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服務群眾推進會議講話
時間:2022-03-29 10:58:00
導語:黨員服務群眾推進會議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開展“走進基層、服務群眾”活動是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做好黨員聯系和服務群眾工作的意見》精神,探索創新新時期黨的群眾工作方法,形成黨組織和黨員聯系服務群眾的工作體系和長效機制的重要舉措。4月28日,市委組織部專門召開了“走進基層、服務群眾”活動推進會。5月16日,區委常委會專門研究了推進這項活動的措施,明確要求從區級機關、委辦局和街鎮三個層面進行推進。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鎮、社區(街道)、園區“相聚在黨旗下――走進基層、服務群眾”現場推進會,就是對這項活動的再動員、再部署。
剛才,鎮黨委和張廟社區(街道)黨工委介紹了“三聯系、六滿意”和“樓組黨建”活動的經驗和做法。我認為,這些都是開展“走進基層、服務群眾”活動很好的載體,希望大家能學習和借鑒好他們的經驗和做法,推動工作。下面,我就開展“走進基層、服務群眾”活動,講三點意見:
一、開展“走進基層、服務群眾”活動關鍵點在于構建聯系服務群眾的工作體系
開展“走進基層、服務群眾”活動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我們必須克服臨時觀念、階段性的觀念,而要著眼長遠,認真謀劃,突出重點,把握關鍵。我們要通過建立和健全聯系和服務群眾的各項規章制度,構建黨組織和黨員聯系服務群眾的工作體系和長效機制。市委和區委強調,要在活動中建立起聯系服務群眾的“三訪”工作體系,即基層黨組織和黨員要長期“走訪”;機關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要定期“下訪”;黨政領導班子、黨代表、黨員人大代表、黨員政協委員要輪流“接訪”。關于“三訪”工作體系的建立,我談三點想法:一要充分認識到建立“三訪”工作體系是暢通群眾利益表達渠道的制度保障。全區各級黨組織和黨員要把了解、反映、表達群眾訴求作為服務群眾的重要前提,多渠道、多途徑地了解群眾意愿、暢通群眾呼聲、反映群眾訴求?!叭L”體系的建立和落實,是要從制度保障的層面上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通過傾聽群眾呼聲,知道老百姓想的是什么、愁的是什么、盼的是什么,從而保證黨和政府獲得的信息與情況是最真實、最可靠的,使黨委政府在決策中更好地體現群眾的意愿,做到更好地關注民生、解決民生問題。二要充分認識到建立“三訪”工作體系是規范黨的群眾工作載體的有效途徑。在市委提出“三訪”工作體系前,我們已經有了不少開展群眾工作的載體。關于“走訪”,我們在年就開展了“為民地圖”活動,做到走訪責任明確化,走訪活動經?;魂P于“下訪”,我們年就在全區處級以上干部中開展了“察民情、解民憂”活動,年還在全區推廣了“一線工作法”;關于“接訪”,我們一直堅持了領導信訪接待日制度。應該說,這些群眾工作載體和方法,切實提高了我區各級黨組織開展群眾工作的實效性。建立“三訪”工作體系,要求我們對現有的群眾工作載體和方法進行梳理,并規范成制度,納入到工作體系中,使群眾的利益表達渠道更為通暢,并有保障。三要充分認識到建立“三訪”工作體系是夯實黨執政基礎的長期需要。剛才,鎮黨委在會上介紹了“三聯系、六滿意”活動。這項活動的重要意義在于,注重把群眾的呼聲引入到黨委、政府的工作決策和部署中來,暢通了“上情下達、下情上傳”的渠道;另一方面,就是高度關注民生問題,活動把民生問題作為頭等大事來抓,使人民群眾表達的意見和建議能夠最大限度地予以解決?;鶎狱h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黨的領導和執政鏈條中的重要環節。新形勢下,街鎮黨建工作必須重視群眾利益訴求,自覺充當群眾利益表達的主渠道。否則,群眾利益表達渠道不暢、溝通失靈,必然導致民意堵塞,影響社會穩定,最終影響到黨執政的群眾基礎。
二、開展“走進基層、服務群眾”活動著力點在于構建上下聯動多部門協調協同的工作機制
如果說,建立“三訪”體系的目的是解決“走進基層”的問題,那么建立“三個方面”機制,則是為了更好地解決“服務群眾”問題。在建立自助互助服務機制上,要切實發揮黨員群眾的主觀能動性,開展互助合作活動,把一些可以在基層、在萌芽狀態解決的問題及時解決好。在這方面,我們可依托各街鎮和園區已經建立起來的黨員志愿者隊伍,組織黨員志愿者深入社區、農村開展服務活動,形成互幫互助服務群眾的有效機制。在建立窗口受理服務機制上,要充分依托社區事務受理中心、黨員服務中心、市民服務中心等窗口單位,建立起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接待日制度,充分發揮代表們的政治優勢和社會影響力,為黨員和群眾提供反映問題、訴說煩惱、表達訴求的渠道,使那些無法通過自助互助機制解決的困難和問題及時匯總上來,切實起到工作關口前移,為提前處置和及早預防各類矛盾、信訪等問題構筑起“第一道防線”。在建立協調協同機制上,就是要建立一種上下聯動、信息暢通、資源統籌、優化配置的問題解決機制,發揮社區(街道)、鎮等區域性資源優勢,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困難和問題。
在這三個方面的機制中,協同協調服務機制尤為關鍵。作好協調協同必須處理好兩方面的關系:一方面,在縱向上下聯動中,要及時將上級指示傳達給基層黨組織,做到信息傳遞渠道的暢通無阻;要及時向上級部門反饋信息,使上級能準確、及時了解情況,以便更好地決策。另一方面,要處理好橫向部門間的分工與合作關系。以信息整合為突破口,充分發揮各部門的資源優勢,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形成互聯、互補、互動、協同解決問題的工作格局。街鎮內各職能部門要充分依托“為民地圖”系統提供的信息平臺,強化協調協同,共同為解決人民群眾的各項困難和問題出新招,辦實事,促使走進基層服務群眾活動走向深入,取得實效。
三、開展“走進基層、服務群眾”活動落腳點在于密切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切實提高群眾的滿意度
聯系和服務群眾的工作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宗旨,過去要講、現在要講,將來還要講。開展“走進基層、服務群眾”活動,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各級黨組織一定要力求實效,決不能搞形式主義,更不能搞花架子,切實把“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主張落到實處;一定要注重長效,決不能圖一時熱鬧,克服臨時觀念、階段性的觀念,認真謀劃,著眼長遠,采取有效的措施,確?;顒尤〉脤嵭В袑嵦岣呷罕姷臐M意度。
1、活動考核的標準要看是否完成了“十個一”的規定動作。“走進基層、服務群眾”活動是一項長期的活動,要使活動切實取得實效,關鍵是要解決“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問題,要通過項目化的方式,切實加以推進。我認為,在鎮、社區(街道)、園區層面上必須做好“十個一”的規定動作:一是召開一次動員會,明確活動意義和工作目標,動員廣大黨員干部積極參與;二是組織一次專題討論會,圍繞活動的開展情況和“我為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建言獻策活動”開展討論;三是每周組織一次黨代表、黨員人大代表、黨員政協委員定點接訪,切實做好群眾工作,維護好社會穩定;四是班子成員每月下訪一次基層聯系點,為聯系點協調解決工作和生產中的實際困難;五是每月召開一次專題研究會,研究解決群眾反映的困難和問題;六是每年組織一次走訪隊伍的專題培訓,提高基層黨員骨干隊伍的能力;七是開展好一次普遍走訪活動,黨員干部每季度走訪一次困難家庭,黨員骨干隊伍開展“為民地圖”走訪活動;八是每季度組織開展一次“雙結對”活動,幫助結對的基層黨組織和困難群眾解決1-2個影響生產生活的實際問題;九是每季度開展一次黨員志愿者活動,組織志愿者走進社區、走進農村開展為民服務活動;十是每半年向黨員報告一次工作。這些規定動作不僅是對開展活動各項要求的具體化、項目化,而且是檢驗活動成效的標準,希望大家能正確對待,認真加以貫徹落實。
2、活動取得的成效最終要看是否取得群眾廣泛認可。開展“走進基層、服務群眾”活動,是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做好新形勢下黨的群眾工作的一種有益探索,其最終目的就是要通過維護群眾權益、體現群眾意愿、讓群眾滿意,切實達到化解矛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群眾廣泛認可的效果。無論是黨員個體,還是支部群體,都要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為密切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切實提高群眾的滿意度,這里我想再提三點想法:一是要廣泛地收集民意。大家要主動地、敏感地關注基層,牢牢抓住就業、安居、社會保障等群眾關注的重點,收集和梳理群眾最盼、最愁、最憂、最怨的問題,努力搜集不同群體的聲音,并及時匯總、梳理,傳遞給黨組織,便于黨組織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作用。二是要積極主動地化解矛盾。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聯系服務群眾的過程中,要把能解決的問題及時解決,將大部分的問題化解在基層中;有需要協調的問題,要認真歸納,及時和有關部門溝通,分層分類地解決;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要向群眾做好解釋說服工作。總之,使群眾感到自己的聲音有回響,自己的要求有關注,自己的問題有幫助。三是要正確地引導群眾。基層黨組織和黨員要通過和群眾拉家常、談心,在潛移默化中進行先進文化的宣傳,加深群眾對黨的路線主張的理解,起到宣傳、教育和引領群眾的作用。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和群眾的面對面接觸,使群眾覺得自己有可以傾訴的對象,一些矛盾和問題雖然一時不具備解決條件,但通過讓群眾情緒上的宣泄和正確引導,也能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緩解,獲得群眾對我們的諒解和對工作的支持。
同志們,在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是我們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基礎保證和關鍵所在。我們要本著“對黨負責、對上級負責與對人民群眾負責”的態度,進一步統一思想,積極探索,勇于實踐,共同為全區開展“走進基層、服務群眾”活動探索好的工作方法,積累好經驗,形成一套完善的工作體系和機制;各街鎮和園區要在原有的基礎上努力走出一條暢通民意表達渠道、為民解憂的新路子,為又好又快地建設現代化濱江新區做出積極的貢獻。
- 上一篇:農村農業證券投資分析畢業論文
- 下一篇:黨政干部學習研討會議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