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黨委書記林權改革動員會的講話

時間:2022-12-11 09:42:00

導語:鄉黨委書記林權改革動員會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黨委書記林權改革動員會的講話

各位領導、同志們,您們好:

這次會議是在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努力實現“四保”目標任務,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的主要目的是加快我鄉林業改革發展步伐,扎實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掀起新一輪的農村改革熱潮,努力為我鄉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注入新的強大動力。剛才,分管林業的鄉蔣延文同志就全鄉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會議精神進行了傳達和對本鄉林改工作做了很好的動員部署,我表示完全贊同。希望大家認真領會會議精神,切實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我再強調幾點意見:

一、統一思想,提高意識,加快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步伐

(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時代的要求

從中央到區、市,多次召開會議進行研究部署,及時制定一些林改配套措施扎實推進。這些舉措,充分說明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林業工作的高度重視,說明了自治區、桂林市黨委、政府推進林業改革發展的信心和決心。9月25日,我縣召開全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動員大會,要求各鄉鎮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做精密安排和部署。因此,我們務必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自治區以及市、縣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上來,從推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重大意義,精心組織、克難攻堅,積極穩妥地推進我鄉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2、人類生存環境優化的要求

林業是生態環境之基。發展林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林業的內涵在深化、功能在轉變、效益在提升、要求在拓展,在國家建設全局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國際戰略意義也越來越突出。人類的生存發展離不開生態環境,良好的生態環境離不開林業。

(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重要意義

1、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明確了林地責、權、利的原則,提高了農民的極積性,是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創新和完善。土地是重要的生產資料,是生產力的基本要素。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戰略決策,把林地明晰產權,承包到戶,做到“山有其主、主有其權、權有其責、責有其利”。在保持集體林地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將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落實到農戶,確立農民作為林地經營權人的主體地位,使農民真正擁有林地的經營權、林木的所有權及處置權和收益權,必將極大地調動農民耕山致富的積極性。

2、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能促進農民增收,帶動農民致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我鄉地處桂北高寒山區,有林面積46.49萬畝,占總土地面積的73%,省際邊界155公里,邊界林地面積較寬,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和難點在農村、在山區。山區發展的潛力在山,希望在林。但由于上世紀80年代初林業“三定”工作比較粗糙,存在著林地產權不明晰、經營主體不落實、經營機制不靈活、利益分配不合理等突出問題,嚴重制約了林業發展,致使農民群眾造林護林積極性不高、林地產出率偏低。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可以徹底解放山區的勞動力和林地的生產力,優化林地資源配置,促進林木種植、林下經濟、森林旅游、生態能源以及林產品經營加工等林業產業的大發展,全面提升林業經營水平和林地產出率,大幅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

(三)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生動實踐。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我鄉是貧困山區,荒山荒嶺面積寬,有林面積較少,氣候條件惡劣,林木生長緩慢。當前,我鄉生態承載力低,生態狀況與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極不協調。林業作為生態環境的根本要素,建設和保護尤為重要。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構建現代林業體制機制,使生態公益林管護得更好,讓商品經濟林產出得更多,不僅可以充分釋放林業巨大的生態功能、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而且還可以大幅提升我縣的生態承載能力,有力地推動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結合實際,穩步搞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一件新的惠農政策,涉及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必須結合我鄉實際,先易后難,突出重點,以點及面,積極穩妥地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一)必須堅持試點先行,以點帶面,穩步推進。根據縣委、縣政府的安排部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總體目標是要用4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完成明晰產權、承包到戶的改革任務。這一工作,時間跨度大,改革任務十分艱巨和繁重。特別是我鄉作為全縣林改任務的重點鄉鎮之一,林地面積寬,涉及的人口多,省際邊界較長,地形情況復雜,必須要堅持先試點、后推開。要按照上級的要求,抓好林改試點工作。我鄉以清水、竹塢兩個村委為試點,要盡快行動起來,抓緊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強有力的村林改領導小組、組建穩定精干的工作組,采取務實有效的措施扎實推進,同時為全鄉探索總結出一套切實可行的做法和經驗。其他非試點村委也要及早謀劃,及時成立村林改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做好林改調查摸底、宣傳發動等前期工作,并抓好本村委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

(二)必須抓好現場勘界,明晰產權,確保進度。現場勘界是明晰產權的前提,是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關鍵環節。我們必須要緊緊圍繞明晰產權這一核心,認真抓好現場勘界工作。要先易后難、循序漸進,選擇已明晰產權的林地以及其他權屬清楚、沒有矛盾糾紛或矛盾糾紛比較少、群眾參與積極性高、容易推進的部分,先行開展勘界確權工作。要嚴肅認真、準確勘界,現場勘界工作是一件嚴肅、細致的工作,容不得半點馬虎和大意。我們要本著為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精神,嚴格按照林改工作既定的程序和方法,做好林地的現場勾繪和測算,確定宗地的界限和范圍,做到繪圖清楚,數據準確,圖表一致。同時,還要做到手續完備、程序到位。該要求現場人員簽字確認的要簽字確認,該按要求公開勘界結果的要及時向村民公示,做到公開、公平、公正,贏得群眾認可。要把握時間、保證進度,既要積極穩妥,又要不等不靠。特別是要緊緊抓住秋收之后、冬修之前等各種農民群眾相對空閑的“黃金時間”,集中時間、集中精力、集中力量打攻堅戰,積極組織廣大群眾和技術力量上山勘界,確保按照時間節點完成各項改革任務。

(三)必須注重維護穩定,規范操作,依法林改。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一項政策性非常強的工作,而且涉及群眾的切身利益,敏感性強、關注度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影響到社會和諧穩定。工作中,我們要時刻繃緊穩定這根弦,把確保農村社會和諧穩定貫穿改革工作全過程。要正確處理好林權改革工作質量與進度的關系。堅持質量第一,進度服從質量,不搞形式,不走過場。要堅持走群眾路線,讓群眾廣泛參與,確保農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充分尊重群眾意愿。要嚴格依法辦事,按程序辦事,不違反政策和原則,不損害群眾利益,努力使林改工作成果經得起實踐、歷史和群眾的檢驗,把《林權證》辦成“鐵證”。要高度重視山林糾紛調處工作,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依法調處”的原則,加快山林糾紛調處。其中,對那些長期積存的、涉及面廣的、敏感的歷史遺留問題,要正確應對、妥善處置、穩步推進,確保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三、加強領導,確保圓滿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任務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一項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全縣各級各部門的通力協作,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全縣各鄉鎮、縣直有關單位要切實加強對林改工作的領導,真正做到認識上有高度,行動上有措施,投入上有保障,機制上有創新,周密部署,正確引導,扎實推進。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保證力量。我鄉要成立黨政“一把手”為組長的林改工作領導小組,形成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負總責,分管領導直接具體協調,其他班子領導共同推進的領導格局;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深入基層、深入一線,用自己的模范行動來促進林改各項工作落實。要堅持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同時我鄉派出鄉村工作隊120人,保證每個村委有1-2名鄉(鎮)干部駐村開展工作。另外還抽動我鄉幾個林場工作人員協助工作,充分發揮鄉、村以及林業等有關部門的整體合力;要堅持明確職責,落實責任。鄉、村簽訂責任狀,落實林改工作責任,做到鄉鎮領導包村委、工作隊員包村組、村干包農戶,任務明確,責任到人,負責到底。縣負責培訓縣下派隊員和鄉骨干,負責培訓鄉下派隊員和村、組干部,全面提高下派工作隊員和全體村、組干部的業務水平。林業部門負責我鄉林改工作的現場勾圖、測繪等技術服務工作,我鄉也要安排一定的經費專門用于林改工作。

(二)強化督查,嚴明獎懲。我鄉成立專門的林改工作督查組,加強對我鄉林改工作隊的督促檢查和指導幫助。要建立健全監督檢查制度和定期檢查通報制度,將事前指導與事后檢查、日常督導與專項檢查、階段性檢查與年度考核結合起來,促使林改各項任務和措施一件一件地落到實處。確保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扎實推進。對林改工作開展得好的,要給予表彰獎勵;對林改工作不認真、不重視,推進速度緩慢的村委和工作隊進批評和處理。

同志們,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一項造福人民一件大事,是一項農民得實惠、生態得發展的民心工程,意義重大,使命光榮。我們一定要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以更高漲的熱情、更有效的舉措、更扎實的作風,努力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這一歷史重任。