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基層組織拓展建設講話
時間:2022-04-08 03:58:00
導語:農村基層組織拓展建設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目前,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村級黨組織內部管理體制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黨員管理滯后,與形勢發展的需要還不相適應;農村黨的工作面不夠寬,不適應城鎮化大戰略的需要等等。這就要求農村黨組織必須堅持圍繞中心,拓寬領域,強化功能,擴大黨的工作的覆蓋面,不斷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為全面推進農村小康社會建設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一、不斷調整和完善村級黨組織內部體制,使農村黨建向經濟領域滲透
隨著經濟關系的變化和經濟格局的調整,黨組織要對不同的經濟組織產生積極的導向和促進作用,就必須調整和完善內部體制和結構。
1、按照服務功能和黨員特長靈活設置黨小組。
黨小組的設置是否科學合理,對黨組織及廣大黨員作用的發揮有著直接影響。從去年開始,*縣按照農村工作需要與黨員特長相結合,黨員自愿選擇與組織指定相結合等方式,靈活設置黨小組。如在葛牌鎮白家坪村指導試點,積極探索在產業協會中發展黨組織。從而在全村形成了黨小組、產業協會“雙輪齊驅”、“黨員聯動”共同致富奔小康的良好格局。在探索黨建與經濟發展的結合點上創出了一條新路子。
2、“以村帶企”,建立黨組織,形成新的農村公共經濟形式。
隨著農村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化,特別是作為農村集體經濟規模和實力標志的鎮辦、村辦企業的大量改制、轉制,農村經濟的形式和發展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村級基層黨組織如何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切實代表農村先進生產力發展的方向和把握農村經濟的趨勢,真正把“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指導思想付諸于農村基層經濟建設工作的實踐。*縣大寨村進行了有益的探索,采取村企聯合建立黨總支,有效地實踐了黨組織對企業的引導、督促作用和村企組織協調運作、共同發揮作用,同時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對農村工作的控制力。
3、“高位嫁接”,建立村級黨組織全方位、開放型管理機制。
農村黨員外出經商、務工、創業,從表面上看,好像存在著“四難”現象,即:黨員外流難集中,組織活動難開展,組織管理難進行,黨員作用難發揮。其實不然,不能把黨員外出單純看成是市場行為或個人的事情,不能只要求外出黨員的組織關系不斷,思想匯報不放松,黨費交納不拖欠,不能就管理抓管理,必須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用黨員帶頭創業和帶領群眾創業的效果衡量其先進性。這樣黨員管理才能具有生命力,路子才會越走越寬。實踐證明,從激活外出黨員創業和帶領群眾創業的能力入手,通過給黨員頒發《流動黨員活動證》和《流動黨員雙向聯系卡》,鼓勵黨員帶領村民特別是年青村民外出發展,高位嫁接到發達地區和處于當地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城鎮地區,建立村級黨組織全方位、開放型管理機制。這一新機制的建立,對于目前實現村級基層黨組織建設“五個好”目標,無疑是一個有效的好辦法。一方面開拓了視野,提高了政治思想和致富能力,特別是充分發揮所在地黨組織的孵化器作用,使一批優秀的農村青年得到培養提高,成為黨組織的新鮮血液。這樣,在他們返鄉后,既帶回了先進思想,也帶回了先進技術和工作能力,不僅增添了黨組織力量,而且為村級組織儲備了后備干部人才。另一方面,流動黨員、群眾外出發展,活躍了農村經濟,增加了農民收入,使黨員、群眾走上了致富道路,最終實現了村級組織“小康建設業績好,農民反映好”的良好局面。
二、積極創建社區黨組織,適應農村城鎮化建設需要
農村城鎮化建設的推進,使越來越多的農民黨員進入城鎮。因此,加強社區黨建成為農村基層黨建工作中帶有戰略性意義的重要一著。*縣首先在縣城建立了五個社區組織,將黨支部建在社區,統管轄區內的個體工商戶和區內規模較小的私營和民營學校、醫院的黨建工作,為區內農村流動黨員建了個“新家”。在創建中,按照“組織關系早接轉,社區黨組織早設置,流動黨員作用早發揮”的原則,一方面通過給社區流動黨員頒發《活動證》、《雙向聯系卡》等,激勵督促流動黨員“時刻不忘黨員身份,以誠做人,以信從商,依法行事”;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引導流動人口特別是年青人,提高思想政治素質,遵紀守法,并積極靠攏黨組織。同時,通過社區黨建聯席會、社會黨建協調會和社區黨員聯絡組等組織形式,將居住在同一社區內的單位黨組織和黨員聯系起來,形成以鄉鎮黨委為核心、社區黨支部為基礎、社區全體黨員為主體、社區內基層黨組織共同參與的“條塊”結合,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活動共搞、工作共擔、精神文明共創、社會事務共管、社會穩定共保的社區黨組織的之間橫向網絡,真正解決好黨員流動性大帶來的管理難、發展難、預備轉正難、交黨費難、處理違紀黨員難的問題,使處于游離狀態的零散黨員具有歸屬感、依靠感、發展感。
三、努力提高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的組建率,增強黨建工作的實效
目前,非公有制經濟在我縣區域經濟發展中,已不僅僅是半壁河山,而是縣域經濟的主力軍。因此,我們力爭做到消滅盲點,占領陣地。即非公有制企業建在哪里,黨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黨組織就建在哪里,黨員的作用就發揮在哪里。
1、積極探索私營企業黨組織的管理模式,形成統一有序的分級管理體系。
私營企業黨組織在管理模式上可不拘一格。但是,要防止和克服無組織管理和多頭管理兩種現象。因此,必須采取條塊結合、靈活多樣的方法,堅持按地域相鄰、行業相近、便于管理的原則進行組建,形成統一有序的分級管理體系。即:一是可依托行業建立黨組織。如在各地的私營企業協會、商會等成立黨委,由其負責督促本行業的非公有制企業建立黨的組織。二是可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由企業所在的鄉鎮、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黨(工)委負責督促、協調本轄區非公有制企業組建黨組織。三是按照行政管理權限,由本地工商、稅務部門黨委(組),負責督促其成立黨組織。總之,不管采取什么管理形式,都要有利于非公制企業成立黨組織。
2、努力探索農村基層黨組織的設置模式,占領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黨建工作陣地。
對規模大、黨員人數在3人以上的企業,應采取獨立式組建。如:*立新印務有限公司,職工人數在200多人,而且人員相對穩定,黨員人數多,則單獨建立了黨支部;對部分無黨員或黨員數量少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采取掛靠式并實行指導員制度。另外,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黨建工作,并不是一件單純的黨內工作,黨的工作還要主動走出去。為了切實加強黨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政治指導,擴大黨員在群眾中的影響,尤其是加強那些無黨員或僅有個別黨員且一時又建不起來支部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黨建工作。*縣機關工委針對工業園區內的這類企業,采取讓其掛靠到縣工業園區管委會黨支部,并由園區黨支部選派指導員、聯絡員,進駐掛靠企業進行黨建指導和聯絡的方式。
3、積極探索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組織班子建設的有效途徑,不斷提升黨組織的影響力、戰斗力。黨組織在非公有制企業是否有地位,能否贏得業主的尊重,在職工群眾中有沒有威信,關鍵在于黨組織的負責人是否精明、能干,有能力。因此,私營企業黨組織的書記應當是復合型人才,既要熟悉企業生產經營業務,又要有較強的政治素質,并熟悉黨務工作;既要有勝任本職工作的組織協調能力,又要有一定的文化和理論水平。
4、積極探索組建工作方式,增強工作的號召力和說服力。
在工作指導上要講求方法。一是要轉變觀念,樹立為非有制企業服務的意識,把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和加強黨的建設統一起來。二是要改變方法,改變過去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探索適應市場經濟體制下的非公有制黨建工作的新方法。三是要改進作風,樹立務實高效的工作作風,增強辦事的時間觀念,提高工作效率,使黨組織開展活動以分散、小型、業余為主,盡量不占或少占企業的有效勞動時間。此外,還要注意發揮典型示范帶動作用,增強工作的號召力和說服力。
總之,要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好,必須在創新中拓寬領域,在創新中穩步推進,在創新中規范完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解決好“三農”問題,實現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五個好”的目標,最終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
- 上一篇:黨建書記村級建設工作講話
- 下一篇: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總結講話(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