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加強農村民主建設的有效途徑

時間:2022-05-30 02:41:00

導語:探索加強農村民主建設的有效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索加強農村民主建設的有效途徑

由《求是》雜志評論部和中共隨州市委共同舉辦的基層民主建設理論研討會,4月10日至11日在湖北隨州舉行。全國黨建研究會會長張全景,湖北省委常委、組織部長宋育英,《求是》雜志編委朱鐵志、評論部主任馬鄭剛、副主任姚眉平,民政部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司副司長詹成付,湖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李以章,隨州市委書記吳超、副書記王志新、宣傳部長余俊杰、組織部長何光中,隨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徐緒明及蔡長水、徐鴻武、閻志民、溫樂群、呂虹、李惠斌、丁俊萍、虞崇勝、徐勇等專家學者出席會議。

與會同志指出,加強農村基層民主建設,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我國是個農業大國,近十三億人口中八億在農村。“三農”問題事關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全局。沒有農村的全面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全面小康;沒有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全國的現代化。進一步推進農村基層民主建設,對于全面貫徹十六大精神,維護農村的改革、發展和穩定,促進農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協調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與會同志認為,加強農村基層民主建設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農村的生動實踐。加強農村基層民主建設,有利于調節農村改革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利益關系,促進農村各項事業的健康穩定發展,符合包括八億農民在內的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助于提高廣大農民的民主意識,提高勞動者的整體素質,充分調動廣大干部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有助于提高廣大農村干部群眾的思想政治素質,增強農民群眾自覺抵制封建、腐朽思想影響的能力,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符合我國先進文化的發展要求。與會同志對隨州市的“兩票制”選舉和“兩會制”決策的實踐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認為,它是加強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的有效途徑。黨的十五大以來,村級政務公開、財務公開、村委會班子“海選”在隨州市農村廣泛進行。隨著村級民主政治的不斷推進,村民的民主意識進一步增強,創新村支部書記選任方式和村務決策機制成為基層干部群眾的普遍要求。1998年,廣水市委根據民主政治建設的新形勢因勢利導,在青堆村試行群眾投信任票、黨員投選舉票的辦法選舉村黨支部書記。這個辦法被稱為“兩票制”。在此基礎上,村務決策實行“兩會制”,即按照先黨內后黨外、先黨員后群眾的程序,由黨員代表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共同決策村級重要事務。幾年來,在隨州市委的領導下,“兩票制”和“兩會制”在全市范圍不斷推廣,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張全景指出,共同探討農村民主建設問題,這對貫徹落實好“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的宏偉目標很有意義。隨州多項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在黨的建設工作上也取得了新的成績,特別是在基層民主建設上勇于探索,敢于創新,“兩票制”選舉和“兩會制”決策正在積極推進和試行,這對加強民主建設很有意義。張全景強調,加強農村黨支部和村民委員會的建設是搞好農村各項工作的基礎,要充分發揚民主、尊重群眾意見,要堅定不移地把民主選舉搞下去。

與會同志一致認為,“兩票制”選舉和“兩會制”決策是黨的群眾路線在基層民主建設中的具體體現,體現了“三個代表”的要求,是基層民主建設的創新,為農村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提供了一個形式與內容相統一的有效載體和途徑。對于鞏固黨在農村的階級基礎,擴大黨在農村的群眾基礎,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增強黨的執政能力,具有多方面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