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好三農問題依然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時間:2022-06-03 03:32:00

導語:解決好三農問題依然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做好明年的經濟工作,必須繼續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促進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促進農村各項事業的穩步發展。

今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采取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其力度之大、農民受惠之多,是多年來少有的,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使糧食生產出現了重要轉機,扭轉了連續幾年下滑的趨勢。由于糧食增產,避免了糧價過度上漲造成的社會不穩定。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6%以上,是近幾年增長最快的一年。但是,我們應當清醒地看到,當前,“三農”工作還存在不少問題,農業基礎還不穩固,糧食進一步增產的難度加大。

雖然今年糧食增產較多,但產需缺口仍然較大,糧食庫存繼續減少,品種結構矛盾仍比較突出。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幅度較大,而糧食等農產品價格上漲空間減少,農民繼續增收困難。農田水利建設欠賬較多,農業抗災能力不強,農業基礎薄弱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制約農業和農村發展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尚未消除。所以,對當前農業和農村形勢,切不可估計過高、盲目樂觀。

農業在我國歷來是安天下、穩民心的基礎產業,又一直是國民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當前,統籌城鄉發展、解決好“三農”問題,仍然是關系國民經濟全局的重大任務,也是明年宏觀調控要繼續加強的重點。從現代化發展階段來看,在工業化初期,農業支持工業,是一個普遍的趨向;在工業化達到相當程度后,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也是一個普遍的趨向。我們現在總體上已進入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應該順應這一趨勢,下決心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推進統籌城鄉的勞動力市場、義務教育和公共衛生事業發展。明年各項支農措施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減弱。

已經實行的政策不能變,已經給農民的實惠不能減,隨著國家財力物力的增強,還要逐步加大支農力度,不斷開辟新的支農資金渠道,形成農業投入穩定增長的機制。針對當前農業基礎薄弱、后勁乏力的問題,要從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出發,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支持農田水利、生態建設、中低產田改造、“六小工程”等,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毫不放松地抓好糧食生產,加快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和糧食生產基地建設,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深化農村各項改革,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全面推進農村稅費改革,積極穩妥地搞好鄉鎮機構改革、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和縣鄉公共財政制度改革。繼續落實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措施,加快推進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轉變經營機制。推進農村金融改革,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為農民增收提供保障。

我國正處于城鎮化加快發展的重要時期,必須有效引導城鎮化健康發展,妥善處理城鄉關系,建立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的機制。城鎮化建設要從國情出發,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汲取國外城市化的經驗教訓,合理把握城鎮化進度和建設規模,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控制農用地轉非農建設用地,注意保護和節約土地,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三農”工作任務十分艱巨,但只要我們始終緊緊抓住這項工作不放松,就一定能繼續保持農村經濟發展的好勢頭,推進農村小康社會建設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