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抓”構筑社區黨建屏障

時間:2022-07-09 06:16:00

導語:“六抓”構筑社區黨建屏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六抓”構筑社區黨建屏障

近幾年來,湖北恩施州各級黨組織立足實際,創新思路,通過抓基礎、抓隊伍、抓機制、抓保障、抓服務、抓聯動等措施,有效推進社區黨建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2007年,恩施市舞陽街道辦事處、咸豐縣高樂山鎮城中社區、鶴峰縣容美鎮白鶴井社區被命名為湖北省城市社區黨建工作示范區。

(一)抓基礎,城鎮社區黨建組織網絡不斷健全

著眼于強化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從提高黨組織的領導力和整合力出發,與城鎮社區組織同步,在樓棟、小區、“兩新”組織以及流動黨員相對集中的地方建立黨組織,初步形成了覆蓋全州城鎮的社區黨建組織網絡。全州87個社區共設立社區黨委11個,黨總支56個,社區黨支部206個,各社區均建立了工會、共青團、婦聯、治保調解等組織,形成了以社區黨支部為核心的社區組織體系,為社區各項工作的有序運行奠定了組織基礎。

(二)抓關鍵,社區黨務工作者整體素質得到提高

在成立社區時,各縣市、鄉鎮按照年齡、素質結構優化的原則,采取部分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內選交流,社區黨組織“兩推一選”,社區居委會直選,機關干部下派掛職等辦法選拔社區工作者。目前,全州社區干部平均年齡40歲左右,高中、中專以上學歷的占88%,其中大專以上占31%。各地還采取選派社區干部參加有關培訓班、到外地參觀學習等辦法,加強對社區工作者的培養鍛煉,提高了社區干部的素質。

(三)抓難點,城鎮社區黨員管理工作有效加強

針對城鎮社區黨員分布層面不同、從事職業不同、黨員流動性大、不便于集中管理的實際,各社區采取分類分層分類管理的形式管理黨員。對社區在籍黨員實行社區黨支部直接管理和教育的“直管”機制;對在職黨員推行單位黨組織與社區黨支部雙向評價、雙向管理的“雙管”機制;對流動黨員實行“協管”機制,社區黨支部以建立流動黨員信息庫、發放《流動黨員活動證》、設立流動黨員服務站和咨詢服務電話等形式加強流動黨員的管理服務工作,切實解決了流動黨員無組織管理的狀況。在加強社區內黨員教育管理的同時,各社區實施黨員“安家工程”、黨員“設崗定責”、困難黨員“關愛工程”加強黨員管理服務工作。

(四)抓保障,城鎮社區黨建工作條件逐步改善

各縣市通過財政直接投入、整合轄區單位的閑置房產、置換部分具有商業價值的土地和房屋等辦法,積極推動社區辦公場所、黨員活動陣地、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鶴峰縣通過與駐區單位協調,先后投入資金16萬多元,解決了4個社區、33個小區黨支部的辦公活動場所,配齊了辦公設施,建成了4個一站式服務大廳。恩施市通過置換部分具有商業價值的土地和房屋解決了3個社區黨組織的辦公活動場所。近3年,全州通過各種渠道為社區籌集建設資金1000多萬元,解決了25個社區和39個小區黨支部的辦公活動場所問題,基本實現了社區組織規范化建設目標。

(五)抓服務,城鎮社區黨建工作水平不斷提升

按照黨委、政府的要求,各社區緊緊圍繞居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扎實開展便民利民、扶貧幫困、社會救助、社會保障、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等服務。建始縣業州鎮茨泉社區開展“充分就業”活動,積極探索轄區內就業援助長效機制。一年多來,安置下崗失業人員200多人,安置零就業家庭人員39人,使社區安置就業率達到99.7%,被湖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聯合授予“充分就業社區”稱號。咸豐縣各社區推行“八大員”網絡制度,每個居民小區各推選8位信息員(黨建工作聯絡員、社會治安巡查員、人口計生信息員、文明城市協管員、勞動就業推介員、民營經濟服務員、民政優撫監督員、社區文化宣傳員)義務為社區工作。僅去年一年,18個小區144名信息員共反饋信息286條,其中254條建議被采納,并得到解決。

(六)抓聯動,社區黨建工作共駐共建成效顯著

各縣市普遍建立社區黨建指導委員會、協調委員會、聯席會等議事協調機構,通過定期聯系溝通,共商社區事務,共解社區難題,轄區各單位聯系更加密切,互動更加經常。2007年,在“弘揚八種風氣、創學習型機關”集中教育活動中,州、縣市直單位廣泛開展“萬名黨員進社區”活動,以“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為主題,重點解決貧困戶的生活、醫療和子女就業等問題,先后結對幫扶1100多戶困難家庭,累計送去慰問金13.8萬元,助學314人。鶴峰縣廣泛開展“三聯一創”活動,12個縣直機關黨委和縣直機關工委聯系4個社區黨總支、33個機關黨(總)支部聯系33個小區黨支部、440名機關黨員聯系440名社區黨員,設立了30多個便民服務點,組建了72支社區服務志愿者隊伍,有力促進了社區和駐區單位的共駐、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