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先進性在這里張揚

時間:2022-07-02 05:47:00

導語:黨的先進性在這里張揚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我市第四批駐村工作中,有一支3人組成的駐村工作隊深受當地群眾歡迎。他們認真落實市委的要求,躬身實踐“三個代表”,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時時處處體現黨的先進性,被譽為“人民的好公仆,群眾的貼心人”。這支工作隊就是市委組織部駐源匯區空冢郭鄉邵堂村工作隊。

深入調研理思路

*年11月1日,市委組織部工作隊一行3人駐進了邵堂村。然而,迎接他們的并不是十分地熱情。“咱村不是年年都駐有工作隊,不就那么回事,也幫不上忙,村里不還是山河依舊……”群眾用疑慮的目光瞧著他們。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面對群眾疑慮的目光,市委組織部工作隊并沒有退縮不前,隊員們懷著“農戶走到家,感情送到家,意見聽到家,實事辦到家”的強烈責任心,放下架子,挨家挨戶走訪,推心置腹交談。工作隊采用一戶挨一戶、一塊地頭到另一塊地頭發放《調查問卷》,與群眾“扎堆”座談,與農民交朋友等方法,在短短的一個月里他們幾乎走遍了全村每個農戶,就連最貧困、臥病在床的特困農戶都知道村里來了一支市委組織部駐村工作隊。鄉親們慢慢和工作隊員們“混”熟了,知心的話兒也愿意和他們說了,每當他們出現在村里就會有村民親切地同他們打招呼,拉家常。不少群眾看到工作隊如此這般親近,感嘆地說:“這次的工作隊與以往的就是不一樣,真能放下架子,以前還從來沒有見過,看來他們真是為老百姓辦事哩?!?/p>

“沒有思路就沒有出路”。市委組織部工作隊通過走訪農戶、實地察看、查閱有關資料等形式,多途徑、全方位收集群眾意見,熟悉村情民意,掌握第一手材料,然后對摸排出來的問題進行分析歸納,從大到小,由易到難,逐步研究解決措施,提出了“一年打基礎,二年變面貌,三年大發展”的總體工作思路,并以創建“雙強”示范村為目標,制定了年度駐村工作計劃和邵堂村3年經濟發展規劃,并聘請市建委有關專家制訂了新村建設規劃,為駐村工作的開展和各項任務的完成打下了堅實基礎。

撲下身子辦實事

“群眾之所盼就是工作隊之所干”。前些年,空冢郭鄉皮革加工業發展迅猛,邵堂村一些能人也紛紛加入,結果是:富了個別人,污染了村里的地下水。村民們由此想吃干凈水成了問題。工作隊了解到這些情況后,立即向有關部門反映,并積極協調、爭取人畜飲水項目落戶邵堂。在工作隊的不懈努力下,總投資30多萬元人畜飲水項目進展順利。目前,140多米的深井已經打成,其它配套設施正緊鑼密鼓地實施當中,村民們不久就可吃上清澈甘甜的自來水。

“要想富,先修路”。邵堂村雖然距離市區僅7.5公里,且漯舞公路和鐵路、漯平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但村里只有一條主干道是柏油路,村西、村北的街道還都是土路,雨天泥濘,睛天坎坷,尤其是被漯舞公路一分為二的村東南居民區,雖然離漯舞公路很近,但村民們每逢下雨天出門,泥濘的黃土就能把人的鞋底粘掉。工作隊員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經過多方籌措資金,計劃新建6條柏油路,加上原有的柏油路形成“四橫五縱”的村街公路網帶,讓邵堂村民徹底告別土路。為確保工程質量,工作隊請來了市交通、公路規劃等部門的工程技術人員對所修公路進行了系統測量,拿出了高標準的規劃方案,計劃在為期3年的駐村工作中分期分批完成。群眾得知工作隊要為村里修路時,人人歡欣鼓舞,有的積極出義務工,有的主動看管白灰,有拆遷、清障任務的農戶也積極配合,對影響施工的建筑物和樹木等進行了拆除。工作隊員們每天早出晚歸與干部群眾奮戰在修路第一線,定方案,墊路基,解疑難,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調動了村干部工作的積極性,感動了全村的老百姓。新修的“三縱三橫”總長近兩公里的柏油路需要土方3000多立方,在取土困難的情況下,工作隊員和村干部想盡千方百計買土,在市環衛處的全力支持下一夜之間就上足了3000立方土,為公路的順利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今年新修的柏油路已順利完工。通過修路,拉近了駐村工作隊、村干部與群眾之間的距離,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村里各項工作的開展及村干部在群眾中的威信也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在今年第五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中,雖然競爭激烈,但村民們還是將自己神圣的信任票投給了能為群眾辦實事的村黨支部書記*。談起這件事,*感激地說:“市委組織部駐村工作隊真是為俺辦實事的,俺打心眼里歡迎他們。”

強基固本創“雙強”

“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在初步打開局面、贏得群眾信任的基礎上,工作隊緊緊圍繞創建“雙強”示范村的目標,將駐村工作不斷引向深入。他們著眼于建立一支“永遠不走的工作隊”,把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放在了重要位置,一方面通過召開村“兩委”班子會、黨員會、群眾代表會和部領導親自到村里上黨課等形式,不斷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和黨員干部隊伍建設,提高他們的政策水平和組織能力,培養務實和求真的工作作風,腳踏實地為群眾辦實事;另一方面通過幫助村干部解決遺留問題,逐步樹立村組干部在群眾中的威信。同時,工作隊還借第五屆村委會換屆選舉時機,教育村“兩委”干部加強團結,步調一致,增強凝聚力,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奉獻精神,爭做農村“雙強型”干部。經過駐村工作隊的言傳身教,村“兩委”班子的活力大大增強,一個團結干事謀發展的風氣基本形成。

為了把村“兩委”班子建設成為“個人致富能力強、帶領群眾致富能力強”的“雙強”領導班子,他們一方面選派村支書和另外一名村干部分別到省委黨校、市農科所參加培訓,另一方面組織村干部到臨潁南街、北徐、龍堂等強村參觀學習,開闊視野,更新觀念。同時針對村里在外務工人員較多、黨員老齡化、黨員較少參加組織活動等問題,他們在幫助村黨支部完善各項規章制度的基礎上,多方籌措數千元資金為每位黨員訂閱了一份報刊,以此來提高黨員干部的整體素質,增強基層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日前,他們又通過多種渠道籌措資金準備對村室進行翻修,新建黨員活動室,從根本上解決黨員無活動場所的問題。

扶貧濟困解民憂

“單位做后盾,隊員有干勁”。工作隊員進村后一刻也沒有閑著。當他們了解到一些因病返貧的群眾反映看病難和部分特困戶存在生活困難時,工作隊就及時向部領導班子匯報,一方面請來市里的醫療專家來村里免費義診,另一方面協調資金購來食用油、面粉等物送到特困戶家里,解決其燃眉之急,受到村民的一致稱贊。丈夫外出至今未歸、自己又身患肝腹水的村民于桂平永遠忘不了:無論是寒冬臘月天,還是熱浪襲人的“三夏”大忙季節,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李智民總會在工作隊員的陪同下,給她家送來過年錢和收麥錢以及生活用品,感動得她不知說什么好,連聲稱道:“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

“千秋大業,教育為本”。當他們了解到該村部分在校特困大學生因家庭困難繳不起學費時,工作隊長閆天常和隊員齊建偉、寇瑞軍夜不能寐,食不能安。他們多方奔走求援,協調資金幫助這些大學生完成學業。他們的愛心深深打動了銀鴿集團領導的心,決定無償拿出1萬元在該村設立大學生助學基金。今年春節前夕,駐村工作隊和銀鴿集團的代表把首批助學金發放到該村15位在校大學生手中,家有兩個在校大學生的村民邵自和談到這些就會動情地說:“工作隊真是俺的貼心人?!?/p>

“變輸血為造血,變扶貧為扶志”。工作隊在駐村工作的實踐認識到,發放錢物只能管一時,屬于“輸血”濟貧的層次,要想把群眾引上脫貧致富之路,一要幫助群眾更新觀念,增強發展意識;二要身體力行招引項目,為發展盡可能地幫助村里鋪平道路。他們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隊員齊建偉在一次和同學閑談時了解到有一科技項目符合該村村情,就立即著手研究在該村實施的可行性,并連夜起草可行性報告遞到了科技部門評審,經過專家論證,使該項目順利落戶該村。由于漯平高速公路的修建,造成該村部分土地坑坑洼洼,而土地對于這個人均不足一畝地的村子來說其金貴程度可想而知。工作隊看在眼里,急在心頭。他們一方面將這些情況匯報給部領導,請求領導支持,另一方面發揮自身優勢,主動出擊到有關部門“游說”,并通過有關部門向上反映村情,吸引資金和項目為村里解疑排難。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他們的辛勤努力,投資50萬元的土地整理項目和投資20萬元的田間道路整理項目已先后敲定,夯實了該村大發展的后勁。村支書*滿懷激情地說:“有這樣的工作隊幫助,俺邵堂村三年之后肯定會大變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