度化。各單位在健全“”等基本制度的基礎上,針對黨建工作的薄弱環節,建立了思想政治工作、黨內監督、黨務公開等20多項管理制度,使黨建工作制度體系更加完善,機關黨的各項工作有章可循。三是干部職工行為規范化。對示范單位實行動態管理,每年組織復核驗收,在創建單位干部職工中進行滿意度測評,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部門服務管理對象等社會各界代表進行民主測評,同時實行黨員違紀案件一票否決制,促使創建單位更加重視內部監督管理,注重維護部門自身形象,努力使各項工作走在全區前列,區農機局、環保局、檢驗檢疫局等7個單位先后被農業部等部委(局)表彰為先進集體。

創新監督形式,促進機關作風轉變

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優化涪陵發展環境,是近年來涪陵機關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別是開展經常性的明查暗訪活動,促進了機關作風的明顯好轉。

2003年8月,重慶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對我區部分機關工作人員上班時間遲到早退、上網聊天等現象進行了曝光,在干部職工中引起強烈震動。區委提出“以鐵的手腕整頓機關作風,整治發展環境”的要求后,工委采取強有力措施加以整改。一是制定“七不準”工作紀律。2004年2月,機關工委從抓小事、管細節入手,牽頭與區紀委、組織部、監察局、人事局聯合制定“七不準”工作紀律,明確規定機關工作人員不準無故遲到、早退、曠工,不準上班時間打撲克、麻將,不準上班時間利用電腦打游戲、瀏覽黃色網站、網上聊天,不準上班時間外出吃飯、買菜、炒股、購物和做與本職工作無關的事,不準上班時間到營業性娛樂場所娛樂,不準對服務管理對象冷、硬、橫、推;不準吃、拿、卡、要。二是成立機關作風建設督查組。從機關工委、紀委、組織部、人事局、電視臺等部門抽調10名工作人員,組成督查組,由區委簽發督查證,并配備四臺微型攝像機,為開展監督工作提供制度保證和物質保障。三是經常性開展明查暗訪活動。根據干部群眾的監督舉報和督查組平時掌握的情況,隨時對各單位進行突擊式明查暗訪,特別是對茶樓、酒吧、歌廳等重點場所進行反復督查。督查組成立以來,共開展35次明查、60余次暗訪活動,督查范圍涵蓋全區鄉鎮、街道和所有區級部門。四是嚴肅處理違紀人員。對在明查暗訪中發現的違紀行為,督查組編輯制作好專題片,召集相關部門主要領導觀看后,提出具體處理意見。三年來,全區共查處35個單位的72名違紀工作人員,其中30多人被通報批評,并在電視臺曝光,60多人在單位作深刻檢討,被扣發獎金、取消當年評先評優資格,3名處級干部、4名科級干部受到撤職處分,對13個區級部門主要負責人進行了談話提醒。

堅持不懈抓機關作風建設,使機關廣大黨員干部職工普遍受到一次深刻的紀律教育,機關工作人員的自律意識、法制意識、監督意識明顯增強,違紀違法案件數呈明顯下降趨勢,服務態度、服務質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創新工作載體,推動和諧涪陵建設

構建和諧機關,促進和諧涪陵建設,是近年來我區機關黨組織十分關注的一項重要工作。

涪陵地處西部貧困地區,是三峽水庫移民重點區縣,在國有企業改革攻堅、庫區移民工作難度加大的雙重壓力下,城區尚有近萬名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農村有不少剛剛越過溫飽線的貧困家庭,還有相當多的移民在為“搬得出、安得穩、逐步能致富”日夜奔忙。落實黨員服務基層、服務群眾長效機制,關注社會弱勢群體,構建和諧涪陵,成為機關工委拓展工作領域的重要舉措。在農村,堅持區級部門定點幫扶聯系鄉鎮工作的制度,協助鄉鎮抓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組織機關黨員干部職工捐款捐物,結對幫扶貧困家庭,為困難群眾解決具體問題;在城市,積極推進在職黨員進社區,特別是2006年,工委精心組織區級機關黨員13946人次參加“情系萬家”活動,利用機關人力、物力、技術、信息和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幫助621名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資助3000余名貧困學生繼續學習,切實解決貧困居民的生產生活問題。去年夏天,涪陵區遭受百年難遇的特大旱災,工農業生產遭受巨大損失,在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部署下,區級機關掀起聲勢浩大的抗旱救災活動,廣大機關黨員干部積極投身于抗旱搶險、打井送水、森林防火等活動,為戰勝旱魔出錢出力、流血流汗,扶貧濟困捐款總額達194.8萬元。實踐證明,機關黨組織和黨員正在成為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力量,機關黨員的先進性得以充分體現,機關黨組織的工作覆蓋面、社會影響力不斷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