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起點上推進扶貧開發新跨越

時間:2022-07-16 05:01:00

導語:在新起點上推進扶貧開發新跨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08年新年伊始,總書記就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來我省考察,提出要“加大皖西皖北革命老區扶持力度”,體現了對我省老區群眾的深厚感情,體現了對我省老區發展的殷切期盼,指明了我省扶貧開發工作的重點和難點、責任和使命。當前,全省正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總書記在安徽的重要講話精神。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的指示精神,加強組織領導,開展調查研究,注重統籌兼顧,按照國家將要出臺的扶貧標準,在既有扶持措施落實和改進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貧困地區和革命老區扶貧開發的力度。

伴隨農村改革,我省從1986年開始直接面向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實施大規模有組織的開發式扶貧,上世紀末又實施“八七”扶貧攻堅計劃。農村改革和扶貧開發,改善了貧困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加快了貧困人口增收脫貧步伐,絕對貧困人口和貧困發生率從改革開放初1980年的1200萬人和27.7%,減少為1985年的665萬人和15.3%,再減少到2000年的126萬人和2.8%。目前,我省正以“整村推進”、“勞動力轉移培訓”和“產業化扶貧”等創新性扶貧開發工程為重點,克服加大脫貧難度的各種不利因素,自然資源開發和人力資源開發并舉,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并重,政府主導和群眾參與并進,增加投入和完善機制并行,實施“十一五”扶貧開發規劃,絕對貧困人口和貧困發生率進一步減少為2007年底的89萬人和1.7%。實踐經驗表明:多年扶貧開發不僅改善了貧困地區的面貌和貧困群眾的風貌,也為自身發展創新提供了物質基礎和精神動力。

黨的十七大提出了到2020年“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的目標,部署了“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發展的扶持力度”,“提高扶貧開發水平”,“逐步提高扶貧標準”即“一個加大,兩個提高”的具體任務以及“扶持貧困地區、民族地區教育”,“完善面向所有困難群眾的就業援助制度”,“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關聯工作。這些新要求新部署,標志著扶貧開發的新起點。在新起點上,我們要樹立“大扶貧”的理念,豐富扶貧開發內涵,將扶貧開發功能從簡單的經濟扶持提升為全面發展,即解決溫飽,擺脫貧困,縮小差距,全面小康,促進和諧。為實現扶貧開發各項功能,我們要在扶貧方式上堅持開發為主兼顧低保救助,在扶貧資源上堅持政府投入引領社會參與,在扶貧手段上堅持科學發展帶動經濟增長,在扶貧投向上堅持物的建設轉向人的發展。我們要積極創新政策理念,不斷探索政策措施,通過扶貧開發政策的與時俱進,提升扶貧開發水平,實現、維護和發展好貧困群眾的具體利益。

衡量扶貧開發成效最根本的要求就是“真扶貧,扶真貧”。我省扶貧開發在瞄準機制上做了不少有益嘗試,積累了不少好的經驗,有的在全國產生較大的影響。如引入參與式理念,開發中荷霍山項目,形成深受國際社會贊許的“霍山模式”;按照社區主導型發展理念,在全國率先實施貧困社區發展互助基金試點項目,一批好的經驗正向全國推廣;突出扶貧開發的性別意識,開展小額信貸連環脫貧項目,提升了貧困婦女的脫貧能力。這些成功經驗在今后要繼續堅持。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扶貧開發是貫穿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具有長期性的歷史任務,在不同歷史時期又具有不同的特點。在2007年農村全面推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后,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將主要通過完善低保政策來解決。與之相適應,扶貧開發中的“貧”的含義應由過去的絕對貧困轉為當前的相對貧困,因此扶貧開發的基本職能應由解決絕對貧困人口的溫飽向縮小差距進一步深化,在目的上更加強調人的發展,在內容上更加強調能力建設,在機制上更加強調社會參與。扶貧開發內涵的變化,體現了“大扶貧”的理論特征和現實要求,非常符合十七大精神。因此,十七大以后,按照扶貧開發“解決溫飽,擺脫貧困,縮小差距,全面小康,促進和諧”的功能定位,在路徑選擇上應該強調開發自然資源和開發人力資源齊頭并進,突出扶持貧困地區和扶持貧困人口有機結合。這是扶貧開發新的實踐要求,我們要著力積極探索。

為此,全省扶貧系統要按照“大扶貧”的理念和要求,在既有成績的基礎上,扎實開展各項工作。一是繼續實施“整村推進”工程,制定出臺2008—2010年三年規劃,確保用于重點貧困村資金不低于到縣財政扶貧資金的70%;二是繼續實施“雨露計劃”,探索勞動力轉移培訓新機制,確保勞動力培訓資金不低于到縣財政扶貧資金的10%;三是繼續抓好產業化扶貧,再認定一批扶貧龍頭企業,通過扶貧貼息貸款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和基地建設;四是積極開展社會扶貧,繼續開展黨政機關對口幫扶重點縣制度,積極吸引外資和民間資本參與扶貧開發。在繼續實施上述扶貧開發系列化、系統化工程的同時,將開展一些前瞻性政策研究,重點是積極謀劃皖西皖北革命老區扶貧開發,研究提高扶貧標準,開展集中連片扶貧開發試點。可以肯定,貧困群眾和老區群眾將得到更好更多的政策扶持,貧困地區和革命老區將得到更好更多的統籌發展。扶貧開發將不辱黨和人民賦予的歷史使命,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