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農村建設中實踐黨員先進性
時間:2022-07-14 05:14:00
導語:在新農村建設中實踐黨員先進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的重大歷史任務。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緊密結合農村黨員隊伍的思想實際和工作實際,圍繞新農村建設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拓展了農村黨員實踐先進性平臺。
一、增強歷史使命感,進一步明確農村黨員實踐先進性的具體要求。農村黨員處在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第一線,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骨干力量。我縣立足“三農”工作實際,以總書記提出的黨員先進性六條基本要求為基準,按照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任務目標,明確了農村黨員在新農村建設中實踐先進性要達到“三個走在前面”的具體要求。一是發展經濟走在前面。農村黨員要圍繞本地綠色生態優勢和主導產業,優化種養結構,積極發展綠色經濟;帶頭領辦、創辦、入股合辦農業產業基地和企業;積極加入各類經濟專業協會和合作經濟組織,摸信息、拉訂單、闖市場,既能“赤腳下田”種莊稼,又能“洗腳上路”跑市場;幫扶無門路、缺資金、少技術的貧困農戶脫貧致富。二是學用科技走在前面。農村黨員要積極參加實用技術和職業技能培訓,努力提高學科技用科技本領;帶頭試驗示范,應用新技術、推廣新品種,提高農產品科技含量;為周圍農民出點子、引路子,傳技能、授技術,樂當科技“二傳手”。三是樹立新風走在前面。農村黨員要模范遵守村規民約,勤儉持家,尊老愛幼,團結鄰里,文明誠信;帶頭崇尚科學,破除封建迷信,反邪教;積極調解各種矛盾糾紛,維護農村和諧穩定;支持并參與興辦農村公益事業,努力改善村容村貌。組織廣大黨員對照“三個走在前面”的具體要求,聯系實際深入學習討論,增強歷史使命感,明確努力方向,指導實際行動。
二、創新教育培養機制,提高農村黨員干部建設新農村的實踐能力。農村黨員的先進性不僅體現在思想上,更體現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踐能力上。針對新形勢下農村黨員表現出來的“不適應”問題,切實加強黨員的能力素質培養,深入實施農村能人向黨員轉化培養、黨員向黨員能人轉化培養、黨員能人向村干部轉化培養的“三向培養”工程,通過縣鄉黨校(成人學校)、專業經濟協會集中培訓,在產業基地現場培訓,與高等學院聯姻培訓,提高廣大農村黨員和基層干部科學發展、致富群眾,執行政策、依法辦事,化解矛盾、促進和諧,艱苦奮斗、務實創新的本領。目前,全縣共有400名農村能人和1450多名黨員納入培養范圍,舉行各種形式的科技培訓816場次(期)。通過培養,有42名農村能人入黨,有165戶困難黨員家庭擺脫了貧困,有130多名黨員成為當地致富帶頭人,有134名能人納入村主職后備干部跟蹤培養對象。同時深入開展“黨員聯團員,團員聯青年”活動,全縣共有2000多名黨員與3000多名團員、2000多名團員與4000多名農村青年結成發聯系培養對子,優秀黨員向團員青年“傳優良作風、幫思想轉化、帶致富創業”,優秀團員向農村青年“傳實用技術、幫致富項目、帶經濟發展”,實施“傳、幫、帶”,促進黨團互動,接力培養農村人才,切實解決農村黨員隊伍、村干部隊伍青黃不接問題。
三、真切關懷農村基層黨員干部,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堅持把工作的著眼點放在基層,不斷理順管理體制,完善工作機制,強化工作措施,真心關懷愛護廣大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結合鄉鎮綜合配套改革,進一步完善鄉鎮財政管理體制,加大對鄉、村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保證了鄉、村的基本運轉,解決了農村基層組織無錢辦事的問題。注重用政治待遇激發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的工作熱情,在全縣的各類表彰評比中,先進名額向農村基層的普通黨員干部傾斜。實行縣委常委和縣黨建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聯系農村層黨組織制度、縣級領導干部“一崗五聯”(聯系一個鄉鎮,聯系一個產業,聯系一個村,聯系一個企業,聯系一個文化科技中心戶)制度以及科級干部聯系貧困戶制度和縣直機關及事業單位聯系貧困村制度,指導、幫助農村基層工作;從縣直、鄉直機關后備干部中選派10優秀年輕黨員干部到貧困村、后進村擔任“第一書記”,選派98名機關干部擔任農村工作指導員駐村工作,切實減輕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工作壓力。每年從黨費和財政列支135萬多元兌現部分離任村主職干部生活補貼,慰問、幫扶困難黨員,使他們老有所安、老有所養。
四、拓寬溝通渠道,保障農村黨員的民主權利。發展民主是黨的生命,只有保障黨員的民主權利,才能集思廣益,激發黨的生機和活力。我縣針對農村黨組織內部信息不對稱、信息傳遞不暢問題,進一步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以此凝聚黨員的智慧,統一黨員的行動,維護黨內團結。建立農村基層黨組織情況通報制度和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及時通報黨內重要文件、重大事件、重大問題和重大決策,定期收集社情民意,保障了農村黨員對黨內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推行“黨員議事會”、“村官述職”和“鄉、村議事懇談會”制度,讓農村黨員參與農村重大事項決策,充分調動了農村黨員為民服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搭建實踐平臺,探索農村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新載體。黨的先進性是通過實踐體現出來的。我縣結合農村黨員各自特點和優勢,不斷拓展領域、創新方式、豐富內容,努力搭建農村黨員實踐先進性平臺。一是延伸組織設置。按照地域相近、產業趨同的原則,建立38個產業、行業黨支部(黨總支);在48個符合條件的非公企業、產業協會、專業經濟協會、中介服務組織、合作經濟組織等新的經濟社會組織中建立了黨組織;依托農村黨員文化科技中心戶設立黨小組,進一步完善村級黨組織網絡。全縣農村黨組織設置開始由區域型向產業型、功能型轉變,推動了農村黨建工作與經濟工作的緊密結合,提升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服務功能。二是創新活動載體。推廣“黨員領導干部進村上黨課”、“流動黨校”、“背簍電教”等做法,使農村黨員的學習教育更貼近實際。依靠市場引動、項目帶動、幫扶促動,組織農村黨員領辦、創辦、合辦農業產業化企業、產業基地、產業經濟協會和合作經濟組織,培植農村黨員文化科技中心戶和黨員經紀人,不斷將“雙建雙帶”活動引向深入。建立農村黨員服務小分隊、推行黨員服務承諾制度、實行黨員結對幫扶等,充分發揮黨員在解決熱點、難點和急難險重任務中的模范作用。通過分類組織開展先進性主題實踐活動,增強了活動的實效性。三是實行“黨績”考核。將農村黨建工作納入鄉鎮領導班子及正職實績考核評介體系,做到黨建工作同經濟工作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考核。完善農村黨建“三級聯創”工作機制,進一步明確各級黨組織的工作職責,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推行整改公示制和承諾服務公示制,并開展民主測評,接受群眾監督,促進了各項工作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