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績考核如何改
時間:2022-05-07 03:07:00
導語:政績考核如何改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誰來考核?考核誰?考什么?這些問題目前沒有得到較好的解決,因此政績考核制度改革有待深化——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當前,要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建設高效率的服務型政府,就要加快轉變職能,更加注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理順上下級政府機構設置,規范垂直管理部門和地方政府的關系,確保政令暢通。為此,需要按照公共服務和公共管理政權職能的要求,重新設計市縣級地方領導政績的指標考核體系、考核辦法和考核程序。
現行的政績考核體系存在很多弊端,致使“干部出數字,數字干部”、“借債搞政績工程”等現象屢見不鮮
我國經濟發展的基層在市縣兩級,因此,政績考核的主要對象是市縣兩級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人。現行的以GDP為主要指標考核地方領導干部政績的體系、方式和程序,存在很多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現行考核體系使一些地方領導干部一味地把注意力放在GDP上,致使“干部出數字,數字干部”的現象屢見不鮮。在現行的政績考核體系下,由于領導干部將經濟發展目標看得過重,因而GDP增長、GDP總量排位、人均GDP指標、農民人均收入等等成為一個地區干部政績的主要反映指標。在這種情況下,虛報數字、數字中水分很大的情況很嚴重。各省的GDP增長速度要比全國的高,各地市的增長速度要比全省的速度高,各縣的增長速度要比全地市的高,這已經不是個別現象。
二是由于考核中參觀考察看表面的多,因而出現了很多虛假的政績工程。比如假的小城鎮、假的農業科技基地、假的養牛大戶等等。由于辦公大樓、培訓中心、大廈、廣場、草地等顯眼的形象工程開工建設太多,耗費財政巨大,致使社會保障資金短缺,教育投入薄弱。
三是借債搞GDP,或者借債搞政績工程,上一任領導欠的債要下一任領導來還。一些地區和城市,上一任領導為把GDP搞上去,不惜由政府借錢搞企業、借錢搞城市建設。由于大部分城市建設是非收益性項目,因而上一任領導的借債往往都是由后來的領導還本付息,從而使經濟發展背上了沉重的負擔。
實際上,把GDP作為衡量政績考核指標有很大的缺陷。可能修路、修廣場,上幾個大項目(資本密集型的),借債搞工程,雖然可以在短期內將人均GDP拉上去,但是,長期的就業在哪里?如果失業率很高,就業和養老保障問題解決不了,那么,即使GDP增長得快,這樣的干部對于人民來說也是嚴重失職。
誰來考核?考核誰?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重新建立一套科學的考核體系
要消除現行政績考核體系帶來的弊端,需要研究一整套考核地縣兩級主要領導科學的考核體系。這里有幾個問題需要探討。
一是考核“一把手”,還是考核集體領導班子?我們認為,主要還是要考核“一把手”,否則,考核集體,就是成績是集體的,但是出了問題也是集體的,責任誰都找不到,集體負責,在很多時候就是誰也不負責。為此,需要推進副職由上級任命為主向“一把手”組閣為主的改革,這樣責任清楚、矛盾減少,有問題拿“一把手”是問,才能使考核落到實處。
二是考核黨委,還是考核政府?我們認為要各有側重。黨委方面主要考核這個縣的發展戰略、大政方針等確定的怎樣?保證工作做的怎樣?而政府則要考核實的,考核就業、社會保障等等這些實實在在的成績。這也要求黨要改變執政方式,不能代替政府去行政。黨在執政的過程中,以政府的行政去體現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三是誰來考核?我們認為,除了過去常規的考核辦法外,要加大人民代表、民意調查、一般群眾干部對地縣黨政主要領導的考核比重。以擴大人民的民主,加大人民對地縣主要領導的評價和監督,使干部的官位很大程度上握在百姓的手中。這樣,主要領導才能為民辦事。而如果說,僅僅由機關干部來評價,由各局局長來評價,則地縣主要領導就會成為為這些干部謀利益(甚至這些部門的一些亂收費、亂審批等等也不敢動)的官員。
現在,中央和省的各部門都要求自己所管轄的地縣各部門實行“一把手”負責制。而各個上級部門下達的目標太多,各種目標之間相互沖突,甚至一些目標根本是達不到的。這樣的考核,或者是太繁雜,無法實行,或者是一些指標達不到。
考核地縣兩級主要領導干部,關鍵要從生產建設型的指標轉型到公共服務和公共管理型指標上來
新設立的指標體系要簡單可行,易于操作,成本較低,要考核到要害和關鍵方面。考核指標要與科學的考核方式和合理的考核程序結合起來。不能光有指標,而方式不妥,或者程序不合理;否則,即使有科學的指標體系,考核結果也會走樣。具體來說:
首先,要使地縣兩級干部考核法制化和民主化。地縣主要領導政績考核指標、方式、程序,應當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使其法制化和民主化。越是縣一級的政權,其政治活動越接近于基層百姓的利益;因此,越應當加大人民考核和評價的力度。
其次,黨對市縣兩級主要領導干部的考核與人大的選舉、任命、監督等結合起來;縱向的組織考核和橫向的人民考核結合起來。在民意調查的基礎上,可以放開縣級黨政主要領導的公推力度,實行差額選舉,可以在黨代會和人代會上闡述自己的施政想法,讓代表們去評判,由代表們選舉決定黨政“一把手”的人選。另外,也可加大地一級黨政主要領導民意決定的權重。人民直接接觸的就是這些縣一級的領導,如果將他們的政治命運很大程度上交由人民來決定,促使他們為人民全心全意工作。
再次,考核地縣兩級主要領導干部,關鍵要從生產建設型的指標,轉型到公共服務和公共管理型指標上來。要把發展經濟是政府執政之第一要務與政府不直接去發展經濟區分開來。加大就業及失業率、社會保障、生態環境、社會治安、政府行政人民滿意程度等等加入地縣兩級主要領導考核指標體系中。只有這樣,地方兩級黨政工作,才有可能從可能造假到不造假上來,才有可能從做表面文章到干實事上來,才能從做工作給上面看到為下面百姓做工作上來,才能從以官為本、形式主義到以民為本、為民辦事上來,地方黨政干部才能真正地把自己的政治前途與為民做事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